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吴晓波、陈凌、李建华等著的《2014全球浙商发展报告——国际化发展的浙商》比较全面地回顾了2013—2014年浙商发展,梳理了全球浙商国际化发展的历程和阶段,对浙商境外融资、海外投资、跨国经营做了专题研究,系统阐述了国际化和创新关系。特别地,本报告提供了研发国际化、新创国际企业等主题上的新发现。
我们正处在剧烈变革的时代,信息产业革命、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是变革的潮流。改革开发令中国迅速融入了这次变革,并逐步确立起自己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新位置。紧随珠三角的快速崛起,潜力更大的长三角成为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热点。两大三角的发展,勾勒出21世纪初中国沿海经济版图的基本轮廓,也勾画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基本轨迹。 本书综合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变化、企业组织模式变革、区域集聚模式创新、中国加入WTO的影响,以及香港回归大珠三角经济区等因素,采用大量的实证分析和访谈成果,深入阐述了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特点,并对未来两大地区的经济发展走势进行了客观的判断。本书特别对地方政府需要将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产业集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一书近日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为该书写序。该书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自治区有关厅局和职能部门以及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市政府共同编写。 该书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分19章进行解读,全面系统、准确翔实、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同时,还收录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党和国家有关领导人以及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讲话。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它面对台湾,毗邻台 湾海峡,地处海峡西岸,是一个肩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截止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张,包括福建周边的浙江温州、丽水、衢州.金华、台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汕尾、揭阳以及福建福州、厦门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边缘区域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正确的发展战略;而制定正确战略的关键,就在于对边缘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作出正确的决策,而任何决策失误,都有可能使边缘区域经济的发展处于更加被边缘化的地位。本书是我国目前专门全面系统阐述边缘区域经济发展的专著,对于我们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入研究中国边缘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从广域的视角研究、思考和推动中国边缘区域经济发展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边缘区域经济发展为具体研究和分析对象,并将其置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分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边缘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作者多视角应用生态足迹、水足迹、虚拟土理论与博弈论,对中国边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书屋”用农民的语言、农民的话,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农村生活实际,贴近农民的文化需求的内容。只要是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都能读得懂,农民读后就能用得上。本书是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介绍了农村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农村输水工程,农田灌溉与排水,农村饮水工程,牧区水利,农村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等内容。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文库》(辑)的11个选题,是我们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尤其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热点,经过专家充分讨论、酝酿后提出的。本套丛书的出版将为湖南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套丛书服务于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服务于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作者进一步强化“智库”意识、增强“进位”意识的行动体现。
《超越后进发展:台湾的产业升级策略》是发展经济学上重要的经典著作,分析了最进步的后发经济体如台湾,在失去低工资的优势之后,如何在高科技产业中急起直追,在国际分工的阶梯上更上一层楼。这些后起者能在高科技产品趋近于成熟之际,迅速介入扩充产能。这有赖于政府政策与厂商致力于提升技术、速度与规模,以及政府研发机构的密切配合。大陆正面临产业升级压力,推动高科技产业的产业政策成效并不显著,高科技产业发展持续滞后,台湾的经验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本书运用经济学的有关前沿理论,以大量统计资料和实地调研数据为依据,用定量方法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资源综合力进行现状调查、测度和实证分析,并从中部崛起与其他区域板块经济系统运行的内在联系及宏观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要求基础上,研究了中部崛起的实现机理与相应政策。本书适用于经济管理部门、政府决策部门的研究人员,也可供区域经济领域和经济管理专业的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参考。
这次结集了21篇论文,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徵州宗族、徵州商人、徵州文化、徵州社会、徵州人物。其实将它们这样划分也是十分勉强的,徵州社会是一个整体,宗族、商人、文化、社会、人物都是你中有我不可分割的,只是每篇文章各有侧重罢了。关于文章的内容无须我再赘述,这里仅想结合多年的研究心得,谈谈对徵州学的一点看法。徵州学是以徵州区域社会整体历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张文彬编著的《中国区域经济周期的经验研究》从区域的视角研究中国经济周期,并结合我国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现实背景,对区域经济周期的总体特征和区域产业周期、区域投资周期、区域出口周期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财政政策的区域经济稳定效应做了经验研究。得到一系列新的结论。这为宏观调控政策在区域层面细化和区域经济周期理论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事实,进而有助于协调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与和谐社会构建。《中国区域经济周期的经验研究》采用目前国际上非常先进的计量方法和模型,如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时变参数模型、多动态因子模型、面板VAR、空间计量、动态相关系数等,与我国区域经济周期的实际较好地结合。形成与国际主流研究的对话平台。
本书基于 藏区发展研究课题组一项历时5年的研究。自2006年始,课题组以“西北高寒山区的减贫与发展政策研究”为题,在云南省、青海省和甘肃省农牧藏区展开实地调查。在分析研究中着重讨论如下焦点问题: ,当地以农牧民为主的贫困人口 迫切的生存和发展需求是什么?他们 需要得到哪些帮助?第二,现有的扶贫和地区发展政策对那里的贫困人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三,在实施减贫和发展计划中,这些地区已经发生哪些有助于穷人突破贫困陷阱和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制度创新?本书旨在为中央和地方政府进一步改善西部开发和扶贫项目的实施机制提供信息,并为政府规划部门制定藏族聚居区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同时,尝试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理论升华,从而丰富发展问题的研究,并为其他发展中 和转型社会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素材。
本专著针对区域产业发展、地区产城融合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县域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构建、法治建设、基层党建创新、社会保障体系、县域城镇化、县域公共文化均衡化发展的制度创新、县域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在浙江省内的县域间进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