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法是国际法最古老的分支之一,也是国际法中编纂最为完备的部门法。战争和武装冲突从未停止,而由于其破坏性持续上升,战争法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当发生种种违反战争法规惯例之暴行和惨剧时,公众和舆论对战争法难以保护平民的失望和不满也屡见不鲜。问题在于,保护平民和民用物体只是战争法晚近的目标,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平民在战争法中甚至不存在。本书认为,了解战争法的演进历程有助于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和评价战争法,也能更准确地把握战争法的发展趋势和实现方式。为此,本书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近现代、 漫长的十九世纪 和二十世纪这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研究战争法,分析希腊罗马世界如何确立战争法的 文明 基调、正义战争理论如何产生和发展、骑士和雇佣军如何影响战争法、军民两分法为何出现、殖民地战争、法国大
全书共约25万字,除绪论和结语外分为五章,分别为国际法上中西法律文化冲突的历史源起、中国应对中西法律文化冲突的国际法实践、中西法律文化冲突在当代国际法领域中的突出表现、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法律文化冲突、解决国际法领域中西法律文化的关键。第一章研究国际法上中西法律文化冲突的缘起,分析中国传统国际秩序观与近代国际法价值观的主要冲突;第二章主要对近代国际法时期、现代国际法时期和当代国际法时期这三个不同历史阶段......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冰洋夏季无冰年将在10年内出现。目前,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主要包括北方海航道(Northern Sea Route)、西北航道(the Northwest Passage)和穿越北极点航线。当北冰洋成为全年除冬季外没有海冰或仅在北极点附近区域有较少冰的时候,通过北极航道航行可极大缩短海上航线,提供安全的海上航道,降低我国海上贸易成本,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本书主要通过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深入剖析我国权益视角下北极航行的法律问题和应对策略:1.我国船舶在北极航行的现状及危机。2.我国船舶北极航行海洋法问题及对策。3.我国船舶北极航行国际海事公法问题及对策。4.我国船舶北极航行国际海事私法问题及对策。5.我国与北极航道沿岸国的合作。6.我国与北极利益攸关国的合作。
本书是笔者经过10多年的愚钝努力,在自己以往有关军事法学及法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本个人专著。其中既有对已发表内容的改写、深化和扩充,又有积自己多年从事研究和教学的心得而提出的若干新内容、新观点,基本上反映了笔者这些年来在探索理论法学的历程中的学术思想轨迹,或者是向这个目标继续努力跋涉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有关战争法学理论的内容博大精深,笔者不自量力地选择了这一课题,也清醒地意识到实远非笔者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所能胜任。本书对信息时代战争的法理研究,可能有不到位、不成熟甚至是失谬之处。因此,本书作为一种探索性成果推出,以祈得学界同仁们的悉心教正。
。。。
本书在内容体系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 货物买卖为主线,选取与其相关的商事活动环节和领域,渐次展开对 商事法律制度的研究和叙述,形成了 商法的一个法律规范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国际商法概述、商事组织法、 商事代理法、 商事合同法、 货物买卖法、 服务贸易法(以与 货物买卖有关的法律制度为主)、 票据法、 产品责任法、 知识产权法(含 技术转让)、 商事仲裁法
本书的亮点在于系统地对作为海洋自由首要范畴的海洋航行自由内涵与外延展开 法视角的考察与分析。本书强化了海洋航行自由与海洋资源开发分别构成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主线索与主题,分别阐释海洋航行自由与 主权、海上安全、海洋环境保护以及海洋资源开发的关联度,并且具有多样态的属性。 同时,本书分别对公海保护区的理论与实践予以关注,将公海元叙事模式引入到公海保护区构建这一领域,为预判公海保护区发展趋向与理解公海保护区的合法性提供了新路径与视角。不仅如此,本书反思几个世纪以来北极航道法律秩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海洋叙事”为范式以展开北极航道秩序的构建。从 法法理视角洞察美国有预谋和有计划积极推行“航行自由行动”,深刻揭示美国“航行自由行动”的本质与危害,是本书的另一重要 法视域的学术
中国和欧盟作为当今世界两大能源消费实体,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上既有共性,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中国和欧盟进行靠前能源应急合作,对于双方应对能源危机、保障能源安全、承担靠前气候责任、完善能源应急法律制度具有积极意义。本书提出中国可以借鉴欧盟能源应急法律政策经验,转变立法观念,加快制定《能源法》,协调各种能源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关系,形成能源应急法律体系,提高能源应急法律政策的执行力,从而完善我国的能源应急制度。
中国和欧盟作为当今世界两大能源消费实体,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上既有共性,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中国和欧盟进行靠前能源应急合作,对于双方应对能源危机、保障能源安全、承担靠前气候责任、完善能源应急法律制度具有积极意义。本书提出中国可以借鉴欧盟能源应急法律政策经验,转变立法观念,加快制定《能源法》,协调各种能源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关系,形成能源应急法律体系,提高能源应急法律政策的执行力,从而完善我国的能源应急制度。
陈泽宪主编的《当代中国国际法研究》是一部回顾、总结、提炼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国际法学发展史的专著。涵盖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大领域。国际公法部分包括基本理论、主体、领土、海洋、环境、居民、人权、条约、国际组织、国际刑法、国际争端和平解决等内容,国际私法部分包括基本理论、最密切联系理论、意思自治原则、中国国际私法示范法、中国区际冲突法、统一国际私法等问题,国际经济法部分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海事、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法等分支。《当代中国国际法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众多研究学者协力推出的一部力作。既是学习、研究和讲授国际法的重要学术参考书。也是国际法律实务工作者全面、深入了解国际法学动态和*发展的良师益友。
本书是“海上共同开发 案例与实践研究”丛书中的一本。本书通过研究并总结海洋划界的 实践与司法、准司法实践与大量 案例,分析了影响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的核心要素,并对前述影响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的核心要素对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将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相向 之间划界适用的原则或方法(如等距离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的解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