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的进化(修订版)》是行为领域的经典之作,主题是合作的产生和进化。作者罗伯特·阿塞尔罗德以组织的两轮“重复囚徒困境”竞赛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在两轮竞赛中胜出的都是很简单的策略“一报还一报”。这一策略简洁明晰,具有善良性、宽容性、可激怒性和策略性,其出色的竞赛表现为我们了解个人、组织和国家间合作的产生和进化提供了积极的前景,其结论在社会科学的诸领域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被广泛征引。
本书反映了“社会”建设的不同层次与维度,即作为互动的行为模式的维度,作为“社会系统”的维度以及整个社会的维度。这些不同维度的“社会”建设反映了西方社会从古典到现代乃至当代的变迁过程。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多种成分同时并存的断裂社会,要在同一个时代让不同社会成分的诉求之间达成妥协,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考虑到中国社会的复杂现实,不可能想像单凭哪一个理论流派就能对其加以解释并解决现时所面临的问题。因此,了解西方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运作逻辑,协调现代性命运的休戚与共和历史差异之间的张力,对于中国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本书很简略地尝试着讨论的问题,或者对于近代的中国社会有些兴趣。家,特别是宗教一方面,曾是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的强有力的源泉。中国的旧式家庭,对于一切见解正确的人类学者一定是可以羡慕的对象——几乎是可以崇拜的对象,因为它在许多方面,曾是那般优美。本书分四编,详细讲述了母权社会的复识和神话、疾病和反常、梦想和行事、猥亵和神话、精神分析和人类学、精神分析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裂口、一个“被抑窒的复识”等内容。
《经济与社会》原著共两卷,英文本由多位韦伯研究专家合作翻译,并加有长篇导言和注释,于1968年出版。本书被众多学者推为20世纪最的社会学著作。 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全面而地表述了他的社会学观点和对现代文明本质的见解。他对社会学的定义、对象、方法及一些基本范畴和概念进行了详细地阐释,统称为社会学的基础;又分别互有交叉地阐发了他的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思想。 韦伯广泛地援引世界历史资料,把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和不同社会中的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统治形式和宗教形式纳入他独特的概念体系,分门别类地做出类型化比较研究和化因果分析。韦伯以现代西方社会为立足点,通过对东西古今各种文明的比较,突出以理论化为方向的现代西方文明的本质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