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性思想经典之一,庄子的思想,自来也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归宿之一,给了我们应对变化的核心智慧。在社会内卷、观念割裂的今天,人们呼唤和谐共生的社会环境,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选家园
在中国文化思想 ,以儒、道的视角来理解和诠释 的思想,以及以 的视角来理解和诠释儒、道的思想,会通三教之论著,十分丰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特色的显现。 然而如 明末四大师之憨山德清与蕅益智旭,以 禅意注解儒道两家根本经典的专著,则尚不多见。他们的这些著作,不仅对了解儒道的思想为人们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对了解 思想也给予了新的启发,值得重视和研究。 《老子道德经解/禅解儒道丛书》是憨山大师对道家道德经的理解记录。从中读者可以领悟到由禅意注解道家专著的独特之处。
很多人都认为,《应帝王》讲的是帝王应该如何治理天下,其实,《应帝王》 终讲的道理是,如果我们要投资, 重要的一定是投资自己。扪心自问,如果你想在不久后成为牛人,成为不让自己后悔的人,现在要做什么才能配得上未来的自己?如何投资与管理自己呢?《梁冬说庄子?应帝王》告诉你,庄子给出的方法是不被过去、现在、未来裹挟的那种超然物外的 管理者的核心心法。其实,只是参透“顺物自然”这四个字,足以活得很爽且不累。 一个可以成为自己主人的人,做人做事应该有一种不主动的状态——不主动地迎接,不主动地送走,不起主观的分别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在指鹿为马的时代对心灵扭曲的救赎之道。
你为何想要王作?为何工作如此艰辛?如何在工作中找到满足?由提摩太·凯勒、凯瑟琳·阿尔斯多夫著的《工作的意义--在职场中活出信仰》将帮助你寻找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凯勒凭借扎实的神学功底和丰富的牧会经验,向读者阐明了基督教的工作观,以及中的智慧何以帮助我们理解并应对工作中那些最棘手的难题,如何将信仰与工作结合起来。读者将会发现,基督教的工作观,即服侍他人而非服侍自己,是拥有美好职业生涯的关键。
任继愈所著的《墨子与墨家(精)》运用翔实的历史资料,采用逻辑手法对墨学产生的时代条件,墨子的形象,墨子的思想如兼爱、非攻、非乐、节用等作了客观的论述,且对人们家喻户晓的止楚攻宋的故事注入了新的内涵。作品既肯定了其积极进步的优良思想,又指出它的历史局限性,采用辨证的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具有独到的见解。
研究老子的文献资料,全国解放后,长沙马王堆发现了帛书《老子》甲、乙本,湖北荆门发现了战国楚墓竹简《老子》,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可以解决过去某些争论的问题,如《老子》成书年代等。但影响中国文化的并不是帛书和竹简本《老子》,而是长期广泛流行的河上公本和王弼本。因此,《老子绎读》的译文依据还是王弼本。
《国学百家讲坛道学分卷》系统地对道家的思想精髓进行梳理和筛选,在深入挖掘、精细研究、严格提纯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现代诠释和现代语体转换,为读者阅读和汲取道家思想文化打开一扇通亮的窗口。该套图书选出道家12个核心命题,每册一个命题,依循道家思想的主要发展时期,围绕道家创立人及代表人物、重要典籍,以古鉴今,深入浅出,全方位地讲解十二大核心命题。本册命题是《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