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保护法学》在法学、自然科学、经济学、卫生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对动物保护法的立法基础、历史沿革、体系、原则、主要制度等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论述。并按动物和动物管理环节的法学分类,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动物保护立法作了详细介绍,对中外动物保护立法作了详尽比较,并对国际动物保护及其立法作了详细分析。资料性、学术性和综合性是《动物保护法学》的主要特色。 《动物保护法学》可供法学界、动物保护界、医学界、环境科学界、经济学界和伦理学界教学和研究参考。
《搭售的经济效果与法律规制/法学新思维文丛》在梳理搭售的判例和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搭售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搭售现有主流理论存在的不足,搭售案件处理中司法与经济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的背离,提出要充分认识搭售性质的多元性,以及将搭售的经济学理论向简便易行的法律规则转換的问题,并以市场力量、单一产品作为违法搭售的构成要件,同时论述了和构成要件相关的相对优势地位理论与消费者强制在适用于搭售案件上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现有的搭售立法并借鉴国外有关国家和地区搭售立法的经验,对我国搭售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为一种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自从1970年代在美国出现之后,就得到了迅速发展。抵押贷款支撑证券市场在美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国债的第二大证券市场。在欧洲和亚洲,资产证券化也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本书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了法律分析,试图解释资产证券化具有如此旺盛生命力的原因以及会产生的负面效应,并试图提出避免这些负面效应的建议。本书先在导言中对资产证券化的背景进行了简单介绍:资产证券化首先是一种融资方式;然后,在章中对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一般流程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第二章是本书的重点。该章首先研究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法律学者对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分析,包括“炼金术”理论、信息成本减少理论、促进分工理论和破产隔离理论。通过研究、比较和分析,本书认为破产隔离理论对资产证券化的解释更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