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竟无著梅愚校点的《孔学杂著/禅解儒道丛书》讲述了:在近世佛教思想以及现代中国思想 ,欧阳竟无先生是致力于研究、弘扬奘传唯识学的著名佛教学者。1911年杨文会居士去世后,欧阳接替文会,主持金陵刻经处的佛经校刻事宜;1922年复创立 内学院,节节贯通阿含、般若、瑜伽、涅槃等“佛学四科”。 三十年代以后,竟无先生又本其于内学的心得,回过头来重新解读孔学,因而有“孔子真精神”的提出,以及真孔学的再抉发。欧阳一生所学,可以真佛、真孔两大观念来概括。真佛,诠释内学之实旨;真孔,诠释孔学之本义。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书以汪洋恣肆的诗体写成,熔酒神的狂醉与日神的清醒于一炉,通过“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讲未来世界的启示,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 这本以散文诗体写就的杰作,以振聋发聩的奇异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智慧宣讲“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在本书中,“上帝死了”,“超人”诞生了,于是近代人类思想的天空有了一道光耀千年的奇异彩虹。
《小说理论》是卢卡奇前马克思主义时期最后一本重要著作。《小说理论》创作于1914-1915年,发表于1916年,原本是未完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的导论部分。如同副标题 关于伟大史诗形式的历史哲学研究 所示,该书主要描写了总体性从古典时代的圆满状态堕落为现时代的分裂状态的过程中,伟大史诗发生了向小说的历史转变,并运用韦伯的理想型方法对小说进行类型学研究,以主人公的心灵与世界的关系为依据,将小说划分为 抽象的理想主义 、 幻灭的浪漫主义 、 一种尝试的综合 《威廉 麦斯特的学徒生涯》 、 托尔斯泰和超越社会生活形式的尝试 和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新小说 。
《禅里禅外悟人生》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禅里禅外悟人生》配有弘一法师的照片、画像、亲笔手书的格言、佛教造像等,让读者在领悟人生真谛、佛学思想的同时从多侧面、多角度领略一代文化巨人和佛学大师的风采。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兴盛在中国。佛教传人中国后,经过不断中国化,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中国佛教包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云南傣族等地区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佛教文化圈。它们都形成了自己特殊的发展历史和佛学体系,都带有浓郁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 《中国国学通览 佛心禅意:中国佛学与佛教文化》对中国佛学的思想特色与文化精神、中国佛学源流、中国佛学精义,以及形式多样的中国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经典文献、文学艺术、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等作了简明扼要、系统全面、通俗易懂的介绍,是读者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佛学和丰富多彩的中国佛教文化的很好读本。
宋代以来,儒者将“四书”作为“六经”的阶梯,而欲读懂“四书”,则应以《近思录》为开端。《近思录》由朱熹、吕祖谦精心编选北宋大儒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的经典语录,分门别类,详解修身次第,指示入道之方;
为了使世人开卷有益,直接深入佛理精义,《金刚妙义》的主要内容是作者陈志民依据自己的理论修为对《金刚经》所做的注解,作者认为在学习《金刚经》之始,就需要先把自己意识观念里先入为主而据为己有的知与见暂时放在一边,把一切的宗教界限和形式暂时放下,破除“诸法如义”之外的一切表象。
圣严是国际知名的禅师、教育家、学者、作家,特别重视戒行的提倡、禅修的实践、知见的厘清,且以精湛的佛学义理,配合健康浅易的修持方法,指导禅修。他所推动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主张以教育完成关怀的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的目的。《人世间(纪念版)》是他的经典力作。《人世间(纪念版)》从禅的角度阐述道德伦理,推动心灵环保,提升身心品质,获得安心喜悦!
《正确认识佛教》详细记述了佛教的诞生,发展历史及传人中国后的演变,各宗派的高僧大德,各宗派的教义等,解答佛学修炼中的若干问题,如修心、消业、忏悔、回向、修善行等。既系统又浅显明白,为普及佛学基本知识的读物,对修学佛法有的指导性。
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10卷本)1997年出齐后,获得了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等多项大奖。为了读者使用的方便,也为了把自己研究西方哲学尤其
《金刚经赞研究》对《金刚经赞》的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主张该文献以 唯识思想 为中心,涉及到唯识无境、唯识三性、五重唯识观、唯识修道五位、唯识熏习说等唯识的基本理论。
本书是一部被西方学者称为“哲学家中的哲学家”的很后遗稿。它收集了作者从1914年至1951年关于哲学、历史、科学、教育、心理学、逻辑学、语义学、语言学、伦理学、美学、艺术等问题的评论。这些评论既是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