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而残疾,八岁以前不能走路,在很长时间内不能做任何事。我看一堆蚂蚁从窝里出来,每只蚂蚁从大叶子上采一块扛在背上,排成一队走单线回到窝里。如此情景我看了一个小时,像看一场很有趣的戏剧,也能由此发现蚂蚁的智慧。这种方式叫 自我排遣 ,自己寻找安顿的地方。 说实话,我这一生的日子不好过。天生残缺,到老了已经病了几十年,如果不往里走,我不可能活到今天 我们如果能够打造好自己的内心,不再追求短暂的高兴的 快 ,不再追求短暂的虚荣的 乐 ,我们的行为、情感就能通达天地和灵魂。 90岁史学大家许倬云,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往里走,才能安顿自己。 如果你总感觉活着很累,那就翻开本书,从今天开始安顿自己的心。
《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也是逻辑实证主义的早期重要著作。在早期分析哲学运动中被奉为经典。作者从"世界时一切发生的事情"到"对于不可说的,人们必须报以沉默"的论述,都成功地为世界划定了一个界限。书中所提到的"原子事实"、"事态"、"对象"等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就该书研究者悉心探讨的问题。维特根斯坦在这本书中否定因果律,断言逻辑和数学的命题都是重言性质的,所有哲学史上争论的问题都是无意义的,哲学的任务只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即日常语言的明确化。
这本书是为那些情绪敏感、强烈,有共情力的人写的。社交中细微的情绪变化,他人感受不到,你却可以;你是集体中揭开真相的人,也是识破伪善者的人;你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不能接受毫无意义的指令,更会挑战专制的权威 然而,天赋非凡的你却常被别人指责、嫉妒,这让你陷入自责,甚至抑郁。 昆士兰大学精神健康硕士、心理治疗师伊米 洛结合一线临床经验与当下研究成果,为性格敏感的你提供操作性十足的建议 如何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位置,并让自己成长得比别人更快。如何与有害的家庭关系保持距离,让自我顺利成长。愿你在生活、工作、感情中如鱼得水,无往不利!
本书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的经典作品选编。全书以孤独为线索,作者在孤独中思索,以一个哲人的眼光对人类的世俗生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特别对命运、自由、救赎、文学、教育等人生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充满了作者的真知灼见,读来发人深省。
《传习录》是记录王阳明思想的语录体著作。初由王阳明的首徒徐爱提议,经由路侃、南大吉、钱德洪等众人之手,后形成了现在通行的三卷本《传习录》。书后附有《朱子晚年定论》。 传习 一词,语自《论语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传,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习,不仅仅指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学习、温习,更是践习。全书采用学生问,王阳明答的形式展开,又收有一些书信,内容丰富,王阳明的主要哲学观点,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和 万物一体 等, 在《传习录》中均有体现。王阳明心学是中国心性儒学的高峰,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说: 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至阳明而后大。 钱穆认为,《传习录》是中国人的七部经典之一。梁启超称,学阳明先生思想,应读《传习录》
《易经》的制作,原起于忧患意识,这也是现代人学习《易经》的*原因 趋吉避凶。《易经》占卦并非迷信,它旨在点出人生中所会面临的各种顺逆境,使身在其中的人们,可以从占卦的指点中,学习调整自我心态的方法,进而以健全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机会与困境、成功与失败,避免迷失于表面的得意或低迷之中。 国学导师傅佩荣教授,潜心精研《易经》多年,以其丰富的演讲和自身经验,用深入浅出的说明,带读者进入《易经》博奥的世界,从卦象与解卦中看透世事的变动与意义,为下一步的人生方向指点迷津。 完整的卦辞呈现:详细列出《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所有卦辞与爻辞,利于解卦时参考运用。并以时运、财运、家宅、健康四大面向,解析卦辞与爻辞的参考意义。 清楚的卦象图示:明确标示出每一卦的卦象,并设计图文式的索引
《人生的智慧》首先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教您智慧、生活的书籍。其次,叔本华并不是教你如何发展、发达、发奋,而是告诉你人生的本质是什么?从而得出人生的幸福来自何处。明白了这两点,您就会生出人生的智慧。
《西方哲学史》写作于二战期间,源自罗素在美国费城的一系列哲学史讲座。全书共分三卷,按时间顺序依次讲述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在本书中,罗素从一位哲学家的视角,完整地展现出他对西方哲学历史发展的理解,其中既包括对重要哲学家的哲学观点的讲述,也包含罗素本人对这些思想的批判。 本书将罗素原著七十万字的内容凝练为不到二十万字,既保留了原著中重要的思想观点与分析论证,也更贴合当下读者快速掌握、理解经典的阅读习惯,便于读者从多方面把握本书的精彩内容。
公元前399年,哲学家苏格拉底被传讯,说他不信城邦诸神,引进新的精灵之事,败坏青年。苏格拉底在由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作了著名的申辩。但申辩并没有挽救苏格拉底的性命,他*后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之死和耶稣之死,为西方文明打下了两个基本色调。而苏格拉底之死之所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核心事件,首先要归功于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 本书包含三个部分内容,一个是北京大学吴飞教授据希腊文翻译的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并作了很多注释,对理解文本很有帮助;第二部分是吴飞教授为这个中文译本写的导言,对这个古代经典文本的背景知识,给读者一个较为总体的概念;第三部分是吴飞教授从自己的角度,对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解读和思考,特别是对《苏格拉底的申辩》中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韩非的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如 自相矛盾 、 守株待兔 、 讳疾忌医 、 滥竽充数 等,至今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韩非子》五十五篇文章,按内容来看似可以分为十组。组包括《五蠹》、《八说》、《六反》、《诡使》、《亡征》五篇,这组文章通过细致的分析,批判了他所否定的各种社会现象,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法治理论。第二组包括《奸劫弑臣》、《说疑》、《爱臣》、《八奸》、《备内》五篇,较上一组考察的社会现象更集中,重点分析了奸臣篡权的各种阴谋活动,还分析了宫廷内部潜藏的危险。第三组包括《孤愤》、《说难》、《难言》、《和氏》、《入主》、《问田
这是一本可以帮助人类整体意识得到提升和转化的 开悟 之书,本书是德国灵性大师艾克哈特 托尔不多的著作之一,2005年初版以后被美国著名黑人女主持奥普拉无意读到,她惊为天书,认为读后让她有 开悟 之感。著名身心灵作家张德芬阅读受益,发心将此翻译为中文。在这本书中,托尔认为对虚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认同,再加上小我 总是需要更多 的本质,形成了人类痛苦的根源,造成人际关系的冲突,也是人类面临的*危机。在这本书中,作者经由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类,而我们又如何能够借助于临在之光,也就是意识的觉醒,从痛苦之身中破茧而出。作者向我们保证:那份对痛苦之身的知晓,就足以开始转化的过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接纳 允许自己在痛苦之身爆发的时刻完全地去感受当下的感觉。而随着全人类觉醒的到来,
《谈美》是朱光潜深入探讨美学与人生的经典之作。《谈美》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美的特点等问题,层层展开,提出了 人生的艺术化 这一美学研究理想目标。朱光潜先生以一种对老朋友的语气,从哲学、心理学和艺术的角度出发,阐释了他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理解,将复杂的学术问题写得生动易懂,构建出完整的美学图景。帮助读者从 浅薄 回归 本质 ,从 炫耀性审美 中抽离,倡导美学的 向内的觉醒 。
福柯的分析始于中世纪,他描写了当时人们如何将麻风病人关起来。从这里开始他探讨了15世纪愚人船的思想和17世纪法国对监禁的突然兴趣。然后他探讨了疯狂是如何被看做一种女人引起的病的,当时有人认为女人的子宫在她们的身体周围环绕可以引起疯狂。后来疯狂被看做是灵魂的疾病,*后,随着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疯狂被看做是一种精神病。 福柯还用了许多时间来探讨人们是怎样对待疯子的,从将疯子接受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到将他们看做必须关闭起来的人。他也研究了人们是怎样试图治疗疯狂的,尤其他探讨了菲利普 皮内尔和塞缪尔 图克的例子。他断定这些人使用的方法是残暴和残酷的。图克比如对疯子进行惩罚,一直到他们学会了来模仿普通人的作为,实际上他是用恐吓的方式来让他们的行为像普通人。与此类似的,皮内尔使用厌恶疗法,包括使用冷
没有意义,我们将无法生活。但是,我们对于我们日常的意义的基础从未追问过。倘若我们追问今天的成功人士、当代英雄,追问他们的成功的究竟意义,他们的回答将始终只是 成功即意义 , 成功就是我的生命价值的实现 。 我们背负小小的行囊,走在这时代的荒野上,去体验生命本身的价值。我们为了一些不起眼的却又真切的生命意义的实现,付出我们的辛劳。尽管这些意义在这个时代的标尺上没有位置,但它们真实。我们在这些虽不起眼,却又真诚的努力中获得我们真实的愉悦。 当宏大叙事已经解体的今天,叙事并没有停止,而是化为了一些小叙事。在无数的小叙事中,我们重新编织起生命的意义。
如果有一天,你得到一枚能让人隐身的魔戒,从谋财害命到谋权篡位,坏事做尽而好处尽享 那么,你会选择做个坏人吗? 如果有一天,从未干过任何坏事的你,却背上人间恶名,被剥脱尘世的荣誉和利益 那么,你会选择依然做个好人吗? 从这一拷问人性的难题出发,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写下了传世经典《理想国》。在这本对话录中,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与伙伴一起,在对谈中构建出一个理想城邦,事关政体、教育、人伦、文艺、哲学等一系列重大议题。尽管讨论话题看似包罗万象,但都是为了回答这一终极之问:如果好人不易当,我们为何还是要做个好人?
本书是由1947年冯友兰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整理而成,1948年由美国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是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入门书,在西方影响很大,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多种译本。 本书以二十万字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在有限的篇幅里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也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融铸的结晶,也是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极佳的入门书,很值得一读。 本书译者赵复三(1926-2015),是著名学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译著全面精确,通俗流畅,是《中国哲学简史》极佳的译本,很值得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