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最后岁月》是解密邓小平人生最后岁月的作品,它记录了邓小平从1977年艰难复出到1997年病逝这二十年间的传奇经历,从中既可见历史拐点处的惊心动魄,又可见伟人日常生活间的风趣幽默,邓小平伟
《周恩来答问录》收录了周恩来在1936—1971年当中接受中外记者采访以及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答问、散发的声明等文献资料64篇。本书收录的大部分内容都已公开发表,凡公开发表的,都保持历史原貌。新发表的个别谈话记录稿只做了个别文字和标点的订正。同时,书中还共收入了83张与内容搭配的珍贵图片。图片都从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提供的已公开出版的画册中选取。每篇以时间为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真实展现了周恩来在内政外交等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再现了周恩来机智敏锐、谦虚谨慎、广纳善策、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的风范。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理论读本,在郑德荣教授编著的八部专著及五十七篇论文的基础上,以“毛泽东思想纵横观”为视角,进行汇总、整合、提炼并作必要的补充加工整理而成。全书分为总论篇、体系篇、内容篇三篇,十四个问题。介绍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剖析了它的体系结构,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改造等理论的主要内容,揭示了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的重要启示,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毛泽东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他不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建国后的和平时期,都留下了大量诗词。这些诗词或记录时代历史,或展现个人心迹,可谓探寻毛泽东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 本书将公开发表过的毛泽东诗词,以时间为序,将其激扬文字的青春,婉丽悲欢的爱情,运筹帷幄的决断,抑郁困顿的沉浮,坐地巡天的浪漫,风流人物的慷慨,乱云飞渡的从容一一展现出来。文辞优美飘逸,笔墨酣畅淋漓,充分展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绝世风采。 文采风骚,从来靠的是大手笔;金戈铁马,总会唱响起大风歌。如果读懂了毛泽东的诗,便读懂了毛泽东这个人,也便读懂了20世纪的中国。
20世纪20 年代,邓小平赴法国勤工俭学。从苏联回国后,投身大革命。筹备八七会议,曾任中央秘书长。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红七军、红八军。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后,由于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被“左”倾教条主义者打成“邓、毛、谢、古集团头子”。长征途中,任中央秘书长,参加遵义会议。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和刘伯承一起,率部坚持华北抗战,参与指挥“百团大战”。他代理北方局书记,主持八路军前方总部工作,任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和晋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和刘伯承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序幕。邓小平任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政治委员和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与刘伯承、陈毅等一起,指挥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协同作战,粉碎国民党军中原防御体系。 在战略决战中,邓小平
本书是“毛泽东的世界丛书”之一。毛泽东毕生热爱读书,奉行“活到老,学到老”。读起书来总是孜孜不倦,反复推敲,废寝忘食,可谓如痴如醉。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读书佳话和美谈。《博览群书的毛泽东》以独特的视角,深刻解读了毛主席与书的不解之缘,以及书对他人生轨迹的影响,并通过大量发人深省的阅读故事,真实再现了毛泽东从普通读者到开国领袖的人格升华,突出了书籍对他的激励作用和借鉴价值,从侧面彰显了阅读在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意义。从本书中我们不但可以学到领袖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能学到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是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他才学深厚,为人坦诚,当过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的老师,为毛泽东起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稿。 《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收入毛泽东致田家英信25封,书信手迹5件。收入的回忆文章也多涉及毛泽东和田家英非同一般的关系,特别是曾在田家英领导下工作十六年的逢先知的长篇回忆“根据自己的亲见亲闻,向读者介绍田家英是怎样给毛泽东当秘书的,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并以此为主线,记录一些有关他们两人的史实。”正如胡乔木在《校读后记》中所说,“这里的记载对于了解由40年代到60年代的毛泽东的思想变化,进而了解这一期间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历史命运,尽管限于一个侧面,其重要性和珍贵性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