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小史》是为中国哲学史奠定基础框架、指明方向的一部精华之作,通过接纳和吸收西方哲学的模式和方法,冯友兰从形而上学、人生哲学和方法论三个角度切入,系统地研究了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先秦诸子以及周濂溪、张横渠、二程、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宋明道学家的哲学思想,简洁而深刻,生动而详实。 此书为插图导读版,有趣的哲人形象,轻松的阅读指南,与冯友兰毕生的哲学思想一起跃然纸上。
王阳明是明代 心学 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那个时代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强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本书是国内知名心学专家罗智先生沉淀3年的王阳明心学智慧大作。罗智先生的前两本王阳明心学书籍销量均过30万册,是国内真正把阳明心学智慧看懂、写透的心学专家。本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旨在让今天的读者轻松领悟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智慧精髓,修炼内心强大的自己,开启与生俱来的正能量,获得幸福完满的人生。
《中国哲学简史》精装本。《中国哲学简史》出版后,许多读者建议出版精装本,这样更方便读者阅读和收藏。本书是根据作者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讲稿整理而成的,由涂又光依据美克米兰出版公司的版本翻译。本书以20万字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及有关问题,它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选材精当,文笔流畅,深入浅出,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作者对中国哲学史的见解、对哲学问题的思考,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智慧与哲人的洞见,本书在世界各地有数种译本,一直是各大学中国哲学史的教材,也是一本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光有世界影响。对当今的读者,同样不失为教益极大的文化经典。
计算机和博弈论自半个世纪前进入人类历史以来,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思维方式,而发明它们的冯 诺依曼瑰丽而传奇的一生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威廉 庞德斯通以 囚徒的困境 作为探寻这位美籍数学家的生平和20世纪广阔历史的透镜,让读者看到了一位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科学家,看到了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如何变成生活中的思维工具,看到了 二战 之后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矛盾和冲突 如果你对冯 诺依曼这样的 天才之脑 有着刻板的印象,那么读罢本书你会发现科学家的个性其实生动可爱;如果你以前没接触过博弈论,那么从这本书开始你会发现它的魅力;如果你对原子弹的了解只停留在 二战 与广岛之劫,那么在这里你将看到科技武器背后的权谋与大国纷争。科技、历史的波诡云谲与人类社会进步密不可分,在21世纪开始之后,也许回望过去
在广受赞誉的《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一书中,彼德·斯洛特戴克将“实践”视为决定性的“人类境况”。而在本书中,他分析了这种有关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新视角,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理论工作者与科学工作者看待其学科的方式和他们的工作内容。彼德·斯洛特戴克将理论和科学理解为一种通过生成的练习而唤醒工作者投入生活的方式。 本书的叙述涵盖了两干多年的哲学发展历程。它始于柏拉图对他的老师的描述——那位老师因沉思而伫立在原地一动不动——继而涉及胡塞尔、尼采、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思想。 初的雅典学院是一个练习的地点,在那里人们学习如何从世界中抽离。胡塞尔的现象学劝导人们从存在执态中后退一步,练习不参与。斯洛特戴克呼吁人们思考“悬置的人”如何保持创造性。
什么是正义?怎么做才是对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讨论了2500年,现在他们得到答案了吗?在东京一所私立高中,有学生因遭受严重霸凌而 身亡,此后学校在校园里设置了无数个监控摄像头。随着校园逐渐恢复平静,学生中却出现另一种声音,认为校方此举侵害了个人隐私,强烈要求撤除摄像头。学生会会长山下正义为了找出答案,被迫选学了伦理课,思考何谓正义的本质。在风祭封悟老师的点拨之下,山下正义与三位女生 上千幸、德川伦理、自由学姐展开激辩,哲学 三种不同的伦理学说间火花四溅,求知的过程中 是逐渐暴露出每个人都存在的不为人知的伤痛过往……《正义教室》在四位同学的有趣互动和令人深思的故事中深入哲学殿堂,以小说形式探索了从苏格拉底到福柯的思辨:“正义”究竟是什么?它该有怎样的标准?人们又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追求
......
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 叔本华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了作者建立在他的哲学本体论 意志学说的基础之上的人生哲学。通过 生的智慧 ,尤其是通过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与实践,人可以克服意志,战胜欲望,从而解脱痛苦。 作为叔本华的*本书,《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不仅是他哲学思想的完美展示,也是他对人类的看法的完整记录。
本书是法国出版的关于雅克 朗西埃思想研究的著作。作者按照朗西埃哲学发展的时间和逻辑进程,对其整体思想进行了梳理,并突出了朗西埃在哲学、政治和美学等领域的原创性贡献。作者以朗西埃近年来的著述(许多尚未翻译成中文)为重要根据,在介绍的基础上不乏反思、对照和批判。 从《阿尔都塞的教谕》中拒绝科学和意识形态之对立开始,一直到关于我们 现代时代 审美之平等的描绘,朗西埃始终将智力平等作为人之解放的前提条件 这种解放就像在小说中那样,每一种生活都向每一个人敞开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