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1折-3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5折5折-6折
筛选:
    • 联结:通向未来的文明史
    •   ( 4751 条评论 )
    • (英)詹姆斯·伯克 著, 新经典 出品 /2019-03-01/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联结:通向未来的文明史》内容简介: 今日世界由众多意想不到的奇妙联结所塑造。 了解这一点,是触摸未来的关键。 计算机是如何诞生的?只需几秒,就能搜索到早期计算机的名字,但这还远远不够 你能否想象,水车和织布机也在其中助了一臂之力? 变革往往来得出乎意料,因为历史从来不是按直线演进,而会被偶然因素形成的联结改变走向。从某个历史事件出发,竟能抵达某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当代事物,环环相扣,像一部精彩的侦探故事。 科学史研究者詹姆斯 伯克以惊人的洞察力,揭示了现代世界影响至为深远的八大变革背后的联结网络。众多意想不到的联结,造就了我们的今天;而就在你阅读这段文字时,又有无数新的联结悄然形成,发明我们的未来。

    • ¥21.5 ¥88 折扣:2.4折
    • 联结 通向未来的文明史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14 条评论 )
    • (英)詹姆斯·伯克(James Burke) /2019-03-01/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今日世界由众多意想不到的奇妙联结所塑造。 了解这一点,是触摸未来的关键。 计算机是如何诞生的?只需几秒,就能搜索到早期计算机的名字,但这还远远不够——你能否想象,水车和织布机也在其中助了一臂之力? 变革往往来得出乎意料,因为历史从来不是按直线演进,而会被偶然因素形成的联结改变走向。从某个历史事件出发,竟能抵达某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当代事物,环环相扣,像一部精彩的侦探故事。 科学史研究者詹姆斯·伯克以惊人的洞察力,揭示了现代世界影响至为深远的八大变革背后的联结网络。众多意想不到的联结,造就了我们的今天;而就在你阅读这段文字时,又有无数新的联结悄然形成,发明我们的未来。

    • ¥17.4 ¥88 折扣:2折
    • 农政与发展当代思潮 叶敬忠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1 条评论 )
    • 叶敬忠 /2016-10-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1年9月起,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邀请外知名学者,围绕“农政与发展”研究领域的广泛主题展开系列讲座,涵盖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传播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哲学等多门学科。曾先后邀请詹尼佛·佛朗哥、汪晖、秦晖、詹姆斯·C.斯科特、乌丙安、杜赞奇、范德普勒格、等学术大家,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力。其定位是:对话世界学者,享受“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本书为此系列讲座合集的本,一共14讲。

    • ¥52 ¥249 折扣:2.1折
    • 从自愿到自由:近现代社团组织的发展演进
    •   ( 8 条评论 )
    • 王建芹 /2002-09-01/ 群言出版社
    • 《从自愿到自由:近现代社团组织的发展演进》通过选取不同国家的社会结构,不同文化发展阶段,不同文化基础的社团组织,对其发展状况进行仔细梳理与归纳总结,系统介绍并揭示了近现代社团组织“从自愿到自由”的发展趋向。所述国家和地区政府在社团组织方面的管理制度及经验,对中国的社团组织研究及管理工作将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帮助。对广大读者了解社团组织的来龙去脉,以及如何区分正当与非正当社团组织也有所帮助。

    • ¥7.56 ¥28 折扣:2.7折
    • 中国乡村研究(第十四辑) 黄宗智
    •   ( 9 条评论 )
    • 黄宗智 /2018-05-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丛书简介 《中国乡村研究》是历史学暨社会科学杂志ModernChina(在美国出版)的姊妹刊,也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来源集刊,并于2017年底被纳入知网。自2003年创刊至2011年共出版九辑,只在中国境内出版发行。从2013年第十辑起改为中英文双语刊,既刊载原创性中文文章,也刊载原创性英文文章。国内版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国际版由荷兰Brill学术出版社出版。国际版定期每年4、10月出版*、二两期。国内版内容与国际版基本相同,但每年仍然只出一辑,同时纳入国际版的*、二两期。《中国乡村研究》的宗旨:汇集中国乡村研究的优秀人才,提高中国乡村研究的理论和实证水准,促进中外乡村研究的学术交流,推动中国乡村研究的本土化和国际化。

    • ¥22.62 ¥78 折扣:2.9折
    • 译文纪实系列 江城【正版书籍】
    •   ( 3 条评论 )
    • [美]彼得·海斯勒 /2012-02-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我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 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 2001年,也就是这本书在美国出版的时候,一条通往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了,一条铁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没有人坐船去涪陵了。这座城市正在飞速发展着,在过去的二十年,那样一种转型变化的感觉接二连三、冷酷无情、势不可挡正是中国的本质特征。很难相信,这个国家曾经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是19世纪西方人眼中“永远停滞的民族”。 2003年,三峡大坝一期完工后,不断上涨的江水将陆续

    • ¥37.8 ¥132 折扣:2.9折
广告
閺傛壆鐛ラ崣锝嗗ⅵ瀵偓閺冪娀娈扮喊宥堫嚛閺勫酣銆夐棃锟�,閹稿trl閸旂姵灏濆ù顏堟暛閹垫挸绱戠€佃偐娲稿Ο鈥崇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