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细节》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罗翔新作的法学随笔,面向大众读者,从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念科普、经典名著讲解等6大板块,普及法律常识与法治观念。内容包括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识,或N号房、张玉环案等时事热点的案件,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罗翔在爆红后的心路历程,分享其求学成长经历,袒露其心境的变化与成熟,与读者一起通过阅读与思辨,走出生活中的迷茫时刻,在现实中共同完善法治的细节。
。。。
《法的门前》是美国经典法理学教材《法律之门》的作者之一彼得 德恩里科与原书中文译者邓子滨在原作的基础上,专为读者改编而成。原书在美国畅销30多年,历经8版,被誉为英美法的微型百科全书。《法的门前》既汲取了原书的精华,又特别为读者考虑,删繁就简,精心筛选和编撰了适合读者的素材和内容,尤其适合法学院的学生以及希望了解和思考美国司法模式的读者作为基础读物。
新知 新趣 新阅读--追溯法律人共同的文化家园。 法律出版社制作的法律日历已连续出版三年,成为法律人共同的文化IP,获得越来越多法律人的精神认同。 《法韵中华(古代篇)2019》作为法律人专属日历第三年的作品,传承并创新了法律文化日历的品牌。 本次日历的编排,打破传统的时间顺序,而是以法律文化的价值理念为纲细分为12个专题:权之威、衡之用、玺之政、印之信、符之验、位之尊、镂之金石、书于简帛、纸本文献、典籍传播、经济命脉、经典流传。 编著者李雪梅老师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研究所所长,研习法律三十余年,拍摄法律文物二十余年,法学造诣深厚、摄影技术精湛,书中近五百张精美图片甄选于其拍摄珍藏的数万张图片,既有国宝重器,也有民间细故,无一不体现编著者的慧眼巧思,相信能为读者带来一场
《权力的边界》是 政法大学 法学赵宏教授的法律随笔,以 年的时事新闻引入,普及公权与私权的界限。 对个人而言,法无禁止 可为;对公权而言,法无授权 禁止。 法律说到底,真正关 的是每个人的自由与权利。 法作为 小刑法 ,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给孩子起名 韦我 尊 是否寻衅滋事?能否通过穿衣立法,以 止伤害民族感情?网暴事 背后的 台是否有责任等。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提高,从 法视角切入普法,是法治科普拼图中不可或缺的 块。权力的边界,就是个人自由的边界。
天同律师通过不断地梳理实践经验,总结出了“用图表说话”的基本规律,这种直观、简洁、生动的信息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说服法官、更好地保证办案质量,也更好地获得客户理解。作为一本完全以“诉讼可视化”为主题的图书,全彩印刷,用真实的案例、翔实的图表,手把手讲述画好一张诉讼图表的步骤要点,剖析不同案件中不同图表类型的选择和应用,做你随时随地可用可查的工具书。这是一本写给法律人的图表书,《诉讼可视化》重点阐述了图表制作的方法论,即诉讼可视化应该怎么做,如何将复杂的案头材料转化成简单明了的图表,并且在书中实列典型纠纷类型、实战案例的可视化应用。《诉讼可视化》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第一章至第四章为图表制作方法论,旨在告诉大家,如何将纷繁复杂的案卷材料转化成简单明了的图表;第五章悉数典型纠纷类
古代的将军出战是否真的要立军令状?为山寨屡立功劳的时迁为什么在梁山108个好汉里只排名倒数第二?为什么《西游记》里的山神土地形象如此可怜?西门庆究竟靠什么营生“暴发”?“扒灰”和“养小叔子”触犯的是什么律条?解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五大名著里的这些问题,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背景。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五大名著故事情节后面的法律文化,包括小说情节中反映的具体法律制度以及作者的法律观念,当时社会大众对于法律的看法,国家法律与民间实际生活之间的互动。 这是一部有助于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体会五大名著无穷魅力的著作。
戏曲小说之类的文学艺术作品反映着丰富的人生,即使是神魔荒诞的故事,仍然是人生的一种投影。而每个人在阅读文学艺术作品时,也就是在以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的所处的生活场景解读文学艺术作品。 法律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主要基本规则,人的一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受着法律的规范。法律的理念,法律的规定,作者以及当时人们对于法律的普遍看法和态度,很自然地会反映到文艺作品中去。同时,文艺作品又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观众对于法律的看法和态度。这种互动的发展演化,是各个民族特有法律文化体系的重要侧面。 本书就是对于中国戏曲小说中这种法律文化现象的解析。既包括作品所反映的那个我们所不熟悉的时代的法律现象,也包括当时人们对于法律的普遍看法和态度,以及作品流传过程中读者对于这些法律现象、态度的解读
《刑法格言的展开(第3版)》选取二十余则西方经典法律格言,以轻松的笔法和层层深入的分析展示了刑法学的博大思想和理论内涵。本书将格言和刑法理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我们一种全新的体验,属于法学的启蒙之作。 《刑法格言的展开(第3版)》自1999年初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成为很多法学院学生的之书,也是很多刑法学学生的启蒙读物,2003年出版第二版。本书第三版结合最近几年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进行了修订,并增加了一些新的法律格言。本书没有时效性,讲述的是刑法领域基本理念的话题,值得所有对法律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法律之门》是美国各大学法学院比较通用的一本法律教科书。也可以看作是一部英美法的微型百科全书。 《法律之门》(第八版)旨在展示美国的法律过程,不只通过描述,而且通过让读者置身于你来我往的争辩之中,而强调法律讲论的重要意义,则只在部分意义上是规则的一种功能。《法律之门》的资料安排意在让每一观点都能与其他观点相比对。每一文章和案例都提供了探索人的紧张关系的机会。正是以这种教学法,《法律之门》模拟了美国法律过程的实际运作,打开了进入法律和社会的大门。《法律之门》所提供的法律规则、原则和案例,都是社会科学、历史和文学等知识语境中的论辩和讨论素材。
本书是有名法学家、中国法制史专家张晋藩先生的学术自述。通过先生的学术生涯回顾,读者可以看到中国法制史在恢复法学教育伊始的一路发展,中国法学学者们当年所付出的的艰辛努力。沿着20世纪60年代至今以来的时间线索,读者如同切身感受到法制史乃至中国法学建设的宏观大意以及微观细节。
本书为著名刑法学者刘艳红教授的致辞、作序、后记以及接受的各种采访等的合集,精挑细选集结成册,共计45篇。作者以法律人的坚守和对法治的追求,寄望法学莘莘学子在法律职业人的道路上砥砺求真,担当作为。同时,通过记叙作者20多年来的学术探索之路,也从中折射出了中国法学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刑法学术史和作者个人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每一位法律学人从作者这些极富个人魅力的语言文字之中,都能感受领悟到法律的真谛与内涵。
自2014年以来,作者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以精练的句子,配上唯美的图片,阐述哲理性的思想,四年多来,形成了极其厚重的诗句集,在法学界流传甚广,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者例言: 世界是一座磁山,别让它搅乱了心中的罗盘。 壶中日月无纷扰,山水江湖有琴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并非历史的产物,而是人建构了他的来历。 本书以图片为素材,以文字为媒介,以思想为灵魂,拈字成诗,意境优美,隽永清新,兼具思想与审美价值,是一部独具风格的文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