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公约》,全称是《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制度的国际公约》,于1973年5月18日在日本京都签署。内容囊括了各项海关业务制度,被公认为国际海关领域的基础性公约,作为世界海关组织支柱性公约之一。
《美国隐私法:学说、判例与立法》一书是艾伦教授与托克音顿教授的合著,该书代表了美国隐私法研究的优选水平,是美国隐私法的很好不错性论著。本书作者从法律理论、司法判例和美国立法的角度对美国隐私法的起源、发展和很新成果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和分析,并对一些新的隐私领域进行了很前沿性的探索,例如基因隐私、因特网涉及到的隐私、进行、兴奋剂检查涉及到的隐私、隐私、堕胎隐私等问题。
自欧盟(欧共体)成立以来,成员国在该区域内的刑事合作已经发展了50多年。对于成员国而言,刑事法律具有文化、地域与历史等方面的诸多特性,主权国家刑事法律制度无法有效应对严重跨国犯罪的冲击。因此,欧盟及其成员国通过逐步加强彼此间的刑事合作机制,利用多种方式应对上述挑战。《欧盟区域刑事合作进程研究》着重论述欧盟区域刑事合作机制的发展历程,在分析欧盟一体化背景下的刑事合作协调机制中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答案。本书由马贺博士著。
这本《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研究》由黄伯青著。在国际刑事司法合作过程中,一事不再理原则主要体现的是对合作方刑事司法管辖权的限制,而这种限制是开展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基础和相互信任的体现。 ????《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研究》侧重从刑事管辖权冲突与协调的角度,研究一事不再理原则在国与国之间、国家与国际刑事审判机构之间、国际刑事审判机构之间开展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中的体现和作用,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发现并总结一般规律和规则,研究可能的变通和例外情形。对实践中发生的诸多案例,结合国际刑法理论,进行了透彻剖析,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全书既有对实践的反思和总结,又不乏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 ????
《国际劳务关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内容简介:国际劳务作为国际经济活动的要素之一,其重要性受到各国日益关注。詹朋朋博士以国际劳务关系的法律适用作为国际私法领域中的一个特殊问题加以研究,其选题具有创新性,其研究成果亦具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电子仲裁协议的实质有效性探析、法与法律的一元论与二元论——自然法与实证法的关系、论BIT中当地救济条款的晚近发展、论国际私法中的“初步问题”概念、评《反垄断法草案》中关于垄断协议的规定、我国关于国家豁免的理论及对策、有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晚清中国国际私法与日本、中国国际私法词源考、论我国保险企业的社会责任、国际民事管辖权的协调等等。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特点是从国际货物交易的实务出发,结合介绍有关的法律和惯例规则,并吸取国际货物交易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对司法与仲裁案例的评析,指明在具体业务中需注意的一系列问题,力求使《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在理论上具有系统性,在业务上具有实用性,在结构和内容上具有的创新。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撰写过程中,参考了不少中外作者的著作(主要著作详见《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后附参考书目),在此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为了方便读者,《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最后还附录了一些法律文件和示范合同(英文本),对它们的发布机构或编纂组织也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国际法律责任:外层空间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研究》立足于现有的国际法律基础,对外层空间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责任认定、责任承担、责任免除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的空间事业和外层空间的环境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人类海上活动日趋多样化、复杂化,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日益加强,使得愈来愈多的社会关系需要法律加以规范和调整。为直接反映国际海事立法发展的动态,以利于我国相关领域的立法,司法实践与国际接轨,本书分六编十六章针对如下三种情况作了系统研究:一是从国际海事立法的发展趋势看,就相对比较稳定的法律制度,或在时期内不会有重大变化的问题进行研究,如共同海损法律制度、船舶、船员法律制度等;二是就国际上存有争议且有必要统一的问题进行研究,如海上货物运输、海上旅客运输法律制度等;三是就国际上已经启动立法,而我国也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或海事立法领域的薄弱环节进行研究,如航运管理法律制度、船舶油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沉船沉物打捞法律制度以及海事犯罪法律制
2005年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判决承认与执行公约。虽然与最初设想的制订一个普遍的管辖权与判决承认与执行公约相比,现行公约只是一个“小”公约:仅以选择法院协议作为的管辖权根据,但是,公约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现了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有利于实现判决在缔约国境内之间自由流动的价值目标,进而促进国际民商事交往的顺利进行。 由于我国国际民商事交往的持续性发展,我国对一项全球性判决承认与执行公约的要求将会日益显现出来。而我国能否批准公约则需要对公约的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并对我国批准该公约进行全面的可行性论证,以考查公约与我国法律规定之间是否存在实质性的冲突,以及对此类冲突有无解决的方法或者防范的措施。 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尾论三个部分。
本书主要围绕中外BIT有关投资保护的四项条款、海外国家投资合同效力、征收,以及有关救济机制等与风险应对有关的内容展开,涵盖了靠前法层面和海外投资风险应对有关的主要法律问题,可为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应对提供范式与借鉴。
《国际海事条约汇编(第3卷)》收集了有关船舶载重线、吨位丈量、卫星通信、集装箱安全、水道测量和特种业务客船等方面的国际条约12个及其修正案7个。关于《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国际海事组织分别于1971年、1975年、1979年和1983年作过四次修改,其修正案内容均已纳入该公约的1988年议定书。因此,这些修正案的内容在此不予单列。
《国际犯罪的基设性理论研究:一种本体论维度的观照》从本体论角度对国际犯罪成因、条件、环境及危害预防打击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基础性研究。借助于作为理论本体的范畴与体系,理论研究才能够搭建起交流的平台,使研究者能够处于同一题域之内进行沟通、对话与合作。
本书以国际法的传统理论为依托,探讨了国际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与制度建设及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关系的协调等相关问题。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17章。上篇:国际环境法总论。涉及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及对传统国际法的挑战,国际环境法的概念、目的、渊源,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历程回顾,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环境法的发展历程回顾,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环境权,国际环境责任,国际环境法的实施及国际环境争端的解决等;中篇:部门国际环境法。依次论述了大气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生物资源保护,两极地区环境保护,外层空间环境保护制度及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与控制;下篇: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探讨了全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演进,WTO协调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基本框架,WTO争端解决机制对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协调,
《法律与诉讼仲裁实务丛书:国际私法与诉讼仲裁实务》内容包括了理论、案例和资料,通过法理分析与案例分析,参考了各类著述,将相关理论、观点与我国诉讼、仲裁实践相结合,对主要的国际经济交往类型的法律适用作了专门的研究。当然,《法律与诉讼仲裁实务丛书:国际私法与诉讼仲裁实务》不可能穷尽一切类型。例如,许多与新型交易模式相伴随而新出现的法律问题,目前仍在研究之中,就无法在本书中进行介绍。但对于从事诉讼和仲裁实践的法官、仲裁员、律师以及其他相关人士,以及学习和研究国际私法/冲突法/法律适用的广大学子们、涉及的商业界和法律人士,本书仍是一本较为全面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参考用书。 《法律与诉讼仲裁实务丛书:国际私法与诉讼仲裁实务》共分十三个专题。专题一是本书概述部分,围绕国际私法与商事争议
本书为英文版教材,全面、系统、逻辑地介绍靠前经济法实际涵盖的内容,尽可能全面、系统地介绍靠前经济法这门新兴法学学科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靠前贸易法、靠前商事交易法、靠前金融法、靠前投资法、靠前税法、靠前商事仲裁等。
本书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反映某些特色:,研究控制洗钱及相关犯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控制洗钱与控制腐败;控制洗钱与打击恐怖主义;控制洗钱与打击网络犯罪;控制洗钱与没收法的改革;控制洗钱与金融法的改革;控制洗钱与公司法的改革;控制洗钱与律师法的改革。案例分析是本书的重要特色。本书结合大量的国际案例分析,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第二,探讨国际法发展的新趋势。控制洗钱及相关犯罪,是国际刑法的一个新领域。国际刑法领域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对现代国际法的性质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书将精选的国际案例作为重要尺度,对现行控制洗钱的国际公约、外国立法和实践进行多角度、综合的比较分析,力求揭示控制洗钱及相关犯罪的国际法律合作的特点和趋势。第三,探讨我国法律改革的新课题。要控制洗钱及
本书是对美洲人权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的部专门性论著。全书以“国际法的本质体现为相关规范对国家的拘束力”,在功能上表现为“承载国际社会基本结构和制度”,“将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注入各国行为”,“建构和谐世界未来”这一基本结论为前提,在国际人权理论嬗变背景下,详细论述美国人权机制萌芽、发展的历程,介绍美洲人权委员会、美洲人权法院等机构的具体职能和程序、实践,并与欧洲、非洲机制以及联合国人权机制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美洲人权机制运行的特点,特别是“双轨制”特性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对美洲人权机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得失,及其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美洲人权机制理论和实践对当代国际法基本理论以及国际条约法、国际组织法、国际人权法等部门的影响,并结合美洲人权机制对于亚洲人权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