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内容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是对经济犯罪侦查的原理进行的论证和制度构建。其中探讨了经济犯罪的概念、经济犯罪侦查的原则、经济犯罪侦查的程序、经济犯罪证据的发现和收集、经济犯罪侦查的价值等基本性问题;分论是对具体经济犯罪形态进行侦查的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详细阐述。包括了网络犯罪侦查、合同犯罪侦查、走私犯罪侦查、货币犯罪侦查、洗钱犯罪侦查、信用证犯罪侦查、犯罪侦查、证券犯罪侦查、保险犯罪侦查、危害税收征管犯罪侦查、商业贿赂犯罪侦查、知识产权犯罪侦查等12个专题,并就具体经济犯罪形态的特点、原因、分类、认定、侦查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tt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司法实务界、社会公众甚至是执政党对于刑事司法行为正当化越来越关注。中国刑事司法行为能否实现正当化、如何实现正当化开始成为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内容。作为我从西南政法大学硕士毕业到四川大学任教的最早一届本科生,也是我的博士研究生,赵开年对刑事司法行为展开了深入研究,完成了博士论文,这当然值得充分肯定。 分析、判断刑事司法行为有不同的视角,但是司法行为正当化本身确是诸多视角都难以回避的。正当化虽是一个大词,但不是一个新词,写作类似刑事司法正当化的著作很容易陷入我称之为新意识形态法学的研究之中。《刑事司法行为研究:以刑事司法行为正当化为中心》作者从正当化入手,运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刑事司法行为的结构化体系,特别是提出了刑事司法行为正当化的判
《刑法论丛(2010年第2卷·总第22卷)》共载文19篇,秉承业已形成的学术风格,其所收录的论文在程度上反映了近期刑法学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内容涵括中国刑法学、外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国际刑法学、犯罪学和刑事政策等学科领域。 2010年2月2日至4日,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汕头大学法学院和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联合主办了“刑事审判实务热点问题研讨会”,而“死刑窜件审判的理论与实务”是其中重要的议題之一,为此,本卷再设“死刑专栏”,辑录了5篇关涉死刑议题的会议论文。 本卷的其他栏目收录了如下一些成果: 康均心、杨新红的“伪造货币罪之犯罪目的研究”一文针对伪造货币罪这一目的犯的认定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王钰的“客观处罚条件之提倡一从比较视野切入”对客观处罚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阐
在本书的实践求证方面,本书从具有典型性的个别话题切入,这些话题包括婚内问题、扰乱法庭秩序罪问题、犯罪与秩序问题、刑事政策问题等。这些问题或大或小,在刑事法治的视野中都得以细腻的阐述。例如关于婚内问题,是近些年来引起刑法学家、犯罪学家、社会学家广泛兴趣的一个问题。蔡道通坚持“婚内有奸”的观点,不仅从法律与社会的视角进行分析,而且从女权主义视角进行了追问。在以往关于婚内的讨论中,存在着应然与实然相混淆的情况,影响了对婚内的深层次思考。从应然上说。婚内是一个立法的问题,即应否将婚内犯罪化。从实然上来说,婚内是一个司法的问题,即在现行法律下婚内是否构成犯罪。蔡道通从应然角度论证了“婚内有奸”的命题,论证充分,理论视野宽阔,不失为在婚内问题上的一篇精品之作,有令人信服的感染力。关于刑
本书为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的系列丛书之一。其突出特点乃是:立足于中国刑事政策理论与实践,重点研究中国刑事政策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与重大问题,同时追踪战外刑事政策理论与推行提供理论支持。本书既是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奉献给国家有关决策部门的刑事政策制定与推行的重要参考报告,又是所有对刑事政策情有兴趣者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我国刑事诉讼法历来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作为定罪的证明标准,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又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细化为“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我们围绕法定证明标准,根据各种类证据的具体特点以及证据标准的实际把握,充分考虑审查起诉阶段的办案特点,吸收公诉系统专业化办案的实践探索,对审查起诉阶段案件的证据表现形式、审查重点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规范。《刑事公诉案件证据审查指引》分两个部分,“关于犯罪主体的证据审查”就个罪中具有普遍性的犯罪主体问题的证据审查进行梳理和规范;“常见疑难罪名证据审查指引”就50个常见、疑难罪名按照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要求详细列举了构成犯罪需要达到的证据条件。
《刑法总论精释(第2版)》立足于我国的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采用前沿性的刑法理论,意在提供一种别有新意的刑法总论的知识框架。《刑法总论精释(第2版)》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引入。《刑法总论精释》在相当的深度与广度上对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展开叙述,为定罪活动提供了更加精密、更加精细、更加精致的理论资源,因而也是将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向司法实践推广的一种有益尝试。二是判例刑法学方法的采用。《刑法总论精释》采用判例刑法学的研究方法,在刑法理论的叙述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指导性案例,使刑法理论更加贴近司法实践,也使《刑法总论精释》更具有可读性,对于传播有关指导性案例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三是司法刑法学视角的贯彻。《刑法总论精释》以刑法规定和司法解释为主导,对刑法总论的基本原理
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是自1988年以来,中日两国刑事法学界之间每两年一次且轮流在中国和日本召开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9次会议,并在中日两国刑事法学界产生广泛而良好的影响。21世纪第3次(总第9次)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原本在2002年10月举办的21世纪第2次(总第8次)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上预定于2003年5月在日本召开,但由于时至“非典”肆虐,只好将会议延迟到2004年5月。经日中刑事法研究会及会长西原春夫教授和副会长大谷实教授等学者的精心筹划和充分准备,21世纪第3次(总第9次)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如期于2004年5月7日至10日在日本京都市的同志社大学隆重召开。本次讨论会围绕“经济犯罪”这一主题,先由中日双方各5名学者分别从“法人犯罪”、“财产犯罪总论问题”、“侵犯公司财产犯罪”、“证券犯罪”和“消费者权益的刑事法保
《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陈兴良刑法研究专著系列:刑法的价值构造(第2版)》是作者继《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之后的刑法哲学研究的第三部著作。《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陈兴良刑法研究专著系列:刑法的价值构造(第2版)》以价值为理论视角,审视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实证学派的基本理念,揭示两大学派之间在人权保障与社会保护这两种刑法机能上的对峙与冲突,并从社会本体论的角度,基于个体与整体的统一性,提出了刑法机能二元论的原理。由此出发,《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陈兴良刑法研究专著系列:刑法的价值构造(第2版)》分别考察了刑法的价值目标,这就是刑法的公正性、刑法的谦抑性与刑法的人道性。在刑法的公正性中,作者揭示了公正的价值蕴含,这就是正当性、公平性与
《刑法学专题理论研究(第二版)》有选择性地就当前我国刑法理论研究中的二十个较为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司法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并以专题的形式展开论述。刑法基本理论方面具体包括罪刑法定原则、刑事政策、犯罪构成、犯罪主观要件、期待可能性、共同犯罪、犯罪停止形态、单位犯罪、死刑、自首立功、数罪并罚等专题,分则研究方面包括洗钱罪、信用卡诈骗罪、侵犯知识产权罪、非法经营罪、诈骗罪、毒品犯罪、贪污罪、受贿罪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