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经济与国家》是穆雷?N. 罗斯巴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战后奥地利学派复兴的标志性作品。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在《人类行为》中提出的理论框架,一直以为被认为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经典的教科书。 《人、经济与国家》是战后奥地利学派复兴的标志性作品。在几代奥地利学派圈子里都可算是一部经典乃至标杆性的著作。这无疑应当归功于作者清晰的文笔和开阔的视野,以及它在经济学领域推演人的行动的逻辑时毫不妥协的一致性。 本书中,罗斯巴德对生产结构、资本与利息理论,要素定价,租金理论,以及企业家精神在生产中的角色做了统一、系统的详细论述。另外,罗斯巴德将生产理论作为经济学分析核心的重要部分呈现出来,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在《人类行为》中提出的
戴险峰著的《金融化》以金融化作为框架,将金融作为经济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并整合传统经济学的相关研究,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的讨论提供理论基础。 本书系统分析了金融自身的不稳定性,揭示了在金融化不断加深的条件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本书研究的重点为经济领域的金融化,包括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互动以及大宗商品的金融化,涵盖如下领域:经济的金融化及对实体经济周期及波动的影响;大宗商品金融化及对资产配置的影响;实体经济金融化下的优选生产布局及优选经济增长模式变化;美元及美元资产在优选生产布局中所起的作用。基于这些分析,本书对宏观审l真政策以及大宗商品资产配置的操作提出了具体建议。本书对金融化的其他内容,如企业、家庭与政府的金融化,以及金融化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等,仅做一般性论述,
本书除换一种方式重说有关经济理论的流行看法外,还包含我认为是新的某种内容。不过,虽然并非都是新的见解,但我可以肯定地说“这都是我自己的发明”。特别要提一下的是,我一直承蒙R.F.卡恩先生的帮助。书中所附一应技术性考证资料都是他帮助集腋成裘提供的,很多重要问题,尤其是价格歧视问题和剥削问题等,他解决得与我解决得一样多。他还提出了大量数学证法,求出这些证法,我自己怕是力不从心的。大体上,我是在马歇尔和庇古教授奠定的基础上尽力逐步扩大范围的。这是经济学家们无不从中受惠但又或许不予重视之处。我多半是在我认为我发现了细节有误之处才提及他们的著作的。
本书提出资产负债表研究法的理论分析框架,同时对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对日本停滞期经济进行分析,从借贷方的角度定义“流动性陷阱”,以不同于米尔顿·弗里德曼和欧文·费雪传统观点的视角讨论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还从非金融私人部门、私人金融部门和公共部门三个方面对日本经济进行深入分析,考查资产负债表衰退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试图探究日本经济陷入所谓“失去的十年”及其经济复苏缓慢的深层次原因。
肖曙光著的《智力资本入股视角下的企业劳资分配研究》围绕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新型劳资分配这一主旨,从企业微观个体入手,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就四个层次的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本书聚焦新时代“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建设中的理论进展与实践探索,对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技术方法、理论体系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全书围绕“为什么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什么”“如何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三个主要问题展开;随后,围绕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坚持绿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系统治理结,合规划体系改革的实际,对贯穿于新时代“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实践中的理论进行了概括性总结。
本书从经济思想人手,运用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本末观”进行了研究,大致分为两个层次:(一)各家各派思想家的“本末观”之间的比较;(二)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本末观”之间的比较。同时,本书以中国的“本”和“末”及其相关的三对伦理学和哲学范畴,即“义”与“利”、“公”与“私”、“善”与“恶”作为主要的参照系和分析的出发点,并从古希腊思想家的论述中发掘出相同或大体相当的范畴,进行了比较研究。
《英国产业革命史论》一书内容共分为7编。论述英国工业革命的源起、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商业革命、交通革命、农业革命,并分析了当时英国工商业政策的特征。附录:1、产业革命史论参考书目;2、一九二一年的铁道条例。
亲社会行为与社会偏好是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演化经济学、计算经济学和神经经济学等一批新兴的经济学科于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提出的,不同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经济人假设或理性人假设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不仅具有自利的个人偏好,而且还具有亲社会的社会偏好,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经济学的分析视野,并提供了一个可以与新古典主义相抗衡的、具有颠覆性和替代性的理论框架。《经济人:人类的亲社会行为与社会偏好》对这一前沿理论进行了全面、深入和前瞻性的介绍与探讨,可以为广大经济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从而有助于中国经济学者尽快融入这场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的经济学创新思潮,有益于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经济周期的规律与原因》通过降雨量、农作物产出和价格等数据的分析来探讨经济扩张与经济萧条的规律与原因。亨利·勒德韦尔·穆尔教授指出,以降雨周期为代表的气候周期造成了农作物的产出周期,农作物产出与降雨量之间存在着相似的周期性规律;农作物产出增加或减少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或上升,从而导致工业品需求和就业的增加或减少,以及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或下降,很终形成了所谓的经济繁荣与萧条。在这一推理过程中,他提出了斜率为正的需求曲线,但这一观点遭到经济学界的巨大反对。即使这样,穆尔教授使用统计方法对需求函数进行估计的思路,还是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书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入门介绍。自2000年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德语、俄语、法语和英语等多种语言。 作者首先介绍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及其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显著区别,其中特别指出奥地利学派当中至关重要的概念:知识与企业家才能。作者接着介绍奥地利学派的历史发展及其代表人物,其中包括门格尔、庞巴维克、米塞斯以及哈耶克。最后作者对一些针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批评作出回应,并对奥地利学派的复兴及其对经济学未来发展可能作出的贡献进行展望。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思想和脉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可以准备好更为深入地探索这一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领域。
本书从亨利·乔治的方法论、他的人生经历与经济学、他的分配理论、他的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理论、他的土地和土地政策理论、他的现代经济学理论等角度,深入分析和解释了亨利·乔治经济学,形成了十分系统的亨利·乔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另外,全书逻辑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深入浅出,可读性强。
现代物流是集生产、仓储、运输、配送于一体,以多种运输方式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为特色的社会经济交换体系。物流指数能够直观反映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反应能力,被称为物流产业的“
肯尼斯·R.胡佛编著的《凯恩斯拉斯基哈耶克改变世界的三个经济学家》写的是三个的经济思想家,他们奠定了20世纪政治经济领域左派、右派和中间派的基础。《凯恩斯拉斯基哈耶克改变世界的三个经济学家》中考察了每位思想家的理念是如何发展成熟起来的,他们的思想为何及怎样演变成意识形态,而这些意识形态又是如何同当代政治经济局势相联系。凯恩斯、拉斯基和哈耶克年纪相仿,在学术生涯中是同事,都参与了20世纪决定性的政治事件。这三个人的经历,也是西方怎样把政治经济学定义为政府和市场、管制和自由、阶级和大众之间的选择的历程。
亲社会行为与社会偏好是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演化经济学、计算经济学和神经经济学等一批新兴的经济学科于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提出的,不同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经济人假设或理性人假设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不仅具有自利的个人偏好,而且还具有亲社会的社会偏好,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经济学的分析视野,并提供了一个可以与新古典主义相抗衡的、具有颠覆性和替代性的理论框架。《经济人:人类的亲社会行为与社会偏好》对这一前沿理论进行了全面、深入和前瞻性的介绍与探讨,可以为广大经济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从而有助于中国经济学者尽快融入这场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的经济学创新思潮,有益于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