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吴晓波、陈凌、李建华等著的《2014全球浙商发展报告——国际化发展的浙商》比较全面地回顾了2013—2014年浙商发展,梳理了全球浙商国际化发展的历程和阶段,对浙商境外融资、海外投资、跨国经营做了专题研究,系统阐述了国际化和创新关系。特别地,本报告提供了研发国际化、新创国际企业等主题上的新发现。
我们正处在剧烈变革的时代,信息产业革命、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是变革的潮流。改革开发令中国迅速融入了这次变革,并逐步确立起自己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新位置。紧随珠三角的快速崛起,潜力更大的长三角成为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热点。两大三角的发展,勾勒出21世纪初中国沿海经济版图的基本轮廓,也勾画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基本轨迹。 本书综合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变化、企业组织模式变革、区域集聚模式创新、中国加入WTO的影响,以及香港回归大珠三角经济区等因素,采用大量的实证分析和访谈成果,深入阐述了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特点,并对未来两大地区的经济发展走势进行了客观的判断。本书特别对地方政府需要将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产业集
亚洲在崛起。亚洲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中心。这是著名作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亚洲大趋势》中提出的论点。作者通过对亚洲长期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亚洲的政治、经济形势。本书论述了亚洲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预测了它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本书内容丰富、分析独到、文笔新颖、引人入胜,对于我们分析、认识和预测亚洲及整个世界的形势,不失为一份很好的参考资料。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一书近日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为该书写序。该书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自治区有关厅局和职能部门以及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市政府共同编写。 该书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分19章进行解读,全面系统、准确翔实、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同时,还收录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党和国家有关领导人以及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讲话。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它面对台湾,毗邻台 湾海峡,地处海峡西岸,是一个肩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截止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张,包括福建周边的浙江温州、丽水、衢州.金华、台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汕尾、揭阳以及福建福州、厦门
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 世界屋脊”之称。海拔8848.13米的世界高峰一珠穆朗玛峰,耸立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边界上﹔在其周围5000多平方公里内,有8000 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 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条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 西藏经济的历史之流缓缓流过,农牧业,民族手工业及生产生活方式,迄今仍可看到西藏经济遥远的传统。西藏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0.8亿公顷草地。历史悠久的畜牧业在西藏经济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50年代初,牧业产值在农牧业总产值中占三分之二。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边缘区域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正确的发展战略;而制定正确战略的关键,就在于对边缘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作出正确的决策,而任何决策失误,都有可能使边缘区域经济的发展处于更加被边缘化的地位。本书是我国目前专门全面系统阐述边缘区域经济发展的专著,对于我们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入研究中国边缘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从广域的视角研究、思考和推动中国边缘区域经济发展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边缘区域经济发展为具体研究和分析对象,并将其置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分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边缘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作者多视角应用生态足迹、水足迹、虚拟土理论与博弈论,对中国边缘
这次在编集子时把所有文章大体分了三个部分:事件点评、企业观察和宏观思考。内容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不必解释。不过这三部分仍然是相通的。这本书后三篇文章,一篇是纪念前辈经济学家薛暮桥的,后两篇是这几天的热门话题——中国是否只有五个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出了什么问题。我的想法是,无论够不够经济学家,应该讲真话。我在这本书中的话不敢说的是对的,但起码敢说是真的。 收入本书中的文章曾发表于《周末画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英才》、《新财经》、《新晋商》、《新鲁商》、《四川航空》等报刊。
本书内容丰富,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着重研究了彭水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若干重大问题,思路清晰,切合实际,针对性强。本书稿对彭水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书屋”用农民的语言、农民的话,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农村生活实际,贴近农民的文化需求的内容。只要是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都能读得懂,农民读后就能用得上。本书是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介绍了农村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农村输水工程,农田灌溉与排水,农村饮水工程,牧区水利,农村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等内容。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文库》(辑)的11个选题,是我们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尤其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热点,经过专家充分讨论、酝酿后提出的。本套丛书的出版将为湖南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套丛书服务于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服务于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作者进一步强化“智库”意识、增强“进位”意识的行动体现。
书中对如何加快改革开放进程,构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体制优势、管理优势和开放优势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并就如何实施发展战略达到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建设“信用浙江”,是关系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一件大事,是事关浙江发展全局和长远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本书为“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实践丛书”之一。该书系统阐述了“信用浙江”建设的背景、历程、关键、重点、基础、成效、对策等,充分展示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浙江人民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打造“信用浙江”的决心及作为。全书内容翔实,资料丰富,实用性强,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21世纪人类将进入开发利用海洋经济的新时代。福建省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丰富,全省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特殊区位条件,决定了未来福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海洋;未来5-10年是福建省面向海洋拓展发展空间,面向海洋要资源,加快海洋产业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键时期。福建省委、省政府已作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决策,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以厦门港、福州港为主,包括泉州、莆田、漳州等福建沿海港口的东南沿海港口群,已列入全国五大港口群发展体系。 本书以福建省海洋产业、沿海区域研究为主线,结合各产业、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以加快培育、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为重点,对福建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进行相应研究。 愿本书能为福建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研究提供有益的
本书综述了国内外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研究的现状,指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关键是人才。为实现“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本书通过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历程、现状、问题,坚持定量与定性、实证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建立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模型、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人力资源交易模型、人力资源吸纳模型等系列模型,分析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闽商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本书指出:人才战略实施应当基于产业环境之上。产业创新需要人才支持,人才战略需要产业发展,分析借鉴中外人才开发若干经验,指出应当积极引进、开发、留住全世界高素质人才。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在昔日的盐碱荒滩上建设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新区。十多年的拼搏,十多年的奋斗,天津滨海新区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为了谋求新区在更高水平上的更大发展,滨海新区管委会委托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对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从2004年5月开始,至2005年3月份结束,历经10个月的时间,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了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研究的总报告和九个专题报告。本书便是研究工作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