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人物无名氏:阮义忠经典摄影集》的作品,横跨了二十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那个充满文艺复兴气息和理想色彩的时空。人物的涵盖面虽然广阔,却有一个明显的向度:对生活本身的热情,对个人工作的专注,对生命价值的追寻,美丽、单纯而浪漫。这些人在各个不同的角落里奋斗、摸索,一点一滴地为台湾的愿景打底,为人文的风貌用心用力地素描。回归和认同,参与和服务,传承和创造,共同奏出抑扬的音色。
这不是一本讲理论的书,但又符合哲理,不是戏说,有的学术性。这是一本写孔子生平的书,但又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而是一篇篇引人入胜、写历史、写人物、情景交融的散文。这不是一本蜗居室内,依托古籍写成的资料汇编,而是一本读百册书,行万里路,跑遍山东、河南、安徽五十余个县、市,调查数百名人士完成的一项文化工程。全书附以320余张照片,更是从作者亲自拍摄的1000多幅照片中挑选出来的精品。综观全书,写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真孔子,写了一群活龙活现、声情并茂的孔门弟子,写了一些山水交融、古迹点点的孔门活动遗迹,绘出一部再现两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时的生动画面。
日前,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同志将他们正在编辑的《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图集》草样送给我,嘱我为其作序。由于我1976年5月曾任国务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接触和参与过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组织管理工作,更有感于知青的热情和我对这段历史的特殊情结,便答应作此序。 《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图集》收录了大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老照片和文献资料,客观真实地记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简要历史和知青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既介绍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发生、发展、演变和结束的历史概况,一些重要决策的历史背景,又反映了当年知识青年为国分忧、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既表现了不同时期知青们的理想、激情、信仰、奋斗,又诉说了他们心中的彷徨、苦闷和迷茫。应该说,这确实是一部珍贵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资料集
《浙江日报》、《温州日报》都整版介绍了《温州老照片(1879-1949)》成书过程与其中的艰难曲折。热心的读者纷纷将自己保存的认为有相当意义的照片送来,并报来了一条条关于历史照片的线索与渊源。温州收藏市场上,老照片的价格也飞扬直上,成倍增长。这一切都显现出一本书的力量。 《温州老照片(1949-1978)》承续上一册的编辑思路,一如既往地记录了这一岁月中温州各类事件的形形色色、各类人等的喜怒哀乐、以及风土人情的变迁与存亡。作为叙述温州近现代史的篇章,酸甜苦辣,杂陈其中,任人叙说。
《淮河记忆:赵虹摄影作品》是一本以淮河地区人们生活为主题的赵虹摄影作品集。这些穿越近半个世纪的影像,在时代的转换之中,已经成为了历史记忆。时光褪去了往日的容颜,而一帧帧豫南乡村民生记忆的影像,却葆存着淮河水域对于人们眷顾的温馨。缥缈薄雾里的豫南水乡,袅袅炊烟中的船上人家,网渔人的诗意身影,长河落日迷人的余晖,淮河岸边市井的生活面貌,淳朴风情的浓郁乡风,一幅幅往日的生活图景,不仅承载着作者自己的生活记忆和情感印记,而且以的影像社会学和影像人类学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