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法,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叉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是作者吴晓波近
......
我讲,我画 10分钟,轻松get一段金融史 信托为什么是富豪超爱的金融工具?为什么保险的故事可以从孔子讲起?债券史是一段跌荡的借钱史吗? 历史长河中,金融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金融世界里面,有很多有趣有料的故事。 当爱扯淡更爱研究财(zhuan)经(qian)的90后美少女轱辘慧,用漫画的形式,将这些故事讲给你听的时候,你会发现,金融的历史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繁复,纷繁复杂背后自有其逻辑和历史的必然。 本书精选自凤凰网财经王牌原创栏目 财经连环话 ,用漫画的方式,从货币、银行、股票、保险、债券、信托、黄金白银等十个方面,对世界尤其是中国五千年来的金融发展史做了一个有趣的系统梳理。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法,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之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1954至1955年期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先后讲授 中国经济史 及 中国社会经济史 两门课程,扼要地讲述了由上古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及财政政策,并道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法律、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评价政策和朝代兴亡之关系。 叶龙曾师从钱穆多年,详尽笔录及整理了先师两门课程的内容,对一些内容做出了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文章,在香港《信报》经评版陆续刊出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后集结出版形成本书。本书不仅填补了钱穆先生缺乏经济专门史著作的遗憾,更令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加深对钱穆先生其他著作的理解,以体悟钱穆先生强调要在文化传统一体性中做研究的教诲。 贯穿全书的主要经济问题包括农业经济及土地分配、基建及水利工程、工商业发展、货币制度改革、社会阶层现象、
本书是作者在读书时所思所想的话题,集中在社会经济史研究、地方文献的价值、区域的实践、“齐民社会”与传统乡村,回顾了四十年的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传统、路径及转向,社会经济史研究与区域研究的结合。
本书简要而系统地介绍从旧石器时代至20世纪末的人类经济发展历史,分析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揭示世界各国各地区形成今日之不平衡经济发展格局的内在原因,并探讨有关21世纪未来经济发展比如经济增长极限等一些问题。
本书是笔者从事亚太地区经济史和亚太地区历史研究的心得和体会,它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亚太经济史研究,共15篇。其中,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时期亚太经济的文章3篇;关于美国外贸和外交政策的3篇;探讨当代东亚经济奇迹和金融危机原因的1篇;其余8篇为东亚经济中美日关系系列论文。 第二,亚太历史研究,共6篇。其中,关于葡萄牙16世纪在印度洋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的扩张以及美国18世纪向太平洋扩张的论文各一篇;中国对17世纪西学东渐的反应一篇;探讨中国统一的三篇,这后一篇实际上是论经济关系在19世纪德国和意大利统一中的作用,但其目的在于为中华民族的统一提供历史经验。
埃贝林教授以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7年的“金融危机”为引子,比较与分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大学派(凯恩斯学派、芝加哥学派以及奥地利学派)对货币问题以及商业周期的研究;通过分析米塞斯、哈耶克、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