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作者2020年至2021年应邀参加天津新闻广播电台“民法典将这样影响你我”节目的发言稿编排而成。 本书以“为何需要《民法典》——民法中的人·权利·民法精神——人格权——所有权·用益物权——合同·担保——婚姻——继承一一权利保护”作为整体架构,将《民法典》中的知识分解为一百余个知识点加以展开。 具体而言,本书有以下四个特征: 通俗性。本书采取口语体,保持了电台口语广播稿的语言风格,努力做到通俗易懂。 趣味性。本书在讲解民法专业知识的同时,穿插、使用《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围城》《天龙八部》《简·爱》《傲慢与偏见》等小说中的人物及故事来诠释《民法典》的规定,以达到用故事释法、普法的目的。 时代性。本书以《民法典》条文为基础,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民法新规定。 实用性。本书突出展现《民
《刑法注释书》是一部以刑法为注释对象,通过各种客观材料去注释刑法条文在司法实践中的实际含义,注释体系包括:立法释义,相关立法、立法解释及解释性意见,司法解释、司法指导文件及其理解与适用,公安文件,指导性案例,法院公报案例,法院参考案例等内容,并辅之必要的专业注解,帮助读者全面、快速地准确理解和适用刑法。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算法学习、物联网等新技术正在重塑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人们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红利之际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挑战:如何解决人工智能技术的“黑箱”问题?人工智能系统的侵权责任应如何认定?人工智能产品责任与传统产品责任是否有本质区别?法律应当如何应对和回应人工智能的挑战,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法律治理的核心议题。欧盟是人工智能领域立法的先行者,《人工智能法案》试图实现新的“布鲁塞尔效应”。特别是欧盟人工智能责任的立法研究对于完善我国人工智能法律体系具有典型的借鉴意义。本书凝聚了第七届明斯特欧盟法律与数字经济研讨会上学者们的远见卓识,集中讨论欧盟于2022年通过的《人工智能责任指令》提案与《产品责任指令》修订版提案,为现代法律如何回应人工智能责任问题提供独到的视角和路
本书是面向社会大众所撰写的刑法普及性读物。本书全书共分案例篇和热点篇两部分。案例篇按照从刑法总则到刑法分则的线路,精心选取70个左右的典型案例进行简析。其中总则部分又分为刑法原则和效力、犯罪成立条件、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止、刑事责任的追究等专题;分则部分则区分为刑法与公民权利、刑法与婚姻家庭、刑法与财产安全、刑法与经济生活、刑法与社会秩序、刑法与公共安全、刑法与反腐败等几个专题。这部分的主要特点是以案示法,结合公民日常生活实际,吸引社会公众的兴趣,分析部分主要阐明案例所反映的相应刑法规定,达到以案说法的目的。热点篇,也是沿着从刑法总则到刑法分则的顺序,选择45个左右的热点专题展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于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根据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决定
书号:9787301350386 书名:我们,机器人?:人工智能监管及其法律局限 定价:79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书号:9787301353493 书名:增能与融入:上海市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社会工作案例精选 定价:6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本书为集刊。全书以残障权利为主题,就残障者教育、残障者就业、精神与智力障碍、残障与性别及残障、法治与社会等议题进行深入探索。本书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鲜明的权利视角。传统的残障研究往往受限于福利和慈善立
我国涉外经贸法制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提供的政策保障,涉外经贸法律制度的建立也为外资提供了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助力当时主动寻求变革的中国加速向外发展,进一步拥抱世界、与国际接轨。从我国涉外经贸法制的发展历程来看,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至2000年改革开放初期的初步建设阶段,2001年至2011年我国入世后的成熟稳定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的转型创新阶段。本书系统回顾了我国融入世界进程中涉外经贸法治的演进发展过程,全景式地记录了我国涉外法治从制度跟随到创新引领的全过程。
本书以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为基础,全面汇集侵权责任相关的司法解释,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法律文件,内容覆盖用人单位责任、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网络侵权责任、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教育机构责任、产品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环境污染责任、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建筑物和物件损害责任、触电人身损害责任、义务帮工人受害责任、紧急避险损害责任等主题,关键法律文件附条文主旨,方便读者查询学习。收集侵权责任主题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与典型案例等,帮助读者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学习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