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0世纪初驰名世界的德国国民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桑巴特的代表作之一,是 美国例外论 这个领域的开山之作,一方面,本书有关美国政治制度(主要指普选制和宪政民主)和企业制度(主要指计件工资和利益分享)促进了工人对资本主义持善意态度的观点,得到了后继者的发扬;另一方面,本书关于美国工人的生活水平高于欧洲大陆工人从而使其安于现状、不倾向社会革命的观点,引起了强烈反响。无论如何,只要涉及 美国例外论 的讨论,就必须向本书寻找思想根源。
与普遍认为的 美国没有社会主义 与 美国社会主义例外论 相对的是,社会主义运动与发展在美国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美国非但不 例外 ,还存在较多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思潮,一直深受社会主义的影响。特别是作为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美国共产党在其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历经了起起伏伏的变化,积累了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认识。虽然当今美国资本主义仍然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自我创新、调节和更新的能力都还很强,还远未发展到尽头,短时期内美国社会主义运动还难以取得成功,甚至还将遇到很多坎坷与曲折。但是由社会规律所决定的社会总的发展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只要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在美国存在,美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就不会消亡。
本书对欧洲共产党反法西斯抵抗运动进行了历史扫描和客观评价,并对欧洲共产党的未来发展做出了时代展望。欧洲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重点回顾了战争前后特别是战争爆发期间,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南斯拉夫共产党为代表的欧洲共产党所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抵抗运动,从时代背景、斗争形式、社会影响乃至历史作用方面,对欧洲共产党的战时抵抗运动做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对这一伟大不屈的斗争史诗予以高度评价。
在本书中,罗伯特?卡根认为冷战后围绕着荣誉和影响力,大国角逐的历史重现,世界和平的梦想已经终结。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以及伊朗间的国际竞争使世界面临地区性冲突的新威胁,西方自由主义与东方强国间的竞争再次为地缘政治注入了意识形态色彩,伊斯兰激进派也开始反抗现代世俗文化对自身的冲击,同时,自由世界内部也出现了分裂与混乱。作者将这些为重大的问题巧妙地呈现在了自由民主国家的面前,并要求他们做出自己的抉择:要么主动地塑造历史,要么被动地接受由他国所塑造的历史。
本书旨在呈现美国互联网政治意识形态对外输出的历史与规律,为我国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背景下应对美国的政治意识形态攻略提供智力支持。本书认为政治意识形态在国家政治秩序和美国主导下国际秩序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美国政治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美国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输出的历史阶段、大数据时代美国政治意识形态输出的新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理论建设、舆论引导、群众工作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这是一本毁誉参半、 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 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和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 独到 精辟的解剖。自1532年开始印行,迄今470多年,从西方到东方,本书在政界、 界、学术等领域引起巨大的反响,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和《圣 经》、《资本论》等相提并论的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统筹协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作出一些
在中美两国交往的历史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个美国意图“改造中国”的使命,它植根于美国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之中。这一使命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根深蒂固于美国人的思想观念里,美国对台湾的扶持成为这种“使命”的延续,即以美国的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和制度来影响和改造台湾、进而以台湾为“灯塔”促成中国大陆也发生变化,以期最终达到“改造中国”这一美国对华战略目标。换言之,美国的对台政策服从于美国的对华战略和目标,它可被解读为“改造中国”使命的体现。这一使命的作用延续至今,长期以来,美国把台湾当做移植和扩展美国式民主政体和价值观念的重要一环,更是其影响中国大陆政治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台湾是美国对中国大陆进行“和平演变”的工具。 本书以美国民族主义作为理论基础,试图从美国民族主义与
共和危机》是汉娜·阿伦特于1972年出版的一本文集,收入三篇论文("政治中的谎言"、"公民不服从"和"论暴力")和一篇访谈录。这些作品见证了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学生暴动、黑人民权运动以及70年代前期以美国为首的世界性动荡,体现了阿伦特的政治卓识。其中,《论暴力》尤为著名,虽然历史学家、政治家或哲学家们都认识到暴力在人间事务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是对暴力作独立研究的论著并不多见,而阿伦特的这篇《论暴力》则是这一领域中的杰出作品。阿伦特在其中提出了"权力的每一次衰落都是一次对暴力的公开邀请"、"第三世界不是现实,而是意识形态"等著名论断,对政治学界、思想界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泮伟江的《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讲述了一个普通法的故事,通过对普通法的形成与英国政体的嬗变之间的耦合关系的探寻,对普通法的成长轨迹与其结构化逻辑的思索,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如何理解英格兰的普通法与政体,关涉的恰恰就是如何理解现代世界的问题。 本书主要回答了以下问题:英国本区区欧陆之边陲岛国,何以在这种政制下兴起,席卷了欧洲封建诸国从而称霸世界?英国政制之于欧陆、之于世界具有何种特殊意义 本书并非聚焦于对英格兰历史与民情的面面俱到的描述与介绍,而是力在探索英国普通法的形成与英国政体的嬗变之间的耦合关系,作者追寻着福蒂斯丘、孟德斯鸠、梅特兰、波考克、麦克法兰、黄仁宇等先辈们探索英格兰心智时留下的线索与足迹,动态而生动地描述了英国普通法的成长轨迹,从而探寻英
本书是唐师曾继《我钻进了金字塔》、《我从战场归来》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作者在海湾战争10周年之际重返伊拉克,再次冒着生命危险去采访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伊拉克人民,告诉世界这里正在发生的一切,呼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 像唐师曾的前两本书一样,本书的文字还是那样激扬,文笔还是那样幽默,知识还是那样厚重,故事还是那样震撼心灵,照片还是那样冲击视线。与前两本书不同的是,本书更多地反映出深刻的人文关怀,以及对21世纪人类命运的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