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经》以“清静”二字为全经之主轴。清静与浊动相反,清静道,浊动应物;清属阳,却由静而生;静属阴,却以浊为根。此经在哲理上,是承《老子》、《文子》、《庄子》等道家“道”、“物”说之理论而来道为本体,物为现象;本体永常不变;现象有相有用,而有生灭终始。经中说明现象间物之阴阳、清浊、动静等关系,以及入如何由物而返道的修炼方式。经文虽391宇,却是《老》、《庄》以后重要的哲理陸道经。
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年摄入33磅奶酪、70磅糖,8500克盐,是建议摄入量的两倍。这些物质并非来自餐桌上的调料瓶,而是年高达一万亿美元的加工食品的“贡献”。在《盐糖脂》中,普利策奖获得者、调查记者迈克尔?莫斯揭开了背后的故事。莫斯在书中聚焦卡夫、可口可乐、方便午餐盒、菲多利、雀巢、奥利奥、可沛利等食品,考证细致、令人瞠目,语言犀利有力、振聋发聩。他带读者来到科学家计算含糖饮料“满足点”的实验室,揭露烟草公司内部手册上的营销手段,走访业内人士挖掘惊人内幕。深陷盐糖脂之中不可自拔的绝不仅上百万的“瘾君子们”,还有兜售叫卖的公司和企业。读过这本书后,你眼中的营养标签将不再只是标签而已。
葛洪神仙传序称:弟子滕升问曰先生曰神仙可得不死,可学,古之得仙者,岂有其人乎?葛洪乃抄集古之仙者,见于仙经、服食方及百家之书,先师所说,耆儒所论,以为十卷,即神仙传,以回答滕升之间,并以传知真识速之士。隋书经籍志二又汉时阮仓作列仙图,刘向典校经籍,始作列仙、列士、列女之传,皆因其志尚,率尔而作,不在正史。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与道教文化》试对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与道教文化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研究。为相对集中地探讨这一问题,其内容主要涉及魏晋南北朝自然信仰、墓葬风俗、节日风俗与道教文化的关系,并对其所反映出的古人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进行初步梳理,以便更全面地反映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受道教文化影响的情况。通过考察,可以看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集中体现社会生活文化特点的民间信仰和风俗活动深受道教文化影响;同时,早期道教文化也吸收了大量的民间信仰和巫术,经过丰富、改造又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家学派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诸方面的重大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作为中国人的处世修身之学,与儒家思想分庭抗礼而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核,它产生了老子、庄子两位的大思想家,它的思想丰富了人类文明的精神宝库。《道家妙语话人生》在编选原文的基础上,主要选用了道家的、一些经典名著中的“妙语”,例如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华南经》、《列子》、《淮南子》,以及道教兴盛时期的一些代表人物,如阮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经典“妙语”,在正文中,对“妙语”进行了阐释,用浅显的语言铺陈“妙语”的精髓,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妙语”的真正含义。
《中国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史》对先秦至隋唐时期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对21位人物和27篇经籍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科学,对其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健康养生教育、医学教育、科技教育以及尊师重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总结,彰显了道家道教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独特成就及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贡献。正确教人,聪明做人,宇宙大智慧,生命大彻悟,尽现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