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是解决商事争议的一种有效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交易形式和方式的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以及中国改革深化过程中新旧体制和各种观念的碰撞,商事仲裁领域中亟须研究和解决的各种理论和实务问题不断出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华南分会自1984年2月成立二十多年来,一直关注这些问题,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华南分会于2008年推出本系列丛书《商事仲裁评论》,目的也是在于为积极研究和妥当处理商事仲裁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关注仲裁的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提供一个交流和互动的渠道。 《商事仲裁评论》丛书中设立有实务论坛、理论探讨、热点聚焦、程序专论、司法审查、域外研究、动态评述、案例研究、资料荟萃、仲裁制度、特载等栏目。丛书的编撰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为便于查询,本矢典仍按英文26个字母的顺序排列。本辞典的英文主要以小写形式编写,但机构名称,法律/令、法规名称,演说以及缩写词等除外,所有涉有到这此内容的条款均以大写形式出现。原文为拉丁文的,则以斜体字排出。 这是一本极好的著作,它对所有与之有关或者有可能涉及到仲裁程序机制的人来说,都应该是极具价值和极具重要性的著作。就仅从对每一个单词或词组均作出定义之意义而言,从它对每一个被挑选的词汇都从其法律内容上,尤其是从仲裁法和惯例的内容上给出定义、作出解释和阐述而言,本书都不仅仅是一本“词典”。看来,该词典在其真正的目的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即就词汇的现代用法对那些与仲裁事项具有紧密联系的人来说,给予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和理解。对所有那些对仲裁领域研究很深以及一般涉及的人来说,都是一部名
《中国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是我国著名民事诉讼法学专家谭兵先生主编的一部关于中国仲裁制度的理论著作。全书将我国仲裁制度放置在整个仲裁国际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对我国现行仲裁制度作了全面评估,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同时全面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提出了诸多新的观点和改革完善我国仲裁制度的新思路。 《中国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的突出特点是: ·首次提出了仲裁环境这一概念,并对如何优化我国的仲裁环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在质疑仲裁协议效力仅限于仲裁当事人这一传统观点的基础上,多视角论证了仲裁协议效力可以扩张到当事人以外的人的理论,从而为我国的仲裁第三人制度和共同仲裁制度等重要仲裁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率先提出了准仲裁这一全新的概念,并就在我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仲裁权概念的法律界定”、“仲裁权的主体”、“仲裁权的产生基础”、“仲裁权的行使”等。
本书由北京仲裁委员会组编,以关注、探讨我国仲裁制度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务问题为宗旨,包含外法律及仲裁领域专家关于仲裁案件的主要观点及论述,本辑分为“特载”“专论”“办案札记”三个专题内容。这些论文的研究题材主要围绕2019 年商事仲裁中文类研究文献综述、2019 年关于中国仲裁和争议解决的英文文献综述、多方仲裁的仲裁员选定问题、信用保险融资纠纷的仲裁处理等,从程序及实体多维度就仲裁行业前沿热点进行了富有探索性的研究。
本书由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组编,以关注、探讨我国仲裁制度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务问题为宗旨,包含外法律及仲裁领域专家关于仲裁案件的主要观点及论述,本辑分为“专论”“比较研究”“域外撷英”三个专题内容。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中国与全球化相互作用引起了学术和实践上的极大兴趣。本书的出版十分适时,因为它涉及这个重要议题,并在其历史发展和现代背景中,探讨当代中国仲裁法律和其实践。有别于其他国际仲裁的书籍,本书以跨学科的角度和比较的方法切入。它检视仲裁在全球仲裁法律和实践的一统下的背景下的发展,并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法律、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
本书由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组编,以关注、探讨我国仲裁制度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务问题为宗旨,包含外法律及仲裁领域专家关于仲裁案件的主要观点及论述,本辑分为 “特载”和“专论”两个专题内容。
仲裁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纠纷解决方式,具有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程序灵活、专家断案、一裁终局、不公开审理、裁决具有域外执行力等特点。对于解决市场经济中因交易行为产生的纠纷,仲裁经常能够达到其他纠纷解决机制所无法企及的良好效果。
本书由北京仲裁委员会组编,以关注、探讨我国仲裁制度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务问题为宗旨,包含外法律及仲裁领域专家关于仲裁案件的主要观点及论述,本辑分为“特载”“专论”“比较研究”三个专题内容。这些论文的研究题材主要围绕新冠疫情事件的工期与费用索赔、建设工程案件中鉴定的释明及举证责任、投资对赌协议纠纷裁判处理的定性和定量问题分析、从比特币的法律性质谈比特币纠纷的裁决思路、隐名代理中仲裁条款的效力研究等业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从程序及实体多维度就仲裁行业前沿热点进行了富有探索性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