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日,旅行,是时髦的事情;而带着感情旅行,则是美好的事情。外乡人到了书中所介绍的村庄,未必会产生本书作者那么多的感想,但如果先读了这本书再去这些村庄旅行,感想应该会丰富许多。因为,除了那些固定的风景之外,我们还会想到,曾经有这样一个,在我们之前,把她的足迹留在了这里,把她的情感寄托在这里,使这些历史的陈迹,获得了当代的灵气。作者自信,这本书,即是一本散文集,又是一本摄影集,还是一本可以装进旅游者背包的工具书。文字的美丽自不待言,图片的精美也无须多说,作者夫那些背包客们搜集的资料也非常详尽。这样的书,也可以叫作“行走文学”,这是文学的一新品种,也是前途无量的品种。写这样的书,作者要能吃苦,还要具备丰富的历史、地理、人文、建筑等方面的知识。近年来我读过不少这类书,《温柔村庄
隋炀帝开大运河,为后世中华文化中心的南移做了铺垫。如今的大运河东西 ,沉淀着诗歌,埋藏了诗人,延续着诗景,逸散着诗情。大运河诗路主线沿江南运河和浙东运河,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域为核心,是历代诗人寻迹江南的重要文化水脉。本书以诗为起点,以路为依托,以场景、故事和风物为叙述载体,记录蕴含于自然风光、传统村落、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现代生活空间中的浙江人文风韵,以此传递出诗路浙江所包含的 安静的风景和 沉默的文明,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独特而又鲜明的东方生活美学。 作为“跟着诗词游浙江”书系之“大运河诗路”卷,书中作者跟着诗篇重走运河路,由北往南,记录拱墅、临平、德清、南浔、桐乡、秀洲、滨江、越城和鄞州九地的历史文本和人文风情,实地考察多处大小酒家、风景民宿、新旧景点、研学基地
《高仓正三苏州日记(1939-1941揭开日本人的中 国记忆)(精)》的内容,是作者高仓正三1938年12月 被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推荐到外务省担任驻中国的特 别研究员后,从1939年4月5日至1941年2月28日的日 记。1939年9月25日抵达中国以前的日记很简略,并 且不是每天都有,显然是经过编者的删节,只留下与 他这次中国之行有关的内容。高仓正三到中国后,除 了1940年2月15日至5月2日、5月31日至6月6日两次出 去旅行,考察了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安 徽的一些地方,以及偶尔有事去上海日本领事馆外, 其余时间都在苏州,日记说他的住处是“五卅路同益 里第三号”。这大概是书名叫作《苏州日记》的原因 。高仓正三的身体很不好,日记中屡屡有生病、住院 的记载。1941年3月13日在“盘门内新桥巷苏州医院 ”去世,时年才28岁。
将西溪的自然(花)与西溪的人文(花与人的故事)相结合,既介绍西溪花草的自然属性等知识,又融入相关诗词、传说、故事和花朝节等民俗,提升内容的通俗性和趣味性,还将邀请专业插画师配以精美的手绘插图,令读者对西溪的花草有唯美、感性、直观的认知。 终以各种花的视角揭开历 西溪的面纱,也将通过对西溪之花“个性”的挖掘和描摹,再现如今西溪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将西溪的自然(花)与西溪的人文(花与人的故事)相结合,既介绍西溪花草的自然属性等知识,又融入相关诗词、传说、故事和花朝节等民俗,提升内容的通俗性和趣味性,还将邀请专业插画师配以精美的手绘插图,令读者对西溪的花草有唯美、感性、直观的认知。 终以各种花的视角揭开历 西溪的面纱,也将通过对西溪之花“个性”的挖掘和描摹,再现如今西溪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南京味道》搜集了南京最值得去的47家餐厅,按餐厅菜肴的类别等分为若干篇章。每家餐厅的主要内容有(每家餐厅配多幅照片):1.店名及简单介绍;2.名家推荐上榜理由;3.特色美食;4.餐厅地址、电话、人均消费等信息(结合手绘地图和二维码:手绘地图可使对南京较了解的消费者一目了然地知晓其位置;扫描二维码可以让所有消费者在当时当地查看餐厅、菜肴、定餐、点菜等一系列操作)。
江苏是真正意义上的水乡,隽秀天下的太湖,钟灵毓秀的高邮湖,与秀美绝伦的洪泽湖,清瘦秀丽的扬州瘦西湖在这里齐聚,勾勒出一幅水乡泽国的风景画。六朝古都、淮左名都、刘邦故里等历史踪迹遍布于此,京口三山、苏州园林、十里秦淮、栖霞古寺的文化韵味在这里汇集,描绘了一幅吴韵汉风的文化长卷。美丽江苏,既为读者提供了江苏最基本的地理概况,又把江苏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以及江苏独有的民风民俗等一一体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本既有科学普及作用又有人文历史关怀的图书,引导读者在阅读中感悟生活,增强自己的民族荣誉感,提升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本书采用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段对南京地区每一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陵墓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整理,涉及历史人物的介绍、墓葬形制的构造、出土文物的组合与价值等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南京历代陵墓的类型、变迁、价值与意义进行了阐述,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先秦至民国时期南京历代陵墓的学术成果,既可满足普通读者阅读的需要,也便于学术界使用。
浙江,每一个地方都有风景,每一片风景都有自己的历史故事,处处蕴史,人文荟萃。西湖秀美,南湖空蒙,千岛湖如梦似幻,海宁潮雄浑壮阔,金华三洞神秘莫测,北雁荡奇峰险峻,西塘淡泊舒适,乌镇似水流年,古村落古色古香……这块东南之地集山水风光、人文物华于一体。本书从人文的视角细说浙江,以细腻感思而又朴实的笔调从风景、往事、民间三方面深入挖掘浙江的人文要素,古今交错,情景交融。一个景点,一座建筑,一样特产……都追古溯源,纵横比较,展现出深厚的江南文化底蕴、柔婉的江南风情和唯美的江南景色。一个浸润着江南温润水汽的浙江跃然纸上,晕开满纸江南风情。
扬州是全国生态示范市、国家环保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是中国、德国两国政府认定为全国的与德国合作的生态城市,是江苏省“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1998年,扬州荣膺首批中国旅游城市的称号。2006年,扬州荣膺“联合国人居奖”。 瘦西湖、大明寺、瓜洲古渡、古运河、隋炀帝陵、史可法墓、扬州八怪纪念馆、历史街区、个园、何园、汉陵苑、卢氏豪宅、凤凰岛、枣林湾…… 古城扬州为历代名邑,挹江控淮,襟楚连吴,以其历史悠久、文物彰明、雄秀相济著称海内,闻名遐迩,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城市的性质经多方论定为“现代化滨江开放式园林城市”,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是长江下游重要的工商城市,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城市。
本书采用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段对南京地区每一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陵墓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整理,涉及历史人物的介绍、墓葬形制的构造、出土文物的组合与价值等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南京历代陵墓的类型、变迁、价值与意义进行了阐述,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先秦至民国时期南京历代陵墓的学术成果,既可满足普通读者阅读的需要,也便于学术界使用。
本书采用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段对南京地区每一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陵墓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整理,涉及历史人物的介绍、墓葬形制的构造、出土文物的组合与价值等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南京历代陵墓的类型、变迁、价值与意义进行了阐述,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先秦至民国时期南京历代陵墓的学术成果,既可满足普通读者阅读的需要,也便于学术界使用。
本书采用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段对南京地区每一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陵墓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整理,涉及历史人物的介绍、墓葬形制的构造、出土文物的组合与价值等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南京历代陵墓的类型、变迁、价值与意义进行了阐述,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先秦至民国时期南京历代陵墓的学术成果,既可满足普通读者阅读的需要,也便于学术界使用。
本书是“跟着诗词游浙江”书系之“瓯江山水诗路”卷。瓯江山水诗路以瓯江、大溪、龙泉溪为主线,覆盖温州、丽水部分行政区域,其中永嘉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本书以诗为起点,以路为依托,以场景、故事和风物为叙述载体,记录蕴含于自然风光、传统村落、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现代生活空间中的浙江人文风韵,以此传递出诗路浙江所包含的 安静的风景和 沉默的文明,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独特而又鲜明的东方生活美学。本书充分考虑诗路浙江接下来在文旅化和生活化开发利用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规划,还将面向年轻、商务和中 消费群体,以研学和休闲度假为消费诉求,对沿线点位进行创意化和功能化呈现,提供旅游攻略点(吃、喝、游、乐、娱、购、住宿和非遗体验),以此实现诗路浙江不仅是一个文化概念上的浙江, 是一个可感、可体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