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消费社会中的居民,我们大多数人已经平静接受了少数人的极其富有,认为这归根到底源自他们的天赋或艰苦努力、勤奋工作 他们为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有益于社会中的众人;他们掌握了追求幸福的处方,他们理应占据消费者榜首之位。我们都是消费者,消费是我们的第一身份,无力消费的人,甚至深深感到羞愧! 齐格蒙特 鲍曼揭示了平静河面下的汹涌波涛:当今社会不平等在加剧,大分裂发生在少数极富之人和其他所有人之间 少数巨富占据越来越大的经济蛋糕,财富并未 涓滴 给众人;消费社会打造的重重虚假信念却隐藏了其不合理性,让人以为社会不平等是天然秩序,本该如此。 鲍曼警告,经济增长如果不能让大多数人受益,此种经济模式终将导致自我毁灭!
2003年,随着CPI的回升,开始于1998年有关通货紧缩问题的研究逐步淡出,通货膨胀能否再次降临的研究日见显现,这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理论界对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可谓遥相呼应。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遇到,并且今后仍将遇到的重大问题。 作为宏观经济失衡的两个方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在治理一种失衡的过程中,却无意中落入再次失衡的陷阱。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讨其共性与个性、揭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本质,全面了解、掌握造成宏观经济失衡的原因,研究并提出治理对策,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形成机制的多重逻辑,属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图书。主要研究中国的通货膨胀形成的机制问题。 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形成机制的多重逻辑 Inflation Dynamics in China: Multiple Perspectives
一直以来,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点是通货膨胀,而通货紧缩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并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学术界对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仍然存在不少误解,本书正中问题要害,利用历史案例和经济学理论分析,拨正观点,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发展颇有裨益。 作者另辟蹊径,在书中有选择地批判了几种认为通货紧缩危害经济发展的谬误,认为自由市场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发展反而具有推动作用,另外,作者还从经济史的角度分析了历史上的通缩案例,使理论分析更加具有说服力。这篇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很符合当下国情,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
关于货币供应以及货币政策与通货紧缩的关系,本书在多处都有详论。概括来说,作者主要阐述了三个重要观点。其一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作者认为,通货膨胀孕育了通货紧缩;其二是通货紧缩的自我强化性质:如同通货膨胀一样,通货紧缩也是自我强化的;其三是治理通货紧缩的措施:作者首先分析了美国自80年代以来连续发生的金融危机。
本书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布鲁斯·格林沃尔德的学术著作。两位作者以信息经济学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货币经济学理论范式。与货币主义学派等传统的货币理论不同,新范式关注的不是货币的交易媒介作用,而是信贷在促进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把信贷的主要提供者——银行的微观行为纳入了传统上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理论。新范式着重运用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模型,说明了银行愿意而且能够提供信贷的决定因素,探讨了经济环境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如何影响银行的信贷供给,经济中的信贷链如何发挥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专门论述了新范式对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政策的含义,剖析了金融市场自由化、银行部门重组等政策问题,并以亚洲金融危机及美国9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和复苏为例,论证新范式的政策
《金融瞭望译丛·当代财经管理名著译库:通货膨胀目标制(国际经验)(5年珍藏版)》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的经验提炼而成,是深入系统研究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部著作。它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对德国、瑞典、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瑞士、以色列、西班牙、澳大利亚等九个国家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过程中面临的重大宏观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货币政策的决策和执行的经验做了系统的总结。本书为从事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研究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了比较宽阔的国际视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凡学过宏观经济学的,没有不知道菲利普斯曲线的。菲利普斯曲线刻画的是通货膨胀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主要是通胀与失业之间的关联)。这一关联一直以来就是宏观经济学争论的焦点。本书请出在西方宏观经济学界举足轻重的几位大家(既有老牌经济学家如加尔布雷斯、索洛,也有新锐经济学家如泰勒、曼昆、本·弗里德曼),为我们展现了一场关于菲利普斯曲线是否存在、货币当局应如何行动的精彩辩论。这场辩论,一方面可以使我们了解到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前沿问题,另一方面也对当前我国中央银行的政策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书是马寅初先生在二战结束前撰写的一部专著,初版于民国三十三年,三版于民国三十六年。作者认为要解决战后的经济问题,必须要从解决通货问题开始,通货问题是各种经济问题之根本所在,“欲求通货之稳定自以调整为当务之急”。 在本书中,作者将一战后各国调整币制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各国所发明的各种新学说,凡可为中国所能借鉴者都汇集于本书进行研讨。并以此来作为整理中国通货之理论的根据,以此来作为整理中国通货之经验。作者言道:凡与通货有关的各界人士均可以此书作为参考资料,青年学者可从此书中得一最基本的知识。
本书角度全面,读者既可以看到全球经济随着通胀而风云变化,又可以看到我国目前通胀情况,极其详尽、全面地描述了通胀时的每个经济体的现状。同时,在书中,作者还追溯了通货膨胀的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通胀的历史原因及各国的应对方法,为我国政府和普通民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数据。 本书对于通货膨胀的阐述全面、透彻,又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是通胀时期国民投资理财的好帮手。
《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管理类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是作者尚娟根据 上通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框架,在多年的讲课积累和相关企业管理咨询实践的基础上 编写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础课教材。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 理念、流程、方法与技术。全书共分13章,内容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发展和基本理论,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 比较,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招聘与甄选,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绩效评估与管理,薪酬管理,劳资关系管理,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为了便于学习,本书在每一章开始标明本章学习重点、阅读资料,章末有本章小结、思考题和案例讨论,以帮助读者掌握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引发读者对所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
本书旨在探索通胀预期作用下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发展方向。以“新共识”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讨论了中国通胀预期的性质和量度问题,以及通胀预期在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下一步发展中的作用。从国债收益率曲线中分解出金融市场中长期通胀预期,发现并证明了央票利率可以综合地反映我国的货币政策动向,建立了以央票利率为代表并加入货币供应量变化的新泰勒规则模型和中国的“新共识”宏观经济模型,为变革时期的货币政策操作提出了新的思路。
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如何制定货币政策才能促进本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近几年理论界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定货币政策的方法:公开宣布并长期坚持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 本书由伯南克等人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的经验提炼而成,是深入系统研究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部著作。它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对德国、瑞典、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瑞士、以色列、西班牙、澳大利亚等九个国家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过程中面临的重大宏观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货币政策的决策和执行的经验做了系统的总结。本书为从事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研究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了比较宽阔的国际视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政的这本《滞胀的幽灵(我们如何应对)》通过深入分析中国经济运行机制,并以史明鉴,从经济、政治等多个视角来剖析中国发生滞胀的内外部原因,并结合中国投资环境给出有滞胀时期的投资策略。本书的结构如下:章,介绍滞胀的概念;第二章,首先分析解决经济危机的各种途径,并由此引出滞胀产生的经济根源,然后分析中国在面对次贷危机时的应对办法以及陷入滞胀的可能性;第三章,从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因素,分析中国在中长期陷入滞胀的可能性;第四章,分析在中国陷入滞胀时,股市、房地产的波动规律,并给出相应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