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有如穿越历史长廊,对中国之美所做的一场鸟瞰式的巡礼。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谈起,一路走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程,触摸青铜器 狞厉的美 ,感受楚辞汉赋的 气势与古拙 ,聆听 盛唐之音 ,融入宋元山水的 无我之境 与 有我之境 ,感受明清文艺的市民气息与 浪漫洪流 在短短十几万字里,李泽厚娓娓道来,梳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脉络,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艺术形式,既大气磅礴,又细腻深刻。本书描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产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勾画出中国历史与文艺的整体轮廓,堪称一部极简中华文明史。
《谈美》是朱光潜深入探讨美学与人生的经典之作。《谈美》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美的特点等问题,层层展开,提出了 人生的艺术化 这一美学研究理想目标。朱光潜先生以一种对老朋友的语气,从哲学、心理学和艺术的角度出发,阐释了他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理解,将复杂的学术问题写得生动易懂,构建出完整的美学图景。帮助读者从 浅薄 回归 本质 ,从 炫耀性审美 中抽离,倡导美学的 向内的觉醒 。
本书收录《谈美》和《谈美书简》全部篇目。 《谈美》是朱光潜美学重要著作,在这里,他从十五个方面着手,将自己在美学乃至人生经验方面的研究心得介绍给青年朋友,让他们逐步培养起美感的经验和态度,进而推广到人生世相方面,使之成为脱离世俗、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在 82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晚年心血之作,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深入探讨了美学、艺术、文学中的美和美感、审美范畴、形象思维、文学创作及人性论等一系列问题,是学习美学与文艺创作的重要参考书籍。
《中国美学十五讲(第二版)》是作者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课的讲稿,讲述的是中国美学的基本内涵。他尝试通过中国美学发展自身的逻辑,去接触其核心问题,理出一个初步线索,着重敷陈中国美学的 生命超越 特性。全书分为三个意义单元:前五讲分别从道、禅、儒、骚以及气化哲学五个方面,追踪生命超越美学产生的根源及其流变,这是根源论;中间五讲集中讨论中国美学在知识之外、空间之外、时间之外、自身之外、色相世界之外追求美,体现出独特的超越美学旨趣,这是形态论;后五讲则是对境界、和谐、妙悟、形神和养气五个基本美学范畴的讨论,这是范畴论。书稿深具学理,高屋建瓴且探幽烛微,颇见学术功力,兼之行文畅达优美,颇富情致和文采,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美学著作。本次修订吸收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王国维一生著作等身,思想深邃,无数文人学者为之仰止。作为后人,我们编辑《王国维:一个人的书房》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先生对中国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另一方面是为了启迪读者,让读者通过文字走进王国维的心灵世界,与大师做时空对话,从而提升个人的修养与自身素质。在编辑过程中,分述、讲、品、写、作、抒六大部分,对遴选出的作品进行分类,比如 抒 中,记录王国维所写的诗词,这些诗词虽然短小,但字字如玑珠、句句赛环佩,读之沁人心脾、回味无穷,有绕梁三日之余韵。通过这些诗词,我们不难看出,大师严谨治学的同时,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及细腻的人文情怀。当然,为了尊重这位殿堂级的人物,我们保留了先生生前文章的原貌,比如文章中 [] , () 等符号,以及那个时代所用的文字(文字规范后,现在看来有些字是错别字)和
《华夏美学》与《美学四讲》《美的历程》共同构成李泽厚先生著名的 美学三书 。本书依照历史演变的的轨迹,将中国文化中的物质及精神美做了十分详细的论述,使读者对华夏之美的了解更加全面、生动、系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代中国人的行为、审美等一系列文化特征,更好地区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更好地发展本民族文化,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可中华之美、华夏之美。本版《华夏美学》为插图珍藏本,收录了近百幅古典山水花鸟图,全彩印刷,雅致精美,是一部图录式的《华夏美学》。
《美学四讲》与《华夏美学》《美的历程》共同构成李泽厚先生著名的 美学三书 ,是其美学思想的全面系统论著,也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美学读物。本书以生动精妙、简洁畅达的文笔,从古到今,由西至东,探讨美学领域的诸多命题,评析国内外各派美学思想,同时构建作者本人的美学观点,引领读者漫步光华璀璨的美学长廊。本版《美学四讲》为插图珍藏本,收录近百幅垂名世界美术史精美名画,全彩印刷,华彩灼灼,图文并赏。
程亚林的专著《诗与禅》由佛、庄、玄、禅、诗五大部分的论述组成。从印度佛学的人生态度与特色谈起,逐渐进入对中国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庄学与玄学的分析,又论述由佛与玄的结合所产生的禅学,然后围绕全书的核心部分 诗与禅的关系作深入的探索。读着《诗与禅》如同顺着一条蜿蜒的小径漫步,不时闪现的诸多精辞之见,给人 乱花渐欲迷人眼 的智慧享受,在不知不觉的盘旋曲折中登上了思维的高峰。
本书反映了黑格尔的主要美学思想,是其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的具体表现。书中指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的首要因素是理性内容。本书集西方美学理论之大成,被海德格尔誉为西方历史上关于艺术之本质的*全面的沉思。
虽在俗世中奔波忙碌,心里却拒绝变成庸俗、麻木的人,总觉得生活应该是优雅的、鲜活的、免俗的,但有觉得很难达到。 其实,免俗不是要你脱离世俗社会,也不是要你不食人间烟火,只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体会美,就能领略免俗的趣味,拥有既世俗又免俗的生活态度。 《谈美》是中国美学泰斗朱光潜先生的巨著,全书共15个章节,围绕 美的欣赏、美的本质、美的创造和人生的艺术化 来书写。 作为一本 美学入门书 ,《谈美》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特点等问题层层展开,提出了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 人生的艺术化。 朱光潜先生以一种对老朋友的语气 ,阐释了他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理解,将复杂的学术问题写得生动易懂,帮助读者构建出完整的美学图景。
本书从 谈美 为 免俗 人心净化 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师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 人生的艺术化 ,它是个人修养、快乐的源泉,也是净化社会、净化人心、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良方。
梁启超以审美、人生、艺术三位一体作为其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石;以 趣味说 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生活美学理念。《美的生活》一书收录了梁启超在人生美学趣味说方面的诸多代表性文章,通过这本书,我们后人或可一观梁启超的生活美学理念,并从中汲取心灵的养料,滋养并观照我们的现实人生。 翻开此书和国学大师梁启超一起体验 趣味的人生 ,快速复活有趣的灵魂,享受美的生活。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收录了《谈美》和《谈美书简》两部作品。书中谈了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本质等问题。作者认为艺术化的生活,既是个人修养、快乐的源泉,也是净化人生、美化心灵、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良方。
《美的焦虑: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与追求》讲述了北宋时期的士大夫对美的追求空前地热烈,在许多领域的活动都跨出以往的范围,冲破以前认为不可逾越的界线,突出表现在可堪代表北宋文化特征的艺术品鉴赏与收藏、诗话、花谱、宋词等领域。这一时期的士大夫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伴随着焦虑,他们必须面对传统儒家对其追求美的活动的诸种成见,必须开辟新的视野,敢于摆脱教条的束缚,挣扎出一个自辩说法。事实上,他们努力的成果是辉煌夺目而影响深远的。
《美的生活》 梁启超以审美、人生、艺术三位一体作为其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石;以 趣味说 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生活美学理念。《美的生活》一书收录了梁启超在人生美学趣味说方面的诸多代表性文章,通过这本书,我们后人或可一观梁启超的生活美学理念,并从中汲取心灵的养料,滋养并观照我们的现实人生。 美给人以审美的趣味,而趣味乃是生活的原动力。现代人看到 趣味 二字,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消遣、休闲、娱乐,但是梁启超所谓的趣味主义,乃是生命激情与英雄主义,是一种充满崇高美感的现实人生。 《谈美》 本书是朱光潜的美学代表作,生活美学家刘悦笛主编,内容优选,除收录《谈美》全编17篇外,另附加《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美学书里的 谈美 精要9篇,以及 近代实验美学 的内容,是一部更广泛意义的 谈美 。
《西方美学史》(全2册)内容推荐: 《西方美学史》是美学泰斗朱光潜*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部西方美学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 本书选取了西方各个美学流派中*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美学观点,进行评述。对美学上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作者挑选的这些人物代表了各时期的主要美学思潮,展现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概况。美学、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等研究者也能从中受到启发,为进一步的美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有如穿越历史长廊,对中国之美所做的一场鸟瞰式的巡礼。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谈起,一路走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程,触摸青铜器“狞厉的美”,感受楚辞汉赋的“气势与古拙”,聆听“盛唐之音”,融入宋元山水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感受明清文艺的市民气息与“浪漫洪流”……在短短十几万字里,李泽厚娓娓道来,梳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脉络,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艺术形式,既大气磅礴,又细腻深刻。本书描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产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勾画出中国历史与文艺的整体轮廓,堪称一部极简中华文明史。
本书立足中国传统美学,系统梳理宗白华在中国美学方面的文章20篇,从中国艺术到绘画、书法、音乐、建筑、文艺等方面分别阐述,展现宗白华在中国美学方面的成果。让读者深入到中国数千年民族艺术的精魂中,感受到人的生命在艺术的美中缓缓流动,形成中国独特的美学体验和创造。 是一部了解和学习中传统艺术和美学不可错过的杰作。即便初学者也感受到一种忘我的美感情思,沉潜到对中国文化审美的热爱中去。使人生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让每一位为俗务所纷扰的现代读者,每一个渴望自由宁静的现代心灵,都能在先生灵动的文字里,充分感受人间的诗意和对生命的憧憬。
美学是易中天的来时路。《谈美随笔》是易中天教授多年美学研究与写作的精彩总结。全书分三卷:美学随笔,以轻松笔触谈论美学感悟。话题涵盖建筑、绘画、雕塑、现当代艺术;短篇美学论文,深入探讨美学的核心概念与应用范畴,包括文艺学体系的逻辑起点、艺术实践论、中国美学史的内在逻辑等十余个问题。第三卷系统探讨《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这三卷,形成了由浅入深的梯度,无论是对美学有兴趣的大众读者,还是有意深入理解美学、走进美学的读者,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启迪,破门而入,一窥美学堂奥。
《美学论集》收编了李泽厚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三十篇美学论文。内容大致分为美的本质论、形象思维论、论典型与意境、审美意识与创作方法等,更收录了《什么是美学》《关于中国美学史的几个问题》 《中国美学及其他》 等代表篇目。他创立了 自然的人化 理论,来诠释美、 美感,以及自然美的根源,发前人未见,影响至今。 本书系统性展示了李泽厚早期的美学思想,并为其后期美学思想的发展、成熟、完善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