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先生系统阐述改革开放三十来年的历程和对改革开放应该澄清的一些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机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推动我国经济生动活泼地向前发展。但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充分、不够完善,还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此外,因经验不足、犯了市场幼稚病,从而导致过度市场化的地方,如在教育、医疗、住宅等不该市场化的领域也搞市场化,以至于发展到对市场迷信的地步,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该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变化,通过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历史追溯明确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是完善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必然选择。在文中作者分别阐述了二者的功能与长处,深入论述了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需要把握好的几个方面。
《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演变》以改革政策的历史沿革为主线,按时间顺序,记录了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党和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政策及国有企业改革大事、要事。 全书由三个部分组成,部分通过5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几个问题的回顾和对20多年国有企业改革历程的分阶段研究,综述了在改革政策推动下,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脉络,第二部分按年份编入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政策和国有企业改革发生的重要事件。第三部分分类编写了“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法规目录摘编”,以便于读者查阅。
本套丛书的发起人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王梦奎,积极加盟的15位作者都是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改革论集》所选的文章大多是过去30年间对中国经济改革和政策制定发生过直接影响的调研报告、政策建议、理论著作,向读者展示了吴敬琏对当时改革方向的思考和阐述,对中央政策的解读,以及在政策探索中的理论交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献价值和理论价值。
林毅夫、蔡昉、李周三位年轻学者撰写的《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就是从探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他们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他们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平竞争的市场能够产生关于企业经营绩效的充分信息,从而降低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和责任不对等的问题,使得企业的所有者得以有效地监督经营者的行为,并创造出所有者和经营者激励相容的企业管理制度。由于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着一系列政策性负担,缺乏公平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产生不了企业经营绩效的充分信息,因此,经营者侵犯年有者权益的现象难以避免。在他们看来,创造一个公平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有了这种外部市场环境,并改进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国有企业也可以是有效率的
《制度与路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的历史与现实》以马克思制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路径依赖理论为分析工具,确立以所有制及相关宏观经济制度为核心、以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为互动的分析框架,客观分析前人理论设想和实践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安排所产生的正负路径依赖效应,理性认识中国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安排的优势和问题所在,在历史、理论、实践前提下,从所有制、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三者互动中论述中国如何进一步冲破路径闭锁,建构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中国不怕》分为“汇率篇”“贸易战篇”和“粮食安全篇”三个部分,讨论的问题主要有: ,中国是不是“汇率操纵国”? 第二,贸易战有多大的作用?中美之间会不会爆发大规模的贸易战?如果爆发贸易战,中国能否获胜、损失有多大? 第三,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否存在问题?如果爆发“粮食战争”的话,中国是否会出现粮食危机? 徐滇庆教授和李昕博士在《中国不怕》中的结论是: 中国不是“汇率操纵国”,中国不怕汇率争端! 美国在经济上的真正对手是日本、欧盟,而不是中国。如果美国发起一场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其结果只能是加速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衰落。中国不怕贸易战! 近年来,中国是粮食净出口国,只要放弃粮食生产能力,只要能保证口粮的自给度,中国 可以扩大粮食进口规模,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中国不
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得到了明确的阐述。作为中国所有制改革的新形式,混合所有制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它何以能够带动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它发展的方向如何?本书通过阐述混合所有制的内在结构、运行特点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等给出问题的答案。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是大型的、高层次的、综合性的经济学术理论丛书。它包括四个子系列:(1)当代经济学文库;(2)当代经济学译库;(3)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4)当代经济学新知文丛。该丛书在学科领域方面,不仅着眼于各传统经济学科的新成果,更注重经济前沿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新成就;在选题的采择上,广泛联系海内外学者,努力于掘学术功力深厚、思想新颖独到,作品水平拔尖的“高、新、尖”著作。
化(亦即城市化,以下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即机器大生产时期的必然产物。机器大工业客观上要求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集聚。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新工厂都含有工厂城市萌芽",这样,"村镇就变成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人城市"。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揭开了城镇化的序幕,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已超过50%,又过100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50年,英国fe£市人口比重巳达80.6%,成为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在这个时期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进人fcM真化快速发展时期,到198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美国75%、英国89%、法国74%、德国86%、曰本77%、加拿大77%、荷兰89%。同期,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加快了城镇化步伐,有些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
"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帕萨·达斯古塔在评论本书时指出:斯蒂格利茨的创新在于他提出了现代经济学中的非对称问题。本书在探讨现实公共组织这个古典问题时,运用这个理论创新对它进行了阐释。从深度和广度看,我们可以从这部优秀著作中汲取的营养并不亚于当代杰出的社会思想家的著作所提供给我们的养分。该书反映了近些年来经济学新发展在经济转型问题上的应用。这是一部研究转型经济的重要理论著述。"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贾康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成果,全书以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服务发展大局为宗旨,以准确把脉中国经济、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以思考缜密、观点鲜明、讲座风格、通俗易懂为特色,从宏观背景分析到微观改革路径,从重点难点问题到具体突破入口,深入浅出、层层递进,多角度、多侧面地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
迎接巨大挑战、完成体制转变、弥补机制缺失,是中国经济改革攻坚阶段的重要任务。其中,流通体制改革肩负着特殊的重要使命。这一方面的改革攻坚,将确立功能强大的流通产业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先导地位,并健全商品、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体系,弥补市场传导机制缺失,从而使中国的转轨经济逐渐走向成熟的市场经济。流通体制改革的宏观经济含义十分明显,攻坚阶段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相互联系的诸多方面。 本书紧密联系中国在新时期面临的实际问题,着重从流通领域国企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健全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现代批发商培育、现代零售业发展、流通业对外开放、农村市场组织、反滞销、反垄断、促消费、流通创新和流通现代化等诸多方面论述了与流通体制改革攻坚紧相关的重大问题。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要进一步对现行财税体制进行全面、系统、整体性改革,建立完善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建立公平统一市场、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代财政制度。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是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制度创新。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对今后一个时期财税体制改革发展和财政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推动各级财税部门及其他政府相关部门深入学习、领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更好地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财政部长楼继伟亲自担任主编,组织编写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书,就财税体制的历史演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书与已出版的同类著作主要的不同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研究比较全面和系统。本书不仅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研究比较全面和系统。本书不仅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现状作了全面、细致和具体的描述,而且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效应,阴碍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进程的思想认识问题,国有企业制度问题、政策法规问题,资本市场发育问题,资产评估和企业定价等问题的深入的理论分析。二是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实践的描述具有特色。在描述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实践时,注重了对国内外背景的分析,把外资对国有企业的并购看成是经济国际化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分析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行业分布和资金来源时,得出IT产业、电子设备、机器制造、商业、金融服务部门等成为外资并购的热门行业,港台等“准外资”是并购资
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较为系统和深层次研究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本专著。 本书回顾了国有企业改革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历史脉络,并深层次分析了国有经济及国有企业困境的形成原因,用了较多的笔墨特别研究了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国有企业员工再就业、社会保障和主辅分离等配套改革。 作者重点研究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即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与资本社会化,民营经济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思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国有资产管理和出资人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改进和完善党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领导方式等。 本书对治理国有资产流失和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