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刑法学研究总整理文库中的一本。文库将刑法学各个重要问题的有关内容分别编辑成册,系集专题述评、代表性论文精选、研究论著索引为一体的大型学术工具书。本书首先对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引渡、调查取证、诉讼移管和外国刑事判决的承认和执行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评述,然后精选了一些关于司法协助的代表性论文,对我国刑法系统理论研究极具指导意义。
“国际刑法”一词,是从19世纪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规定刑法的空间适用范围的法律规范,即简洁、方便地表示刑法适用法的概念。 但是,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犯罪国际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开始扩大刑法的空间适用范围,产生了代理处罚原则和代理原则等刑法适用法的新原则。 与这种动向呼应的,在国际刑事司法领域,传统形态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犯罪人引渡和狭义的刑事司法协助)一样,新型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外国刑事判决的执行和刑事追诉的移管)作为具有重要的制度产生了。其最根本的新观念就是,修正传统的“刑法的国家性原则”,形成区域性或国际性的法律共同体。 本书是日本最早的探讨上述世界动向和制度的国际刑法教科书。读者通过本书可以学到日本任何一部刑法教科书都没有阐述的正常进行地的新原则;可以了解国际刑事司法实
“国际刑法”一词,是从19世纪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规定刑法的空间适用范围的法律规范,即简洁、方便地表示刑法适用法的概念。 但是,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犯罪国际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开始扩大刑法的空间适用范围,产生了代理处罚原则和代理原则等刑法适用法的新原则。 与这种动向呼应的,在国际刑事司法领域,传统形态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犯罪人引渡和狭义的刑事司法协助)一样,新型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外国刑事判决的执行和刑事追诉的移管)作为具有重要的制度产生了。其最根本的新观念就是,修正传统的“刑法的国家性原则”,形成区域性或国际性的法律共同体。 本书是日本最早的探讨上述世界动向和制度的国际刑法教科书。读者通过本书可以学到日本任何一部刑法教科书都没有阐述的正常进行地的新原则;可以了解国际刑事司法实
从凡尔赛和约到常设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国际刑事审判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在此期间,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许多有关国际刑事审判的规约和章程,基本上构建了国际刑事审判的基础模式。早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叶,国际社会就曾经尝试对某些危害人类的国际罪行进行审判,但是这种构想仅停留在理论探讨上,并未付诸实施。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战争中种种残害人类的暴行,使国际社会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刑事审判的必要性,特别是对战争发起者责任的追究。
国际犯罪与责任是作为国际法新分支的国际刑法的主要内容之一。传统上,犯罪和刑事责任的问题并不属于国际法的范畴,虽然在19世纪,海盗和贩卖奴隶的行为就已经被认为是国际法上的犯罪,但国际刑法真正成为国际法的一个分支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情。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犯罪与责任制度出现了新的发展。本书是在笔者的博士学位论文“论国际犯罪及其责任”的基础上完成的。此外,由于学术界对国际犯罪与责任制度所属的国际刑法的性质和渊源存在不同的见解,因此,本书增加了“国际刑法的性质”和“国际刑法的渊源”两章,专门对这两个问题进行阐述。 基于国际刑法是国际法发展中产生的一个新分支的认识,笔者努力从国际法的角度对与国际犯罪及其责任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一管之见,以就教于各位读者。
《恐怖主义行为的国际法律控制·国际航空保安公约体系:现状·问题和前景》系统介绍了国际航空保安公约体系和联合国系统关于反恐的有关决议,详细介绍了公约的制定背景、历史沿革、主要内容、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展望,是对于刚刚产生的2010年《北京公约》和2010年《北京议定书》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介绍,内容详实、体例完整,体现出较深的国际法研究造诣,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也是目前关于国际航空保安公约研究的一本重要著作。
本书收录了国际刑法学协会成立以来的历届大会决议,从1926年的届大会到2009年的第十八届大会决议,无一遗漏。这些决议是国际刑法学协会全体成员集体劳动的结晶,凝聚着国际刑事法学界、法律界为了实现更为人道和有效的刑事司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为了使中文读者对于国际刑法学协会的前身也有概要的了解,我们对国际刑法学联盟的活动情况也做了简要介绍,并将其章程一并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