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将军全新著作。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一代一代人铸就的中华之魂。深刻解读新中国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力量,倾心讲述中华民族重要历史进程中的中国故事,回答“为什么是中国”这一历史之问,为党和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激励。 全书以甲午中日战争至21世纪世界新格局形成之间的历史事件为研究材料,深入剖析近现代初期破碎山河中的世道人心,回顾岐路惶恐间的挣扎徘徊,阐释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自觉,解读抗战胜利的能量密码,钩沉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历数改革强军的挑战与机遇,瞻望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向。以广阔全面的视野、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磅礴激昂的气势,向读者生动客观地阐述了中国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的辉煌道路。
《孙子兵法》6111字,似乎每个字都艰深玄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其实,只要抓住兵法的根本思想,就会发现处处豁然开朗、字字明明白白。 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孙子兵法二十余年;在本书中,抓住兵法根本思想,通过155个经典战例,将《孙子兵法》的原意剖析得详尽透彻。同时援引2000多年来,解读《孙子兵法》的传世注家曹操、杜牧等11人的注解,从不同角度还原兵法原意。 全书通俗流畅,精彩纷呈;背水一战、围魏救赵等经典战例,更是讲解得令人身临其境,犹如置身战场上空,看交战双方兵马调动,浴血奋战,在震天的厮杀声中演绎着兵法的深邃思想。 翻开本书,直窥《孙子兵法》堂奥,既简单、又深邃、既朴实、又玄妙;开启一场通往智慧的非凡阅读体验。
当前的世界是一个重回到大国竞争的世界,理解这些大国的重大战略至关重要。这本书介绍了分析大国战略的十个关键词,并展示了世界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盟,是如何形成他们今天的战略决策的。作者呼吁和平稳定、互惠共赢的国际关系发展格局。 这部作品概述了如何建立减少对抗性的国际策略以及更加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巧妙而生动地围绕十大战略关键词展开,讲述了大国对于 竞争 理性 创新 等十大关键词做出的抉择,将理论、历史和当前政策分析相结合,严谨清晰、通俗易读。本书是一部全球视野下的国际战略指南,也是对21世纪地缘政治的规范性论述,帮助读者看懂日益多极化的世界和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
本书在《俄罗斯联邦陆军分队战斗条令》关于营、连战斗条令的基础上编译而成。《俄罗斯联邦陆军分队战斗条令》 是关于合成战斗准备与实施的指南,由俄罗斯联邦国防部组织编写,是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诸兵种合成学院部队和兵团指挥专*的教学参考书。 严格按条令办事是俄军的一贯传统,也是俄军战斗力形成的基础。本书既介绍了俄军摩托化步兵营连单位的指挥模式、各种环境下的进攻和防御作战手段,又介绍了遭遇战、包围与突围作战、空降作战等其他类型的战斗,还讲解了侦察、行军、警戒、后勤保障等与合成战斗相关的活动。附录解说了俄军常用的战术符号,并附上几十幅示意图,用以说明战斗部署、队形、工事构筑等的相关细节。
1944年6月6日,盟军登陆诺曼底海岸的行动大获全胜,攻破了原本以为坚不可摧的德国大西洋壁垒,至此,盟军完全掌握了战场制空权,从根本上决定了西线战局乃至整个战争。 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德军司令部不愿相信盟军会在沿海地区发动入侵?德军的反击在哪里? 本书收录了盟军机*文件、军事科学研究、回忆录、各项重要调查等重要内容,评估了盟军利用间谍、游击队、通信骗局、巧妙安排的假情报才得以大获成功的欺骗行动,从德军视角出发,以事实为依据,讲述诺曼底战役的真实情景,以及发生这些的原因。
本书聚焦于明初规模*大的皇权争夺战,剖析靖难之役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造成的一系列影响,详细阐述了燕王阵营和建文帝阵营的军事博弈。本书从明帝国北伐大都并建立帝国北方防线开始,结束于明成祖三征漠北,涵盖元明在中原以北地区的区域争夺战,以及明成祖为弥补靖难对北方防线的破坏而进行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书中不仅*方位地展示了燕王朱棣麾下的燕军集团击败建文帝朱允炆百万大军的各场战役,同时也深刻阐述了元明战争与靖难之役的内在联系,解答了为什么明朝要在边塞分封诸藩,为什么要三征漠北等各种问题。随着战事的发展,双方的文臣武将也一一登场。
曼施泰因以他在二战中的亲身经历为主线,根据其私人日记和大量其他资料,介绍了德国进行侵略战争的经过,尤其是详细地描述了他亲自指挥的几次重大作战行动,阐述了他对二战中各个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看法。该书对我们了解二战中德军的一些重要决策的内幕,尤其是许多重大战役的计划制订过程及其实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收录了步兵班排级单位的编制、战术和相关条令,详尽介绍了步兵班排步兵武器与装备在新世纪的发展。本书内容以美国陆军部陆军司令部(HEADQUARTERS DEPARTMENT OF THE ARMY )颁布的2016版ATP 3-21.8, C1版《步兵排和班》为蓝本,辅以其他美国陆军公开资料,将利用地形图与实地示意图配合的方式直观展现步兵战术,图文并茂,逻辑思路清晰,文字描述流畅,有助于读者了解新世纪的战术演进与发展。
二战期间,苏联武器以可靠、强*且颇具创新性闻名。战后,它们或成为经典模型被载入史册,或影响了之后数十年间的武器发展。比如:T-34坦克,据统计它是二战中用途*广的中型坦克;M1943型152毫米榴弹炮,直到20世纪90年代它仍在非洲和中东的部队中使用;PPSh-41冲锋枪和SVT-40步枪,它们为冷战时期声名赫赫的AK-47突击步枪奠定了基础;至于 喀秋莎 火箭炮,则一直被世界各地的军队复制和改进 本书介绍了苏联军队在二战期间部署的每一种武器,并按照类型分章介绍了 坦克和装甲战车 火炮 轻武器 飞机 和 海军装备 。此外,本书还专门用一章介绍了西方盟国提供的大量租借武器,包括坦克(马蒂尔达、谢尔曼和丘吉尔)、轰炸机(道格拉斯A-20和汉得利-佩季 汉普登 等),以及由通用汽车、雪佛兰、GMC、奥斯汀和福特公司制造的许多卡车和辅助车辆。 除了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