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在西方国家行之有效的公司制,在中国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而是走了样、变了形,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究其因,乃是公司内部各相关之间、公司机关各担当人之间的权力制约出现了失衡,甚至根本不存在,而公司内部各机关之间、公司机关各担当人之间的分权制衡,正是公司制最基本的要求,是公司制本质开始,论证了公司制的本质在于公司机关之间的权力制约,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公司制在中国的异化现象??其历史、表现、危害及根源,进而从健全国家的公司立法、制定民间机构的公司治理方案和改善公司制的生存与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法律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公司制异化问题的具体对策。本书的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哲学、社会学乃至数学等多个领域,所讨论的也是经济学、管理学和商法学所共同关注的热点问
江平教授1930年出生于大连,祖籍宁波。早年在燕京大学读书时期,即参加学生运动。1951年留学莫斯科大学攻读法律,1956年回国任教于北京政法学院。在之后的政治运动中,江平教授同许多直正的知识分子一样历经坎坷与磨难。80年代江平教授重返法学讲台,辛勤耕耘至今。 江平教授从教四十余载,他以深邃敏锐的思想和宽宏仁厚的人格熏陶了几代学子,影响了整个中国法学界,乃至中国的立法实践和司法实践。他是一位杰出的法学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为庆贺江平教授七十华诞,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教研室特编辑论文汇集《民商法纵论》。
本书从律师视角,对公司与《公司法》进行了解读。使用平实的语言、简单的列举,把公司设立与运营过程中的大事说清楚、讲明白。文中数据、案例详实,都是身边发生的事,很是自然、亲切,更容易理解。本书除了法律问题,还关注了内控18条、公司治理、股权激励、公司文化等如何让公司走得更远的问题。
在当今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打上了商品的烙印、充斥着商品经济影响的年代,民商法的普遍意义日益为平民百姓所感知。 然而,中国毕竟长期停滞在小农经济社会中,商品经济意识在中国老百姓和官员的头脑里才刚刚树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调整商品经济活动的法律的建立,主要还是向国外发达国家学来的。不少民众不知民法和商法为何物。官员们在上普法课时,还觉得“民法特别难懂”。工厂公司化时,不少人还只是把它当成换个牌子而已,真正的管理模式还是以人事关系为中心。 本课题准备紧抓住关系到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结合国外民商法资料,进而反思我国相关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以求真解,要能够紧扣时代脉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考虑到国外的民商法理论和新概念对大家而言比较生疏,也考虑到此书有可能兼有其他的功
基于对企业法律风险的基本认识,浙江省企业法律顾问协会组织相关专家,以产品购销的基本管理和经营流程为主线,识别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提出风险防控对策和措施。本书是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系列丛书的一个组成部分。希望本书能为产品购销领域的经营管理人员防控该领域法律风险提供帮助,并为企业法律风险研究的理论工作者提供参考。产品购销业务流程长,情况复杂,加上编写者水平有限,难免有理论上的不成熟和风险列举上的挂一漏万,希望不断得到专家及产品购销行业经营管理者的批评指正。我们也将进一步对这一行业的法律风险进行研究,在汲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完善。 物流仓储是产品购销的组成部分,限于篇幅,本书没有具体展开。物流仓储方面的法律风险及防控将在丛书的其他部分中具体阐述。
《中国企业法务观察》是中国政法大学企业法务管理研究中心、法律出版社和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三方合作,整合中心的学术优势和网站丰富的法律顾问资源,为企业法务人员专门打造的高端平台。定期出版,秉承“用管理的方法解决法律问题”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反映企业法务领域的新理论成果、实践经验和工作技术,本书志在开启的企业法务交流之门,给正在快速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法务带来全新的视野和建设性的启发。
从历史来看,人类所有文明都是密切协作的产物,文明的进步标志着人类合作能力的提高,合作能力的提高又说明商事信用关系在进步。我们真正需要认识的问题是:信用关系是怎样形成的?在现实商业交往中,良好商事信用关系的培育、形成是一系列复杂制度的产物,是一个远比信用权复杂得多的问题。在此,《南岭法学学术文库·财产契约与企业--商事信用形成的法理分析》作者王坤将竭力在“什么是你的贡献”拷问下去展开这一研究。
《破产法:理论与规范研究》包括:破产法概述、破产程序的开始、破产程序开始的法律效力、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破产程序上的担保物权——别除权等内容,《破产法:理论与规范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问题,是关系到资本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其研究思路中,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法律监管是重要行文主线。在对控制权市场法律规制历史演进初步概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基本法律方式与程序,包括要约收购、协议收购及反收购在内的三项法律制度的具体分析,更进一步阐释了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法律规制,同时深入评析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根源。 基于全文的主要判断如下: 其一,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法律制度框架。值得强调的是,现行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法律框架是以“市场定价原则”为导引,在原有相关法律规制基础之上构建起来的。一方面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以市场化为参照系的法律蓝本,充分体现了即将到来的全流通时代的控制权市场发展的内在
本文集汇入了当今在商法理论著述方面的一些学者的新作。这些论文致力于探讨效率分析的基础,而在当代公司法和商法的学术研究中,效率分析是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预设。 本书关注的一些问题包括:什么是合同法、买卖法和公司法中效率分析的历史根基?在这些领域中,道德理论与效率分析不相关吗?如果道德理论具有相关性,道德与效率是可以协调的吗?还有,在公司法和商法中,效率作为一种规范目标即使是合理的,它的复杂性也能使它在裁判中的贯彻具有现实性吗?在合同解释中习惯应该起什么作用?效率考虑在合同解释中偏好平义解释方法,还是混合的解释方法?在公司法和商法方面追求效率的方式是什么? 本书反映了当代法律理论研究中最激动人心的工作。它将使法律和法律哲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感到饶有兴味。 Jody S. Kraus是弗吉尼亚
本书在结构体例上由四篇十章构成,着重研讨了四方面的问题。,公司权利与权力配置的理论依据。首先,对权利与权力两个基本范畴进行了法理辨析;其次,解析了公司法人格理论与公司治理诸学说关于公司权利与权力配置的各种主张。第二,公司法权形态配置。分别从公司权利与权力二元配置的视角,研究了其法权关系的本质、配置原则和方法,阐明了权利与权力分别沿着横向和纵向路径配置的制度设汁依据。第三,公司事实权力形态配置。率先提出了公司组织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无法律授权的事实权力对公司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控制和操纵的主张,研究了公司实际控制权与法定控制权的关系以及二者对公司治理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第四,公司权利与权力的平衡机制。主张公司权力源于权利,并受权利监督,公司各权力之间互相制衡,法权形态必须制
市场经济的确立和良性运转,是我国保险事业得以全面发展的动力性因素所在。在这一过程中,责任保险日益突显出其重要地位。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不论从何种角度观察,都构成一种意外的负担。当这种负担过于巨大,超出行为人的承受能力时,不但自身将陷入贫困窘迫境地,且因此行为而使受害者的利益难有保障。科学技术的发达在为人类活动开辟了更为广阔空间的同时,也使得因自身行为致他人损害而承担赔偿责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民事法律制度,特别是民事责任制度的不断演进和变化,更使得社会成员为自身行为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不断扩展。为此,人们迫切需求一种有效的风险转嫁措施,将所面临的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分散出去。而聚集、分散和消化损失构成了保险的本质特征。在责任保险制度中,投保人通过
《锦天城律师文集:公司与并购》主要分为公司篇、并购重组篇、国有资产改制篇、行业并购篇、合规篇、税收及其他篇六个部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公司治理与合规、并购与重组等业务板块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其中,公司篇基于《公司法》对公司治理的相关事务进行了研究,并购重组篇解析了并购重组项目中一些常见的交易问题,国有资产改制篇涉及国企改制的相关事项,行业并购篇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各行业并购的难点及风险,合规篇展现了公司实务过程中的合规事项,税收及其他篇对税收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中国资本市场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发展,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并购重组作为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成为上市公司资源整合、做强做大和推动公司价值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工具。 伴随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的日趋活跃,我国并购重组的相关政策及监管理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也决定了并购重组没有固定的模式,任何一个并购重组方案都有诸多并购技巧的综合运用,且部分技巧可能随着法律、法规等的完善而失效。本书作者基于过往的并购重组实务经验和对并购重组法规的理解,构建了上市公司并购的框架,覆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概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规则体系、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运作解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案例剖析、上市公司收购、借壳上市、重大资产重
本书构建并完整地介绍了企业并购重组的税法原理和税收规则的框架体系;对企业并购重组的定义、交易架构、交易流程以及交易实质进行了详细的理解和剖析,可以帮助读者把握为什么要这样进行所得税处理;对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以及涉及的其他税种进行了大量的总结,以公式、图表等方式体现,并且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可以作为实务者进行实务操作的指南和工具书。
本书是中国移动在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形成的合同审查方法和指南。涵盖了企业可能涉及的各种合同和相关法律问题,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示范条款,是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合同审查时的实用指引。
《董克仁法律系列著作:现代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写作突出实用性,重在启发性,意在唤醒企业家们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董克仁法律系列著作:现代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主要采取以案释法的形式,力图用通俗的语言,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评析,找出企业经营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风险症结,提出防控对策,以期对企业王侯们治理企业时有所裨益。
现代公司法和证券法尚未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关联公司关联交易的法律责任。各国公司立法和司法实践,已经发展为以调整单一公司为主并以调整关联公司为辅的制度。关联公司涉及的法律问题非常复杂,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关联公司在许多法律领域提出了新的课题,以单一公司为调整对象的传统法律难以解决这些问题。本书的主体和重心是关联公司这一经济和法律现象所引发的法律责任,围绕关联公司、关联交易的法律责任这一主线展开研究。本书通过对关联公司法律责任制度的法理分析和具体规则的研究,分析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关联公司的法律制度,结合我国关联公司的现状和司法实践,对关联公司关联交易的法律责任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以分析研究为基础,为立法设计或者司法解释提供素材和视角,提供一个预测涉及关联公司案件的具体标准,并提出
《公司法概论》通过对公司法,尤其是对股份公司相关的法律规范的基本要点尽可能言简意赅地说明,展示出公司法法律规范的整体。换言之,《公司法概论》的重点不在于对法律规范中的每个焦点问题详细展开,而是重在明晰公司法法律规范的整体基本构造(公司法基本理论)。从这种意义上说,笔者认为《公司法概论》对准备学习公司法的读者和已大致了解了公司法的读者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