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还原了近代汉语“权利”传入日语法学变异为和化的“權利”后强势返流汉语法学的路径。本书证明:清末民国的汉语法学全面承袭了以和化的“權利”为重心的权利义务法现象解释体系;当代汉语法理学有代表性的出版物的核心范畴、基础性命题基本上只是复述了对应的近代内容;民族的现代的法的一般理论应以七个基本范畴为主干;法权及其具体存在形式权利、权力分别是国民财产、个产公产的社会性转化形式和法的表现;权利、权力与法权的关系受法权曲线 。实践法理学的现象解释体系能合理说明古今中外各种基本的法现象本身及其内部和外部联系。
历 的统治者都用法律来维持秩序,但是法律不仅仅是权力和社会控制的工具,法律还让普通人有了表达个人期待的机会。 牛津大学法律人类学教授费尔南达·皮里追溯了古往今来、存在于世界主要文明的复杂法律体系的兴衰,同时展示了普通人是如何借助法律来定义社区、规范贸易和建设文明的。 皮里认为,真正将人类团结在一起的是我们对法律能够产生正义、对抗压迫、从混乱中创造秩序的信念。
《著作权的边界:信息社会著作权的限制与例外研究》是关于研究著作权的专著,作者深入分析了著作权限制与例外的法律属性,澄清了国内理论界对此的模糊认识;创造性地提出了著作权边界的弹性和刚性两个分析维度,进而构建了一种能够兼具开放性、灵活性与适度确定性的著作权边界划定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大量原始资料,在国内深入分析了著作权边界的基准界标三步检验法的含义,并较透彻地阐述了其功能与运用,添补了国内对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