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家安全生产法制教育丛书”之一,内容主要包括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管理现行的主要法律、法规、标准。 本书可作为企事业单位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及广大员工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读》分四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行解读,具体包括总则、调解、仲裁及附则。
我社自2001年5月率先推出的“法律及其配套规定”丛书,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业界人士称该丛书的出版在法律图书中掀起了“蓝色风暴”丛书自出版至今已达到的150种左右。这在满足读者各取所需的同时,也给读者的快速查找带来一定的难度。本着“以人为本,热忱为读者服务”的宗旨,我们在保持原有丛书不变的同时,从中精选出发行册数达到20万册的常用法律,推出“常用法律配套规定”便携本丛书。 本套丛书除了秉承“法律及其配套规定”丛书内容、全面、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修订及时、书脊上书名,统一编号等特点和做法之外,还在以下方面做了努力: 1 采用便携本的形式; 2 缩小字号,补充内容,增加含量: 3 每本书都分为“主体法”和“配套规定”两部分,各主体法加注条文主旨。 4 主体法的条旨均上目录 5 定价统一为10元。
.
本书对公民劳动权的法律保障现状进行了梳理,总共分为:公民平等劳动权的概念研究;公民平等劳动权法律保障的现状;公民平等劳动权的促进机制;就业援助机制;劳动权歧视的法律控制机制;平等劳动权的企业社会责任机制;劳动权保障的政府问责机制;劳动权保障的权利救济机制八章内容。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自学性”,决定了教材虽然对考生具有直接指导作用,但是考生仅靠教材自学,难免会遇到很多理解、运用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学习的深入,也影响考生的成绩,这就需要一本与教材完全匹配并且兼具性、准确性、适用性的学习辅导资料,为其答疑解惑,提炼要点,指点方向,帮助其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同时形成学习能力,掌握考试技巧,突破考试障碍,取得学业成功。
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显著增强,运用法律处理日常事务的需求也越来越普遍。但是,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法律本身的专业术语过于艰深,学法的难度很大。为了便于读者学法用法,我们在编辑出版法律注释本的基础上,组织力量编写了这套案例解读本。本系列旨在通过具体案例,说明法律规定的具体内涵。这套书具有如下特点: (1)针对性。根据相关法律条文所规范的法律行为,选择与此相关的案例,进行解说。 (2)通俗性。本书所选案例,紧扣条文的内容,对案例的解析,其语言力求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3)延展性。为便于读者对法律法规之间的连续性有所了解,在条文后边还附有关联法规的目录或者条文,读者可以方便地查寻和运用。
中国法制出版社编写的《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适用范围从三个方面作了定位:一是只对用人单位外部市场活动进行规范。二是规范的主体包括劳动者、用人单位、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政府监管部门。三是规范的行为主要是因劳动者求职、用人单位招聘及相关行为。
2015年是劳动法施行20周年。这部劳动关系领域的基本法,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调整劳动关系发挥了巨大作用。为纪念其施行20周年,同时推动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在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中的普及,《工人日报》从2015年1月起推出《劳动法眼》专栏,针对新近发生的劳动热点事件,邀请专家进行法律解读,以提升职工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增强工会干部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本领。 本书稿收录了2015年1月1日至2016月8月26日的栏目内容,以真实详尽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地解释了劳动者在工作中常能碰到一些劳动法律问题。劳动法眼栏目的稿子,来源于真实案例,并请法律专家解读,旨在使广大劳动者认识并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快速运用书中知识、技巧防患于未然,避免违法行为的产生,更好地享受工作。
本书提出和系统论让了劳权的概念、范畴和理论,并以此为理论框架,研究分析了中国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状态、特征、实质、趋向等相关问题。 本书认为,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的社会劳动问题,就主体而言是劳动者问题,就实质而言是劳动者权利即劳权问题。本书从劳动者人权和劳动者尊严这一立场出发,提出并论证了劳权保障是劳动法律的本质的特点,劳权保障应该是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基本的要求,主张应以劳权本位为理论基础,重新构筑中国市场经济的劳动法学理论体系并完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本书以中国现实的劳劝关系和劳动法律为依据,分别对个别劳权和集体劳权的立法状况和实施状况,以及劳动法律的完善和发展趋向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