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 伯克的一生可以用 失败,失败,失败,部分成功,再次失败,最终和彻底的胜利 来概括,两百多年来,他声誉日隆,是现代世界政治的中枢性思想家。他倡导的继承传统、尊重秩序与自由、既要保存又要改革等思想,成为现代世界政治的主要观念。 本书全面讲解了埃德蒙 伯克1790年出版的代表作《法国革命论》。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暴力、恐怖事件让伯克深为担忧,他深刻剖析大革命中的国民议会的形式、构成等问题,从人类代际文化传递和累积文化演化的角度分析大革命带来的破坏性后果。伯克极为重视社会精英和财产权的作用,强调健全的理性和社会习俗,重视在社会连续性原则和原始契约原则下进行社会改良,力图避免采取激烈的革命措施,主张审慎是政治的首要美德,远离抽象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权利,十分看重权力的平稳交替和社会和谐稳
为什么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八世、理查三世等是强有力的君主形象?为什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麦克白会生出弑君篡权的野心?为什么胖老头儿福斯塔夫会成为莎翁戏剧乃至英国文学史中最受喜爱的经典形象之一? 莎士比亚塑造了一系列或理想或邪恶的君主形象、创造了福斯塔夫等具有英国民族性和人民性的经典角色,把《大宪章》的签署、英法百年战争、两大家族的玫瑰战争、都铎王朝的成立等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融入了历史剧中,用绝妙的政治想象力勾勒出了英国王权演化的政治逻辑。 本书以莎士比亚历史剧为切入口,融文学、法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于一体,重新审视英国王权从君权神授、王者尊崇到王在法下的变迁过程,为理解英国政治史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察视角,同时也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欧洲现代国家形成的
发生在卢旺达小镇尼亚马塔的大屠杀开始于1994年4月11日上午11点,一直持续到5月14日下午2点。这期间的每 ,从上午9点30分到下午4点,胡图族民兵和平民在尼亚马塔的山岗上屠杀图西人。当地约六万名图西人,有近五万死于屠刀之下。 在这场屠杀中,杀人者与被杀者彼此并不陌生。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是邻居、同事、朋友、爱侣甚至家人。有的胡图人前 还曾和图西朋友一起喝酒聊天,可一夜之间,他们就拿起了屠刀,有组织地对所有图西人展开屠杀。一部分图西人钻进沼泽、树林和山上,每天像猎物躲避猎人似的逃命,白天吃生食、喝露水,晚上睡在泥浆里,好不容易才活到了屠杀结束。然而,当他们回到镇上,却发现刽子手并未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得像从前一样,和这些胡图人继续生活在一起…… 大屠杀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胡图人为什么要
本书是意大利知识分子良心的天才作家普里莫?莱维的最后作品。莱维以生命完成了对纳粹暴行的见证,他的简明易懂的作品是对生活奇妙的赞颂,证明了人类的精神无法被战胜,以及人类通过富有意义的作品、道德和艺术击败死亡的能力。
与德意法西斯不同,日本并没有出现过真正的独裁者。但集体的颠狂比独裁更可怕。本书详细介绍了日本军事体制从维新时代开始的形成过程,以参谋本部和参谋为观察重心,对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以及九一八事变到使日本投降的二战进行逐一分析,揭示了在日本这种有严重缺陷的军事管理体制下,以青年参谋为主的少壮派是如何一步步把日本武士的“下克上”传统极端放大,使日本政府对军事机器完全失去控制,导致全民疯狂投入必然失败的战争中去的。由于对日本军事体制的无知,“东京审判”漏过了不少真正的战犯,使得不少战前军国的幕僚们,摇身一变,又进入战后日本的政商界。 作者耙梳日本国内一手资料,其中不少为日本文部省解密的珍贵史料,从鲜为人知的角度披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内幕。“东京审判令人失望”等观点、“美国曾打算承
本书通过所选文章,勾勒出国际组织理论的发展轨迹:第一阶段在对欧洲区域一体化的研究中形成了功能主义和新功能主义理论,表明国际组织具有削弱国际体系无政府性的功能;第二阶段在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辩论中形成了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国际组织理论,突出了国际制度的独立意义和在促成合作方面的重大作用,研究重点已经从国际组织结构和功能等浅层事实描述转向国际机制、国际规范等深层理论探讨,并从推理层面证明了无政府性的可弱化性;第三阶段在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论战中产生了建构主义国际组织理论。建构主义国际组织理论关注的是国际制度对国家身份的转化作用,强调的是主体间互动,导向的是无政府性的多元意义,强调以合作友善为核心的无政府性是可以被建构起来的。从新现实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再到建构主义形成了国际组
本书通过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对世界部分典型国家进行观察和描述,从中选取了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墨西哥、尼日利亚、伊朗这9个国家作为分析的模型,以生动简洁的语言从历史、重要制度、政治文化、互动模式、争论等5个方面讲述公众需要了解的“国家常识”。作者将国家的历史、地理与当代的发展现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运用大量篇幅追溯各国的历史,穿插地图直接展现各国所处的地缘环境,并且着重阐述了历史源流与地理环境对政治文化的变迁、制度的变更与当代议题的发展的影响。在叙述过程中,作者还强调了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特性、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制度。
本书是意大利知识分子良心的天才作家普里莫?莱维的最后作品。莱维以生命完成了对纳粹暴行的见证,他的简明易懂的作品是对生活奇妙的赞颂,证明了人类的精神无法被战胜,以及人类通过富有意义的作品、道德和艺术击败死亡的能力。
在当今这个时代,共济会的发展情况如何?它在西方社会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马克思逝世后的130年间,共济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共济会在西方政治中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些问题不仅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要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完善对于西方政治历史和现实的认识所必须要从事的工作。共济会是西方社会具有强烈政治性并兼具宗教性、秘密社团性的兄弟会组织。在近现代西方社会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影响领域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的各个方面,认识共济会是把握西方社会历史和现实、从更广阔的角度理解西方政治的必要组成部分。本书选取英美共济会的核心组织作为基本的研究范围。之所以以此为本书的研究主题,主要是出于对共济会本身的起源、正式性及著者研究能力等多方面的考虑。
本书很早于1997年以《边缘地带发展论:世界体系与东南亚的发展》为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次第二版主要是在《边缘地带发展论》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原书所涉及到的东南亚各国的发展战略以及经验数据截止于1997年,所以,这次第二版主要是对1997年以来东南亚各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进行分析,并对1997-2017年之间所涉及的经验数据进行整理。本书试图对东南亚地区各国在独立后(1945-1990年)以及冷战结束以来所制定的发展战略进行比较系统的地缘政治经济分析。作者发现,东南亚的发展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边缘地带的发展,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南亚各国所进行的发展战略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边缘地带的性质。
本书作者孙哲,李巍,多年从事美国国会和中美关系等方向的课题研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非常丰富、全面、崭新的资料。本书的研究聚焦于影响美国对华经贸决策的一个特殊角色——美国国会以中美之间政治关系的互动和国际格局的变迁为背景,全面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脉络及演进路径。在本书中,他们着重解答如下问题:美国对外经济决策体系和制度框架是怎样的,美国国会在其中处于怎样的地位?美国国会干预中美经贸关系的动力机制是什么,为什么国会在中美经贸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比它在美国与其他国家经贸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在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美国国会发挥了哪些作用,具有怎样的演变逻辑?对于美国国会所施加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中国政府需要如何理性智慧而正确地回应? 本书是两位作者多年
本书将具体考察北约扩大的历史进程,并突出探讨美国在北约扩大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有助于我们认识北约成员国资格的具体内涵、北约与欧洲秩序之间的内在关系、美国与北约之间的关系。北约扩大议题研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理解衡量一个国家加入北约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能否加入北约的标准大致有三个:地理因素、军事战略因素和包括价值观及政治体制相似性在内的政治因素。就地理因素而言,领土防务是北约明确阐述的目的,如何保护这 些领土是理解冷战期间军事联盟发展的关键。地理因素在北约酝酿建立之初讨论哪些国家被邀请来签订北约之时曾引起激烈争论。相比之下,战略因素和政治因素并不像地理因素那样容易界定。1982年前排除西班牙加入和邀请地理上不属于大西洋国家的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加入都揭示出地理因素不是是否拥
国家兴衰,战略是关键。从行为学上讲,国家战略的实质是国家的战略选择,而国家战略选择的根基往往可以从一国之战略文化中找寻到。近年来,战略文化成为外战略研究中的新兴课题和重要领域。作为当代国际战略格局中的主导性国家,美国既是国际体系的关键塑造者,也是中国和平发展的主要压力来源。因此,《美国战略文化研究》以美国战略文化为切入点,试图深入透析美国战略行为背后隐藏的价值观、战略思维模式和战略选择偏向模式,希望以此达到深度“知彼”(即真知、全知、善知对手)的目的。从和根本意义上看,美国霸权的兴盛根源于其战略文化的品质,但其战略文化也存在缺陷,甚至某些致命性缺陷。中国未来的和平发展需要借鉴美国成长历程中的有益经验,更需要剔除和规避美国战略文化中的糟粕与误区,以便有利干打造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指导,采用史论结合、规范性分析和实证性研究的方法,从理论、实践和热点问题三个层面,对越南政治、经济和外交,以及中越经贸往来、中越两国社会主义比较等前沿问题进行了考察。读者可以从本书中较为全面地了解越南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 近来年,越南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引起了较大反响;越南经济波动较大,高通胀导致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中越关系1991年正常化以来,在各个方面获得了全面发展,解决了大部分遗留问题。
美国对台政策的制定常常受到其政治因素的强烈干扰,内政与外交的联动性导致美国涉台决策呈现出明显的矛盾性和多变性,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变量,就是国会对美国涉台决策的强力介入。面对这一政治现实,本书针对下列问题进行学术探析和解答,即在美台关系发展演变的数十年历史进程中,国会在哪些方面发挥了作用?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其作用得以发挥的行为模式是什么?又相应地产生了什么样的政策影响? 本书采用了案例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探讨了国会在美国外交决策机制中的权力地位和作用,然后通过对国会在美台关系的诸多领域——安全、政治、经济、“外交”、拓展“国际空间”——以及相关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阐析,力图准确理解和把握国会给予台湾当局的“全方位”支持,及其对美国对台政策的重大影响。
本书作者叙述了苏联对外情报机关的形成过程,特别是与远东相关的那部分,介绍20年代在中国的情报工作(这一工作对那一时期我国同中国的关系状况有所补充),展示其复杂性和多面性及其成就和挫折。笔者的目的在于:对外现存的使我们感兴趣的这一题材的资料加以综合归纳。 本书援引大量档案材料和相关题材的众多著作,比较严谨、客观地叙述了苏联对外情报机关的形成和历史沿革,着重介绍了与远东地区,特别是与中国密切相关的情报系统,展现了20年代在中国进行的谍报工作。
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史话;神经病学名人印记;神经病大事件;医学家的荣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神经疾病的纪念日等。
2023年大国间地缘政治与意识形态竞争的烈度依然居高不下,继续推动整个国际体系加速分化重组,风高浪急的百年变局之中仍在累积涌起惊涛骇浪的动能。2024年,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全球原有趋势持续演化并呈现一些新的特征:全球治理体系离散化,美西方国内政治极端化,世界经济 再全球化 ,产业政策主流化,美国对华战略明朗化,全球经济发展低碳化,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人工智能武器化,全球生产与交换数字化及核与太空威胁现实化。2024年全球可能遭遇的重大风险主要包括:美国大选产生负面溢出效应,全球经济出现大幅下滑,极端天气与自然灾害冲击粮食安全与供应链稳定,全球债务重回加杠杆轨道,巴以冲突扩大化,乌克兰危机延宕升级,全球暴恐袭击回潮,网络安全形势日趋复杂,我周边出现地缘政治冲突及全球重大传染病再次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