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细节:中国共产党90年若干重大事件探源》是应人民出版社之约而撰写的,选题确定之后,作者找了几位同事,请他们共同承担书稿的写作任务。他们对相关问题均有一定的研究,尤其是都在中央党校的主体班次担任过期相关专题的教学。因此,《党史细节:中国共产党90年若干重大事件探源》稿多数专题是在教学讲题的基础上形成的。
本书在撰述的基础上,加上会战时的真实照片,深刻再现了1937年淞沪会战时的情景,让我们记住68年前发生在上海的战争,让我们记住那些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灵。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蓄意谋划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甲午战争史话》以简明、生动的语言叙述了甲午战争前后与此战有关的一系列事件、战役和人物,为我们全景式地展示了甲午战争的全过程。像以往历次战争一样,清政府除赔偿巨额军费外,又加割地,使得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次战争的失败也深深地震动了中国社会,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甲午战争史话》由寇伟所著。
英勇不屈的战史奇观,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1937年到1945年,国军发动大会战二十二次、战役一千一百多次、普通战斗两千八百多次。三百二十多万官兵伤亡,一百多名将军殉国。四千多名飞行员血洒长空,两千四百多架战机被击落。海军更是全军覆没,所有的舰艇全部打光。这就是可歌可泣的正面战场,这就是不可磨灭的历史画卷!事实用鲜血与火焰向全世界证明,没有任何侵略者可以征服中华民族!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写中国人惊天动地保家卫国史。来自抗日战场线的声音,写照国军抗日的手资料。《正面战场》,直面历史,弥足珍贵。本书是其中描写闽浙赣地区抗战之一部。
红军在70年后的今天,在官方与民间,在时尚与传统,在亲历者与想象者中间,成为一个有趣的纪念对象,他们各自写着对一支遥远军队的定义,甚至互相印证。 90岁,80岁,70岁,60岁,50岁,40岁,30岁,20岁,10岁。这样一个年龄的纵深与横切面。如同今天的中国一样,传统与现代共存,丰富而纷杂,单纯而且充满朝气与活力。如此不同的人群为什么会同样地怀念一个逝去的时代?他们如何找到集体共存的密码? 在这条寻找生存的路上,毛泽东与他的队伍,玫直在修正着自己的方向,整整两年,付出了十多万人的生命,才决定了这条路的终点,或者起点。 恍如茨威格所描述的“人类群星闪耀”,那些星辰正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闪耀。70年代的今天,在所谓的“历史方向感”里,在所谓的全球化语境中,我们仍然在历史地图中透过这支军队的红色色素,辨
抗战中的重庆成为各种明暗势力的角斗场,歌舞升平的浮华之下暗战不断。 在这座繁华的城市里,一场惊心动魄的中日谍报战正在上演—— 汪精卫的姨太太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独臂大盗”的密码是怎么被破译的? 日文密码的十个假名背后暗藏着怎样惊天的内容? 黑暗中,门外的那双眼睛到底是谁? 小说里,拼凑出来的英文单词隐藏着什么秘密? 旅馆中,犹太人的那个皮箱里到底藏着什么东西? …… 中国抗战秘密战线上当之无愧的外援——素有美国“密码之父”之称的雅德利,带您走进那段紧张、新奇、惊险、血腥、苦难的历史岁月,逐一为您揭秘。
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真正的全球大会战,人类的历史进程因此而改变。到大战结束的时候,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几个大帝国都分崩离析了,同时在战争废墟中又崛起了新的巨人。世界经济几乎停滞了,数百万人陷入经济大萧条中。只有理解了这场大战,才能真正理解20世纪的历史和当今世界。 在这部宏大的著作中,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哈特把的学术研究成果与栩栩如生的老兵回忆结合在一起。通过将领和士兵的回忆,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作战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导致可怕的后果。同时,哈特还让我们看到了战略和战术是如何在战争中形成和发展的,他还揭示出新军事技术对战争胜负的重大影响。
龙旗是清末北洋海军的军旗。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龙旗下曾聚集着总体实力居世界第四、亚洲的一支近代化海上军事力量——北洋海军。 这支军队的兴建过程,长达数十年。而从成军到覆灭,不过数年。至于最后的海上决战,仅历五个多小时。 北洋海军的历史,是近代中国的缩影;龙旗梦断的悲剧,是中国命运的悲剧。 本书作者是两位海军作家,他们经十余年缜密的史学研究和艰苦的文学创作,撰成这部史料详实、描写生动、结构恢弘、立论精深的长篇历史纪实,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北洋海军从结胎、筹议到成军、发展直至决战、覆亡的历史全景,而且提出了大量引人深思、令人愤激、促人警醒的问题,对解读历史思索现实具有特殊的意义。
《亲历与见证(黄廷鑫口述记录一个经历诺曼底战役中国老兵的海军生涯)》作者黄山松作为一位曾参加过诺曼底战役老兵的后代,根据其父口述的整理,再现了中国几位海军战士参加诺曼底战役的真实经历。《亲历与见证(黄廷鑫口述记录一个经历诺曼底战役中国老兵的海军生涯)》共五章。分别为章缘起;第二章支离的舰队:1917~1937;第三章整合与选派;第四章亲历与见证:黄廷鑫口述纪录;第五章余绪。
本书包括:人权的胜利;霍布斯和洛克的自然权利观;革命与宣言:人权、公民权及其他;权利的古典批判:伯克和马克思;自由主体与依附主体;法律主体:权利和法律人道主义等内容。 人权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胜利与实践中产生的灾难之间的巨大反差最有力地解释了后现代主义的犬儒主义------惟命是从、冷漠无情,强烈的政治绝望感和存在主义的幽闭恐怖症与启蒙原则的结合体----在变化纷纭的社会中拒绝隐退的原因。当实用主义的辩护者指出了意识形态的终结、历史的终结和乌托邦的终结时,这并不意味着人权己取得了胜利;相反,这导致了人权走向。当人权失去了乌托邦的目标时,人权也就终结了。
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巴顿是盟军的英雄,他们打败了隆美尔、希特勒,让世人称颂;他们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同床异梦,令后人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