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纯粹现象学通论》中分为事实和本质;自然主义的错误解释;自然主义的错误解释;自然态度的设定及其排除;现象学还原;纯粹意识的一般结构;关于理性理论问题系列的一般性层级等数章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人们都在追寻着幸福与快乐,为了获得幸福的生活,整天忙忙碌碌,努力去挣更多的钱、去买更大的房子,去买更好的车……然而当真正拥有了这些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仍然不快乐。人们为什么会不快乐?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本书撷取禅宗智慧精华,用轻松明快的文字、富含哲理的故事,对禅的智慧在生活中的运用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使忙碌的人们在禅的智慧中提升心灵修养、缓解生存压力、培养禅悦心态、享受智慧人生。
倡导人间佛教的太虚大师有言:“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自它诞生起,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便深入其各个层面,禅宗本身亦成为最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佛教派别。然而由于文化的断层,很多现代读者对禅并不了解,对其不离当下、不离自心的可实践性亦缺乏体认和受用。
本书选取弗洛伊德思想的精华,包括梦的解析,精神分析,性与文明三个方面,将其主要思想一一摘出,包括梦的象征与来源,梦的解析方法,关于本能,力比多,以及人的焦虑、压抑等情绪,帮助我们了解自我,面对人生。
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10月21日在主持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16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深入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学习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宗教学等有关民族问题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为做好民族工作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创新民族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驾驭和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大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不仅要教育群众,更要教育干部;不仅要教育少数民族干部,更要教育汉族干部;不仅要教育一般干部,更要教育领导干部。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良好氛围。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
秦家懿的《王阳明》是一本了解王阳明生平和他的哲学的入门书。作者直溯王阳明本人的对话和著述,由浅入深,探讨他的思想精髓:王阳明创立的体系究竟是“儒”还是“禅”?王阳明其人是“圣”还是“凡”?对阳明之学该如何总体评价?书中分为八章,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前两章简述王阳明之前宋明理学的概况和阳明本人的生平;从第三章起,述“心即理”的含义,第四章“格物即诚意”与阳明立说的独立心境,第五章进一步解释“致良知”,这是阳明思想的核心,总摄诸说,第六章探讨“良知本体”的深蕴,第七章“无善无恶”说,实为讨论阳明学说与道教和佛教的关系,第八章则是作者本人对阳明思想的反思和总结。后面两个论文性质的“跋”也颇为重要,涉及当今如何对阳明之学做总的评价。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着很多考虑不周、想不到的心理盲点,而这些盲点的造成的产生大多数是由我们的不自觉的行为造成的,而这些行为又会通过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我们的认知和行为错误。本书列举了人们在生活、交际、思维、人生等方面,容易出现的思维盲点,通过对这些常见思维盲点的介绍、分析,希望可以让让我们做事少出错,减少那些不当或者不自觉引发的认知和行为错误。 本文通过生动契合实际的案例,来让人们知道大多数人们容易犯错的盲点,人性的盲点是存在两面性的,如果了解不够的话,那么就会深受其害,但是我们如果能够将其剖析透彻,并深度了解它,那么它便会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我们透析自我,改变自己的人生,让自己更好地面对人生。
本套丛书精辟地论述了西方历史上思想家的学术观点,以及这些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线索,是广大学生的哲深受 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丛书紧扣思想家的原著,并联系当前的现实,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和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丛书的每位作者都是研究该思想家的革名学者,对其本人及原作都有独到的见解。尤为可贵的是,丛书既介绍了每们思想爱的生平,又清晰到梳理了其思想发展的脉络,是一套集文化普及与学术研究于一身的难得的佳作。丛书的每位译者均是研究该思想家的专家,曾翻译过多本西方学术著作。
每个人都渴望一种更好的人生——一种自由的、有目的的和有意义的人生。然而,我们却常常发现我们的生活或单调乏味、墨守成规,或疯狂迷乱、毫无果效。我们该如何学习冒险,学习信任,学习追求和杰出——犹如马群奔跑在生命的丛林中? 尤金·毕德生(Eugene H.Peterson)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他以为主轴,截取先知耶利米的重要人生片段,描摹了这位泪眼先知正直、令人向往的一生;而我们这些活在(后)现代时期的人,尽管时移世易,但只要我们心存对美好的渴慕,仍能以其为典范,活出独具一格的美善人生,并从中找到一份独有的生命意义。正如上帝在呼召耶利米时所说的:“我未将你造在附中,我已晓得你; 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 毕德生的《与马同跑》,不仅向我们展现了这位泪眼先知的生命画卷:虽敏感忧伤,却充沛饱满;
这部《生活禅语》是从恩师净慧长老《花都法语》、《做人的佛法》、《处处是道场》、《重走佛祖路》、《禅堂夜话》、《心经禅解》等十几种著作中,精选出来的箴言警训,虽然只是吉光片羽,每天诵读,却如亲闻謦欲,常沐和风。 本辑法语由净慧长老法子定意和我共同策划,并由明道居士和我共同选编完成初稿、二稿,共选录法语五百余条。其后,承明杰慨然相助,提供他和明舫居士、明尧居士、华莲居士等编选的法语二百余条,供我们参考。明道居士将这几个版本糅合,重新加以精选简编成三百六十五条,全稿始见规模。
这本书介绍流传至今的禅宗内容,以帮助我们从苦难中解脱,并生起智慧与慈悲。佛法能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机会,转变我们的视野、行为以及心,这样我们便能免于痛苦,过着和谐的生活,最后,达到开悟的境界。 要从痛苦以及对生活的不满里解脱,需要智慧,同时我们也需要智慧才能够了解别人所受的苦难。已经得到智慧的人,会将他们的一生奉献出来,为他人谋福利,并且制造各种方法与机会,让其他人也能从苦难、烦恼以及痛苦中解脱。反过来说,即使一个人缺乏佛法的真正智慧,但如果他能对他人的苦难感同身受,并以慈悲的行为替他人谋福利,那么他自己的苦难与烦恼自然而然就会消失,智慧也会增长。智慧与慈悲是密不可分的。
本书对中观派做了系统深入研究,内容深广,视野恢弘,涵摄了印度佛教、中国佛教之教史、教理、教制等各个方面。其研究跨度宏大——书中的印度佛教部分,梳理从佛教产生前印度的思想、社会与文化,到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的整个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部分,涵盖从中国佛教传入伊始到近代以来佛教复兴时期各个阶段。
本期为赫西俄德专题,选译了英语学界研究赫西俄德的四篇代表性文章,分别涉及赫西俄德诗歌与自然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关系问题,意图显示赫西俄德的两个世界——自然的世界和正义的世界之间的关系,揭示赫西俄德与古希腊思想的深刻勾连。 “古典作品研究”栏目选译了日本学者斋藤拙堂的《老子辨》和古希腊哲学家埃斯基涅斯的《阿尔喀比亚德》残篇。“思想史发微”则收录研究海德格尔的力作《从“同一者”到“命运”》;“旧文新刊”栏目刊布民国湖南学者郭倬瑩的《四部通論 經部流別》;“评论”收录两篇译文,分别涉及黑格尔和施特劳斯。
《哲学辞典》原为伏尔泰应《法兰西大百科全书》之约而撰写的辞条,后由作者单独汇集出版。《哲学词典》与一般辞书的不同是:它跳出一般辞书对矢条进行机械化注解的方式,转而彩叙述描写的手法诠释对象。作者笔调尖刻俏皮,富于哲理,举凡灵魂、爱情、命运、、转世投胎这些长久困扰人类的命题作者都进行了机智冷峻的阐述,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文化读本。伏尔泰推崇的中华文明,曾认真研究过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中国是一个理性主义国家;《哲学辞典》对此亦有叙述。由于这一原因,中国人阅读《哲学辞典》更具有亲切感。
冯友兰,(1895-1990),中国现代重要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国学研究上的一代宗师。在长达七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成功创立了“新理学”体系,以“三史论今古,六书纪贞元”等一系列杰出成就蜚声海内外。本书是从其著作中精选出来的,偏重于哲学及早期的新理学研究,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一面思考的镜子。
1905年该书初次发表,在争议中成为了社会学领域的奠基之作。此次出版收录了韦伯与之相关的论文《经济与社会》中的内容,更全面、精准地展示了韦伯的精神内核,给读者一个全新的思想之旅。
有关死亡学的课程很可能会激起人们不同的兴趣。对二十来岁的学生来说,死与垂死可能会使他们深感好奇,也有点不寒而栗。孩子正当少年,母亲就希望对自己以及家庭未来将要产生的危机作充分准备。本书适用于上多类人的不同兴趣和用途。书中各章都有一个介绍性的概述。文章既包括基于与现实情况相关的讨论死与垂死的经验片断,也包括发展认识技术的理论陈述以及干预死亡的指导性分析。本书各章的安排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了解,从而由初步的定义进展到主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