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 孕育碳红利,这是一本摸清 碳中和 战略背后行业变动规律的财富风向书。 本书分为四部分: 追根溯源 从6次生物大灭绝出发,洞悉 碳中和 背后的政策逻辑; 指明黄金落点 7大传统行业遭遇挑战,5大新兴行业趁势而起; 着眼区域经济 全景式展示中国绿色经济版图,探明各地区应对能源转型的布局,这将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水平以及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放眼全球经济 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 碳中和 目标,究竟谁会拥有碳资产的全球定价权? 全球能源巨变,碳红利将是这一代人的财富分水岭。这次,你选择站在分水岭的哪一边?
城市群是由不同城市构成的典型的极化型经济区域,正确处理不同城市间的关系是保障城市群健康发展的关键,城市群发展涉及领域众多,而每个城市群都有其形成发育发展的特殊性,书稿重点从区域视角出发,以城市间功能关系、空间关系、政府间关系为基础,以城市群形成、演变的基本规律为依据,重点从功能、空间、治理三个维度对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总体演变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引导我国城市群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经济世界的不确定性》内容简介:本书由拉尔斯?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和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 )所著,两位作者分别于2013年和201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作者在书中将稳健性控制理论应用于经济学和金融学当中。该书中的稳健性控制允许经济决策者质疑其模型并采取预防性决策以防止模型误设的不良后果,从而扩展了理性预期模型。该特征对于理解风险价格而言意义重大。此外,书中的内容还讨论了如何对决策者的模型误设担忧进行校准并量化分析。 海报: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认为失业除了传统经济学认为的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外,还有一种非自愿失业,其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是批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由于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所以失业是因为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后者又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和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三个心理因素的作用。消费需求不足是因消费倾向递减,使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投资需求不足是因为资本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前者是指投资利润率的下降,后者是指人们保留现金偏好。 因此,凯恩斯主张政府要想办法促进有效需求,办法是:增加工资以增加消费,采用累进税增加穷人收入,实行赤字预算与适度的
《凯恩斯错在哪里》首先总结出了凯恩斯真正想说的东西,所以文中出现了大量对《通论》原文的引用。在本书的第二部分凯恩斯的观点被原封未动地呈现了出来,因为这是最公平的展示方式,同时也是理解它们的办法。这部分的目的不是对凯恩斯进行恶意攻击,而是想以最公正的方式展现凯恩斯的理论,凯恩斯为自己所作的辩护之词也并没有被回避。在第三部分作者对这些观点逐一地进行剖析、检视、讨论或被驳斥。第四部分告诉我们有关凯恩斯的更多方面,尤其是他的劝说方法。第五部分探讨了凯恩斯经济学的悖论本质,也说明了它极有可能造成危害的原因。 凯恩斯不是一个常识经济学家,凯恩斯惯用的手法就是将某个常识性观点颠倒过来说,使之以一种好似深刻、新颖的面貌为众人所知,然后从人们的瞠目结舌中获得享受。凯恩斯的思想正统治着现在的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大部分经济体所共同面临的“去杠杆化”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但时至今日,一些关键的问题仍然没有定论,比如:金融杠杆的变化究竟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金融杠杆和宏观经济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如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存在何种关联?“去杠杆化”进程中应该采取何种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措施?如何有效控制政府部门的债务水平,以防止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叠加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对于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本研究尝试从国际经验的角度进行一个实证方面的分析和解释,并基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进入21世纪的经济学在改变自己过去那种“沉闷的科学”的形象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我们已经看到一本又一本语言生动、论理精彩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被介绍到国内来,同时国内的学者也向读者奉献了众多的深入浅出的“经济散文”。本书可以视为这一努力的一部分。本书力求以较为纯粹的形式让读者享受经济学思考的乐趣。我们选出了200多个经济学中的关键词,以精炼的文字加以解说,再配上相应的漫画。词条的排列采用了一般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中逻辑展开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