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的进化(修订版)》是行为领域的经典之作,主题是合作的产生和进化。作者罗伯特·阿塞尔罗德以组织的两轮“重复囚徒困境”竞赛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在两轮竞赛中胜出的都是很简单的策略“一报还一报”。这一策略简洁明晰,具有善良性、宽容性、可激怒性和策略性,其出色的竞赛表现为我们了解个人、组织和国家间合作的产生和进化提供了积极的前景,其结论在社会科学的诸领域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被广泛征引。
阿克塞尔罗德主持的“囚徒困境重复博弈计算机程序奥林匹克竞赛”在学术界无人不知。其试验结果,对当代社会科学许多领域的传统理念产生了广发的影响和冲击。在本书中,作者从其最初赢得全球声誉的《合作的进化》中“一报还一报”的简单模型策略中,细致地“复杂化”出更多丰富结论。作者在对“重复囚徒困境博弈”试验结果的理论意义和所引发问题进行具体讨论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博弈中的合作。书中设计了一个接近人类社会群体的现实情景,引入噪声考量和博弈规则,利用计算机程序建模,进行试验,并在理论上分析可行性。作者把模型从外生偏好假设中解放出来,这将为社会科学的进步扫除很多障碍。
本书反映了“社会”建设的不同层次与维度,即作为互动的行为模式的维度,作为“社会系统”的维度以及整个社会的维度。这些不同维度的“社会”建设反映了西方社会从古典到现代乃至当代的变迁过程。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多种成分同时并存的断裂社会,要在同一个时代让不同社会成分的诉求之间达成妥协,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考虑到中国社会的复杂现实,不可能想像单凭哪一个理论流派就能对其加以解释并解决现时所面临的问题。因此,了解西方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运作逻辑,协调现代性命运的休戚与共和历史差异之间的张力,对于中国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史的研究越走向深入,“田野历史学家”的工作就越显重要。这部论集是以近代山西社会的水灾、水案,集体化和晋商等专题为中心的区域社会史研究,注重在田野调查中搜集史料、解读史料,展现出历史学对地方社会变迁的理性关怀。对于近代以来山西社会历经剧变所产生的深刻变化,本书从多个侧面做出了细致的观察和解析。
本书是我社推出的《亲历中国丛书》中的一种。作者系19世纪著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牧师约翰·倪维思的夫人,时人称之为倪师母。作者以回忆录的形式,记载了其随夫从1853年自波士顿启程来华,到1864年因病返美这十年间在中国的生活和见闻。本书内容丰富,叙述生动,可为学界和读者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提供参考。
在本书中,因尼斯抓住了错综复杂的但非常重要的“社会控制”这个概念,集中关注了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的相关理论争论,人们开始意识到“社会控制”这个术语的使用变得太模糊和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社会和风俗生活的所有方面,并且其还试图为社会个体建立行为规范,对付和预防“越轨行为”等。因此,社会控制的理论在犯罪学中的地位反而变得不太突出。另外一些关键术语也引起了一些混乱,这些术语包括“社会化”和“社会秩序”等。尽管因尼斯主张社会控制保持其“总和概念”的地位,最有成效的方法是认识到和明确表达了社会控制的一些置换概念,这些置换概念所表达的控制措施,在当代社会的一系列社会领域被广泛运用。他的著作从总结社会控制的概念所存在的各种观点和争论、简明概括社会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着手。他也为社会
《经济与社会》原著共两卷,英文本由多位韦伯研究专家合作翻译,并加有长篇导言和注释,于1968年出版。本书被众多学者推为20世纪最的社会学著作。 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全面而地表述了他的社会学观点和对现代文明本质的见解。他对社会学的定义、对象、方法及一些基本范畴和概念进行了详细地阐释,统称为社会学的基础;又分别互有交叉地阐发了他的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思想。 韦伯广泛地援引世界历史资料,把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和不同社会中的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统治形式和宗教形式纳入他独特的概念体系,分门别类地做出类型化比较研究和化因果分析。韦伯以现代西方社会为立足点,通过对东西古今各种文明的比较,突出以理论化为方向的现代西方文明的本质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