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私法上的意思自治是19世纪意思自治理论的产物。19世纪意思自治理论主要表现为实体法上的契约自由,契约自由是私法的基本原则,这已得到各国法律和有关国际立珐文件的一致认可。国际私法是调整国际范围内的私法关系的。整个私法领域内的基本原则也不例外地体现在国际私法这个特殊的私法领域,即表现为当事人可以选择支配他们之间法律关系的法律,可以协议选择解决争议的方式和解决争议的法院或仲裁庭。国际私法上的意思自治经历了从理论到原则曲折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虽然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很多,但学者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的并不多见。本书作者在三年的读博期间,搜集阅读了大量的外相关资料,完成了博士论文《国际私法上的意思自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完成此书。全书分四篇九章,对国际私法上意思
全书约21万字,分为七章:章 恐怖主义组织与情报机构重组、第二章 金融犯罪何以实现:资金来源、第三章 金融犯罪的实施:资金的转移、第四章 绩效衡量、风险管理与使用平衡计分卡管理绩效、第五章 打击金融犯罪国际关注、第六章 金融情报机构:监控资源与结果处理、第七章 如何改进金融犯罪打击战的最终战果。
《国际海洋争端解决规则及案例评析》从程序规则和案例评析两个方面依次展开,结合相关的国际条约,阐述了国际海洋争端解决的理论路径,并分析了对应的实务案例。从内容上看,《国际海洋争端解决规则及案例评析》围绕国际海洋争端的解决方式和程序规则,解释了和解委员会、国际仲裁、国际法院等一般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条件,结合诸多相关案例作了适当评析,同时还收录了国际海洋争端解决的各项国际条约。具体来说,在和平解决争端原则的指导下,海洋争端的解决方法有谈判、协商、调解、仲裁、司法诉讼等,法律方法和非法律方法兼之,在效果上亦是各有千秋。在司法诉讼方面,国际上设有国际法院和国际海洋法法庭,二者对海洋争端解决的作用举足轻重,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其判例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国际海洋争端解决规则及案
《全球汽车产品认证指南》围绕中国汽车产品的出口市场,系统地阐述了各个目标市场对进口的汽车产品(包括发动机和零部件)所要求进行的各种认证的程序及必须满足的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为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到这些目的地国家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和决策建议。 《全球汽车产品认证指南》按照五大洲的地理分布,对世界上4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与汽车产品相关的认证管理机构、认证程序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是目前汽车认证方面覆盖国家最多、信息最完善的书籍之一。 《全球汽车产品认证指南》是一本:工具书,叮供汽车制造企业、汽车进出口贸易公司、国家商务及贸易团体、各类安全认证机构等使用,也可供经贸专业及车辆:工程专业的在校师生参考。
《梁著国际组织法(第六版)》(作者梁西)分为五编(共十五章):编论述国际组织的基本原理、历史沿革、法律地位及主要发展趋势。第二编和第三编,联系国际实践,说明并比较两个最重要的世界性组织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宗旨原则、组织结构、职权范围及活动程序等,对其中某些重大国际法问题,分别进行了重点阐述。第四、五两编,除对区域性组织及专门性组织及其法律制度作概括论述外,还综合介绍了世界各大洲的国际组织,叙述了海陆空通信运输、文化科教卫生、金融贸易及工农业诸方面的国际组织及原则、规律和制度。
聂资鲁和夏智伦编著的《国际视野下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法律问题研究》从国际和法制的视角对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全方位的观照与深入探讨,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对科学建构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法律体系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既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又带有的填补研究空白的创新意义。通过对中外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法律体系的研究,深入挖掘了中国应急法制演进规律的当代内涵。
《国际商标法律制度研究》立足国际商标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哲学基础,着重围绕与国际商标法律制度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专题讨论,具体包括商标之本体与本质、商标权人的权利、国际商标保护条约制度、区域性国际商标制度、国际商标保护制度中的侵权与救济、中国与商标的国际保护,并专题研究了国际公约对商标权的限制、国际商标转让、网络环境下驰名商标的国际保护等。
本文以国际私法上的公共政策的运用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是针 对目前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实践中对于公共政策如何恰当运用存在 的困惑,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开展的研究。文章首先抽象分析了“国 际私法上的公共政策”所具有特征,而后从法律适用、外国法院判决 的承认和执行、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送达文书和调查取 证司法协助、管辖权几个国际私法领域中对公共政策的具体运用分别 进行分析,综合对各国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的比较分析、相关国际条 约的背景分析、国际机构的研究成果分析、有关学者的理论分析等等,从纵向和横向为国际私法上的公共政策勾勒出大致的轮廓,限度 地描述了公共政策这一以模糊性、不确定性为特征的概念。文章最后 着重研究了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运用公共政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从前文研究的启示中提出
《权力政治与国际法论:大国成长逻辑中的美国国际法观》从宏观角度探讨了美国大国成长与国际法的历史演变进程,从而进一步揭示权力与国际法的理论关系,并总结成败经验,以期为我国未来的大国成长之路提供有益的思想进路。《权力政治与国际法论:大国成长逻辑中的美国国际法观》共分为七章,章阐述了国际法的基础理论与历史渊源,第二章至第六章作者根据大国的成长的一般规律,将美国的大国成长进程划分为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分段介绍,第七章阐述了通过美国的大国成长逻辑得出的历史经验以及给中国发展的启示。
共分为11篇,包括:序言;管理生物安全风险:人类健康;管理生物安全风险:货物;管理生物安全风险:运输工具;管理生物安全风险:监测、控制和应急响应等内容。
本书是一篇新著的《公法与私法》。著者自从事行政法的研究以来,对于公法与私法之区别及其关系的问题,就不断地关心着,而且公表了不少的论文。不用说,我是反对那否定公法与私法的区别的所谓法一元说的,但是,若过于偏重两者的区别,以为两者的法律关系之性质完全不同,其所适用之原理亦各异的那种论调,我对之亦未能赞同。尤其是曾一时,以公法为权力关系的法、私法为对等关系的法的学说,虽然含着片面的真理,但未能完全贯通,我相信有修正的必要。明治三十七年(1)在《法政新志》发表的读了穗积先生(2)的《公法的特质》之后那篇论文里,即已论及此种旨趣。其后,大正二年在 《国家学会杂志》揭载的《论公法与私法的关系》、和大正三年在同杂志揭载的《公法与私法的中间区域》的两篇,亦同样是以此种旨趣与基干的。即至于今日,
《东京审判研究丛书·东京审判:被忘却的纽伦堡》是东京审判研究系列丛书的译著类作品,其完整地反应了东京审判的全过程,且对检辩双方主张、法官中多数派及持异议者的”意见”、对东京审判之后争执的主要见解等都有准确的记述。《东京审判研究丛书·东京审判:被忘却的纽伦堡》作者艾迪安·若代尔曾任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国际人权组织——国际人权联盟的秘书长,作为其平生最后的著作,《东京审判研究丛书·东京审判:被忘却的纽伦堡》也凝聚了他长期从事人权事业的经历所形成的独特思考。
国际条约不仅是国际法的重要渊源,而且是国际政治斗争和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研究国际条约法是国际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共分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条约的概念与特征、条约的缔结与生效、条约的保留、条约的遵守与适用、条约的解释、条约的修改与修正、条约的无效、条约的终止和暂停施行及其后果、条约争端的解决、条约的继承和转换等。
保护性管辖权是靠前法的四种基本管辖权之一。与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和普遍管辖权不同,保护性管辖权的“靠前性”、“保护性”特征更强,该种类型的管辖权对国家义务和责任的要求更为突出。目前,对于保护性管辖权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管辖权的构成要素、保护性责任的实际构建等问题都还未得到解决。此外,保护性管辖权的实施机制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着很多障碍,本书的目的在于厘清该管辖权理论中的概念、逻辑结构和要素,并通过实际案例来实现实施机制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