瓷器是中国的创造,是世界的语言。瓷器是水、火、土的完美结合,是人类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优选体现,是自然与人文交汇的结晶。瓷器凝结了我们祖先的智慧,满足了社会生活的需要,积聚了时代与民族的精华,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工艺、文化目前的一项伟大发明,成为外国语汇里中国的代名词。《瓷器中国》一书用权威、通俗的语言,配以大量高清图片,讲述了中国瓷器三千年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怀。
由阎夫立教授编著的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中国钧瓷》一书围绕着钧瓷的科学价值、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全面、系统、完整地展示了中国钧瓷的发展脉络,反映了中国钧瓷的全貌。本书是国内目前部全面反映钧瓷这一民族特色的经典作品。它填补了钧瓷工艺理论、鉴赏理论的空白。本书的出版不但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保护以及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积累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建设中,该书的出版对振兴传统工艺,使传统钧瓷工艺品走向更大的市场具有积极意义和推动作用。 全书共分四章:钧瓷的产生与发展、钧瓷工艺、钧瓷鉴定、钧瓷欣赏与收藏。作者以独具匠心的视角,细细追寻着、审视着、发掘着中国钧瓷漫漫千年的发展历程,拂去历史的风尘
一百五十万优美的诠释文字为你呈现一幅幅可歌可泣的瓷器生产画面;三千五百余幅精美的彩色瓷器图片生动再现中国瓷器文化的发展历程;数十位从事瓷器教育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历时数载呕心沥血的经典力作;天津古籍出版社精心策划、强大阵容编辑制作并独家发行的精品图书;一份值得精心收藏、馈赠亲朋好友的升值潜力较强、时尚精美的礼品! 本全书由数十位专家、学者精心编辑而成,全书分六篇,共120余万字,既囊括了瓷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瓷器的窑口分布、瓷器的釉彩、器型、题记的以及瓷器的纹饰等内容,详细叙述了烧制瓷器的原料、工具、方法、价值及功能,又利用大量的考古资料对历代瓷器的发展作了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力图使读者在鉴赏中国瓷器艺术总体风格的同时,又能掌握各个时期瓷器的缺损、作伪、仿旧与鉴别知识,而且
《中国古代陶瓷拍卖投资考成汇典》精选了近二十年间,读者朋友们熟知的各个高端拍卖行的拍卖品。每件入选的陶瓷拍品都经过精心挑选、认真辨伪,并附有详细的拍卖交易信息,甚至还附有拍卖记录。本书在“拍卖与投资”两大领域中,梳理出一条可资借鉴的“实物线索”,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陶瓷的拍卖导向,可以给热爱陶瓷的朋友们提供参考,也可让读者朋友们在实现快捷搜索和查询的同时,获得视觉和感官上的审美愉悦,更好地满足了广大陶瓷爱好者的投资和鉴赏需求。希望本书能成为广大陶瓷收藏爱好者的实用而具指导意义的案头读物。
《2013中国艺术品拍卖年鉴瓷器》收录了苏富比、佳士得、邦瀚斯、澳门中信、中国嘉德、北京保利、中国嘉德(香港)、保利(香港)、北京匡时、北京翰海等38家世界*拍卖行,在2012年拍卖中上拍并成交的4500件*成交有代表性瓷器拍品,并附中英文对照信息:拍品名称、拍品断代、拍卖机构、拍卖时间、拍品详情、拍品估价及成交价等确切信息,旨在为您提供手的拍卖资料。在全面介绍瓷器艺术品拍卖实况的同时,也客观、系统地记录了中国瓷器艺术品在全球拍卖中的发展状况,是中国的客观、全面、权威且*价值的瓷器年鉴。 为便于您参阅及查找,本年鉴将瓷器以窑口、釉色、器型等分为60大类。每一件瓷器均附有详尽的拍卖信息,图文并茂,博采众长,集词典、图录、手册、指南于一身。看过本年鉴再出手,一定能够让您得到意外的满足与惊喜。
青花瓷的优点具体表现在:一是生产工序比较简便,一次烧成,物美价廉;二是色调明快、素雅、大方,赏心悦目;三是利用瓷胎吸水性能好的特性,将青花瓷画与中国国画艺术相结合,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观赏性,在瓷苑艺术中独树一帜;四是釉面光洁明净,具有一种质地美,无铅毒,符合卫生要求;五是不易磨损,耐腐蚀,历久犹新。
《2015古董拍卖年鉴》我社连续第15年出版,该书已是收藏拍卖行业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以往分瓷器卷、玉器卷、杂项卷、书画卷,今年新增了珠宝翡翠卷,全套共五册。收录了纽约、纳高、伦敦、香港、澳门、台北、北京、上海、广州、昆明、天津、重庆、成都、安徽、云南、南京、西安、济南等城市或地区的几十家拍卖公司上百个专场的2014年度拍卖成交记录与拍品图片。本书图录部分保留了原拍卖记录,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排序,部分原内容缺或不详的,即不注明,书画卷内文条目还有作者姓名、作品形式、创作年代钤印等内容。每册书后还有该门类年度拍卖成交数据汇总。《2015古董拍卖年鉴》对中国古董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了集中的展示。 《2015古董拍卖年鉴》共五册,本书
红绿彩 是人类次以多种颜色釉彩图案装饰陶瓷的开始,它的出现使整个人类陶瓷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绚丽的时代。 红绿彩 属于 釉上彩绘 ,创烧时间大致出现在10世纪晚期到11世纪初。在11世纪中叶的北宋神宗间开始步入成熟,及12世纪初的北宋徽宗年间取得极高的艺术成就,至12世纪中后期的金朝世宗时跃上其艺术的*,13世纪开始逐步走向衰退,而后被14世纪崛起的南方景德镇彩绘陶瓷取代,中国北方地区的釉上多色彩绘终从世人的视线中慢慢隐去。 红绿彩 的工艺艺术对后世青花、五彩、斗彩、日本及越南赤绘都有广泛深远的影响。 《天边的彩虹》从历史环境、色彩艺术等方面为我们分析了红绿彩产生和发展直至辉煌的原因。对判断其创烧时间、判定其烧造之地;研究其造型艺术、烧造工艺、装饰的种类、纹饰图案做出了细致论述。就红绿彩对后世中国
《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全集:瓷器》由业内权威专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院叶佩兰先生倾心编写,全书以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为脉络,翔实地讲述了不同时期中国瓷器的窑口、种类、釉色、造型、纹饰和鉴定要点,以及瓷器收藏鉴赏辨伪的相关知识,文字翔实,体例严谨,同时既有专业的艺术品鉴赏鉴定知识与技巧,又有指点迷津的鉴赏指南。书中插配了1000余幅来自海内外各大博物馆的瓷器珍品图片,图文并茂,赏心悦目,博采众长,在时间,从各个角度方位,为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提供手的资料。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民俗文化。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为了顺应读图时代的需求,让读者“看到”历史,我们邀请30多位业内资深的摄影师,历时2年多,足迹遍及人半个中国,拍摄并收集了近2万张图片;又反复筛选其精美者近4000幅收录到本丛书中,每册书少则插图二三百幅,多5000多幅。为了更好地展示图片质感和艺术效果,10多位设计人员又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给图片做了精细化处理,从而使图片与文字更完美地结合,让看似抽象的文化在读者眼中有了质感和真实感,减少了因年代久远带来的陌生与隔阂,真正地与中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
《恰如灯下故人:谛听中国瓷器妙音》:原始青瓷的神秘,东汉六朝青瓷、黑瓷的古朴,隋唐白瓷的精美,宋代青瓷如玉般的釉色,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大气,明清官窑瓷的美轮美奂、民窑器的洒脱和外销陶瓷的奇妙……古陶瓷的世界是多么美妙,无论你是否接触过它,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心仪的一段。在这里,没有丝毫的占有欲,有的只是对历史趣闻的回顾,对精美古瓷的欣赏,对古人创造力的赞叹。谛听中国瓷器妙音,恰如面对灯下故人。
SUMMARY
经过不懈努力,凝结了笔者郭富纯、孙传波多年心血的日本古陶瓷研究专著——《日本古陶瓷研究(精)》一书终于付梓完成。本书从馆藏日本陶瓷器中精选出116件(套)有时代代表性的器物,结合大连文物店收藏的日本陶瓷器13件、华侨博物院收藏的日本陶瓷器21件(套),同时借鉴从日本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等收藏的各大古窑中选取的典型器物183件(套),进行综合研究,不仅为读者带来更为直观的视觉感受,也为日本陶瓷器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2014古董拍卖年鉴·瓷器》是收藏拍卖行业市场其文物价格行情*影响力的资讯读物,收录了纽约、伦敦、香港、澳门、台北、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城市或地区的几十家拍卖公司上百个拍卖专场的2013年度拍卖成交记录与拍品图片。本书依据文物特征对全年拍品数据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整理,分为图录部分与全年拍卖成交数据汇总部分。图录部分除有900余张拍品高清图片外保留了原拍卖记录,全年成交价3万元以上的资讯就有6000余条,并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排序,便于读者查阅。
于清华编著的《北欧陶瓷产品设计》围绕“手工情结”“批量制作”“3D打印”三大部分内容展开讲述,作者将其细分为芬兰的手工制瓷、瑞典的手工制瓷、丹麦的手工制瓷、芬兰的制瓷业、瑞典的制瓷业、丹麦的制瓷业等九个章节,回顾北欧陶瓷的发展历史,讲述北欧陶瓷的发展现状,同时展望了新技术、新形势下的北欧陶瓷艺术的发展方向。
6大热门收藏引领市场 从历史、工艺、鉴別和市场价值等角度,对瓷器、玉器、古典家具、翡翠、紫砂、把玩件6太热门藏品.进行阐述.为收藏爱好者提供手工具书.8位专家鼎力打造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李知宴、胡德生、张广文、张荣、王晓华、王健华、丁安徽等8位海内外著名文博专家,总结几十年研究和鉴赏经验.精心撰述.为收藏爱好者提供*权威的文玩鉴藏著作。 20余家世界著名博物馆传世珍品提供鉴藏标准 此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台此故宫博物院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维乡利亚一7可尔伯特博物馆、东京国立美术馆等2。余家世界著名博物馆珍藏的中国艺术品,作为标准器物.乡角度全方位展示。 5000余幅高清图片展现中国艺术品神奇魅力 5000余幅高清图片乡为首次收
SUMMARY
本书以全面、客观、务实的视角,完美地记录了2005年中国古董拍卖行业的古董瓷器。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对中国瓷器的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经济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惊心动魄的拍卖现场,直观而详细地领略中国瓷器的韵味悠长。
中国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早在唐代就沿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了许多国家,随后又通过战争和走私等多种方式,流散在世界各地。《海外遗珍 陶瓷》共分四卷,以时间为序,精选了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美国耶鲁大学艺术陈列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美国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美国华特斯艺术博物馆、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皇家收藏、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英国大英博物馆、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2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