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六年中,记者刘骁骞曾九次深度探访古巴。在亲历卡斯特罗逝世、奥巴马访古、美古复交等诸多历史事件的同时,他试图记录下古巴的社会气氛和人的状态:从电影学院学生到文学巨匠海明威,从国营冰激凌店到城市里的雪茄厂,从吟游歌谣到音乐剧演出,从菜市场的自由定价到民众出境许可 白卡 的废止 在这个被时光冻结的国度,探索平静表面之下的隐秘、热忱、困境与生机。
从欧洲到美国,从日本到发展中国家,人们曾经期待的 休闲型社会 并未到来, 过度劳累的时代 却开始了。为何生产力在发展,人们却越来越疲于奔命?物质享受越来越丰富,业余时间越来越少。其根源在于社会结构还是个人心理?贫富差距、交通安#全、性别歧视 过劳现象折射出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 本书从全#球化、信息技术、消费社会、管制放松等角度,分析了过劳背后的社会动向,指出现代人的普遍心理特征,并介绍了荷兰、美国以及日本等国家为解决过劳现象而作出的尝试。关西大学经济学家森冈孝二以大量数据、详实案例立论,集十数年研究成果之大成,为我们披露过劳时代的实貌。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如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实现农民稳定增收?如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如何更好地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书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国各地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个典型事例,以权威的视角解读各村镇发生蝶变的原因,系统呈现各村镇在产业发展、培育新业态、乡村治理和建设等方面有特色、有成效的做法,为各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助推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实际的乡村振兴模式。
对自由的阐释(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对法国大革命反思(革命的两个阶段),和对极权主义的预见(对卢梭的反对),这是本书极为重要、影响极为深远的三方面内容。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汇编了贡斯当至为重要的政治论著,包括《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之比较》、《适用于所有代议制政府的政治原则》、《论僭主政治》等,是国内仅有一本贡斯当的政论集,也是一本十分经典的学术著作。 贡斯当是现代自由主义的奠基者,他经历了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的统治以及波旁王朝的复辟,并曾在苏格兰跟随亚当 斯密等英国启蒙思想家学习。他的政治思想,既有法国思想传统中对抽象理念的偏爱,更有英国经验主义政治经验的审慎。在本书所收录的论著中,他赞扬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但对大革命如何收场,提出了自己的
1985年美国社会学界*有权威性的赖特 米尔斯(C.Wright Mill)奖年度作品 儿童群体 他们不能言说,只能被他人言说 的命运可以得到更改吗? 《给无价的孩子定价:变迁中的儿童社会价值》关注的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关于儿童的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过程,即经济上无用而情感上无价的孩子的出现过程。通过透视儿童问题的巧妙视角,作者细腻探讨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儿童死亡的态度的改变、童工立法的斗争、儿童工作的分化过程、儿童保险的推行、儿童意外死亡的赔偿以及儿童的领养与买卖等。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深刻的理论话题,这就是:孩子的社会文化属性,他们在道义上的 无价性 如何在市场机制的重重包围中穿越而出,形成一个非常规的市场,由非经济的标准来规则?从而*终指向一个更为深切的理论关怀:社会如何 大于 市场?
广告恶俗?追随名流恶俗?带手机参加聚会也恶俗?到底什么是恶俗?恶俗与糟糕有何区别?跟愚蠢又有什么关系?如本书所说,恶俗就是弄虚作假、装腔作势却恬不知耻;是餐馆、酒店、电影、电视、大学等各个领域充斥着的虚伪、俗艳和无知;是以丑为美、以假为真、以浅薄为深刻、以愚昧为智慧。 本书延续了《格调》的毒舌写法,通过无情的揭露和入骨的批判,展现出现代文明社会种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业欺诈时代*的特点 恶俗,并剖析了恶俗的本质、根源和未来,尖锐刺耳又不失幽默有趣。虽然极尽嘲讽之能事,作者之意却不在于讽刺挖苦,而是希望借此唤醒大众、反省大众文化,本书因此称得上是一部警世诤言。
《后革命时代的中国》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 讲学社丛书 第二辑,内容以 2010 年著名土耳其裔美国汉学家阿里夫德里克( Arif Dirlik )在清华园为 梁启超纪念讲座 发表的系列讲演为基础扩充而成。德里克教授从 全球现代性 的视角对 20 世纪初尤其是 改革开放 至今,中国知识话语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作了批判性的反思。其所涵盖的主题非常广泛,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到社会学和人类学,再到儒学与国学。在本书中,它们都被理解为进入一个根本问题的共同窗口,即后革命时代的中国思想对文化与历史的调适。 全书共分八讲:前两讲通过厘清现代性、全球性以及历史等基本概念,说明了作者进行反思的方法论,提出我们的认识途径是 全球现代性 的视角;接下来逐次反思过去百年中国的社会史研究、社会学和人类学学科以及儒学和国学等知识领
本书作者莱恩孤身一人居住在纽约这座玻璃牢笼般的城市中时,一种亲密感的缺失状态促使她不断地追问孤独的本质。她从数名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所共同经历的、无法避免的孤独。她以用一种自然流动的叙事方式,将爱德华 霍珀、安迪 沃霍尔、亨利 达戈、大卫 沃纳洛维奇等当代艺术家的生平与自己的反思浑然天成地编织在一起,深入地剖析了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所共同经历的、无法避免的孤独,从艺术、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为读者呈现出孤独的全貌
本书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撰写的一系列文章的汇集,主要阐述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又有何新要求、新特点;新征程上,如何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等等。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喂养中国小皇帝:儿童、食品与社会变迁》的形成源于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资深教授华琛(JamesL. Watson)在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发起的 中国社会饮食消费格局 研究项目。九名作者中包括华琛本人,华琛教授的老同事,六人是华琛先生的弟子,因而论文相互呼应的程度非同寻常,在文集类书籍中实属难得。 全书围绕五个议题铺开而论:一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饮食营养,二是儿童食品产业在中国的兴起,三是国家科学育儿话语,四是全球消费文化对中国家庭生活的渗透,五是饮食变迁伴随的社会认同和价值观变迁。 小皇帝 一词向来被联想到被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但所有作者对此都采取了慎重对待的态度,没有简单粗暴地认定独子女必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或某些固化偏执的行为习惯。作者们将更具有学术价值的讨论集中在一连串的具体问题上。例如,郭于
记者张兴军行走于中印两国之间,目睹真实的印度与国内流传的印度之间的巨大差距。在印期间,他经历了印度的大选,新冠疫情的暴发,中国企业在印度的蓬勃发展;造访了印度社会的各个阶层:从路边小贩、出租车司机、工厂老板,到教师、学者、电影明星,还通过在印华人的视角,提供了一个中国人眼中真实的印度,见证了古老的大国在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下的断裂与新生。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邻国与自己的国家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庞大的人口数量,可观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从中国人眼中看印度,就好似看一面镜子。但是,大多数国人对印度的了解,往往局限于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和来自他人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愈加强大,中国人需要走向世界,并从自己的角度直接观察世界,而不再通过他者
本书描述人类从孤立隔膜的原始共同体、乡村社区到互联网、人工智能基础上的共同体的历史变迁,对整个社会变化历程展开分析,旨在探索人类在时间和空间关系中的网络如何变迁。首先,本书从人们日常的公共空间,如个人或家庭住宅、社区、大型超市展开,进而分析智能手机APP展示出来的各种类似功能,向人们描述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现代人类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其次,本书对人类所经历的传统社会,从最初孤立隔膜的乡村公共空间、社会功能、人际关系、治理模式入手,进而探索现代城市社会生活,以及人们在城市中经历的公共生活、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等一系列体验。再次,在对上述实体公共空间和虚拟空间分析基础上,探索互联网崛起,特别是智能手机崛起基础上人们在虚拟空间中建立起来的各种关系,包括朋友圈等各种虚拟群体的共同
前现代中国社会国情,切入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重要思路。本书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是了解中国与中国人的***经典。 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民俗、文化有很独到的研究,从早年的乡村制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觉与反省都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江村经济》是费孝通1938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时撰写的博士论文,取材于1936年作者在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今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的调查资料,*初以英文发表,题为《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1939年在英国出版,书名为《中国农民的生活》。后以《江村经济》中文名出版。全书分为家、财产与继承、亲属关系、户与村、生活、职业分化、劳作日程、农业、土地的占有
本书基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状况,以中国葡萄酒产业新征程、新要求为起篇,分析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葡萄酒市场新格局,解析葡萄酒产业联动发展、乡村振兴新模式,提出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路径及投资建议,介绍我国葡萄酒产业的技术理论、技术进展和发展实践。本书的出版,可供葡萄与葡萄酒组织、相关单位及爱好者开展学习交流使用,有利于促进产业向生态化、绿色化、智慧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推动乡村兴,提升乡村发展的内生活力。
本书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和经验调查材料,从人口、家庭、社会结构、社会心态、社会治理等不同的角度,全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千年未有之巨变,揭示了中国何以能够通过有效的社会治理应对社会巨变带来的挑战,为理解中国巨变提供了一个窗口。
《浦东开发开放与国家战略推进的关系》一书,分析了浦东开发开放模式的内涵,树立了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核心特征,明确了新常态下浦东开发开放的新定位,包括现阶段浦东发展面临的挑战。该书将浦东开发开放置于顶层设计的高度和国家战略的视角考察,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历代国家领导人思想的全面梳理、概括和提炼,也是对浦东再度面临的历史使命,提高我国在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影响力、话语权的充分阐述和肯定。
数字连接给了每个人连接世界的机会,也让人们的社交从此不同。运用数字媒介,理论上,一个人可以与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人建立联系。即使如此,人们的社交关系依然只有四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工作关系、生活关系。当然,每一类关系都有着异常复杂的维度。删繁就简,《重构关系:数字社交的本质》在每一类关系中选择了四类典型场景,用案例呈现场景,在场景中捋出案例内含的社交关系重构,探讨数字社交带来的社会关系革命——从个体围绕社会的社交转向个体汇聚关系的社交。
庄孔韶教授《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增订本)》一书,是林耀华先生著名人类学小说《金翼》的学术性续本。1986-1989年间,庄孔韶数次回访“金翼”黄村及相关市县镇村,累计十四个月的人类学田野工作,完成了这部混合多种写作手法的学术作品。本书展示了上个世纪20至80年代末中国闽东乡镇社会文化变迁的绚丽画面,其中,基层军政结构、古今关联、理念先在和文化的直觉论是本书特别倚重的创新理论。本书这一携带着完整传承与应变信息,以及重拟“察机”之家族过程的中国样本,应该得到特别的关注,并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寻味。
2013年,荷兰科学家波斯特公开了世界首个实验室制作的汉堡。自此以后,用精心培育的细胞组织生产肉类这一想法就在媒体上呈燎原之势传播开来。《肉食星球》一书对实验室生成的肉类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把人造肉当成未来的趋势,那这意味着什么? 作者本杰明 阿尔德斯 沃加夫特历经五年时间,遍访从事人造肉以及有关未来食物的各色初创公司、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以及从中看到利好的投资人等。他把人造肉当成一片田野,进行了带有人类学色彩的研究调查,也像是在进行 人造肉 的编年史写作(虽然人造肉的历史实在很短)。在本书中,他认为有关实验室培育肉类的讨论已经超越了有关食物的讨论,而延伸到对资本主义和人类日益增长的口腹之欲相互关系的讨论上。 一味满足我们人类对肉食的口腹之欲真的会导致我们自身的灭亡吗?
《中国农村经济评论》收录了与中国农村经济相关的8篇文章。文章从中国粮食安全、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意愿改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几大主要方面,分别论述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国农村发展的重大成就、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农村与城市的发展道路。将具有全面性的、前瞻性的、有广度的、有深度的关于中国农村经济的相关论述写进文章,从现实入手,深入探讨中国农村的未来。
庄孔韶教授《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增订本)》一书,是林耀华先生 人类学小说《金翼》的学术性续本。1986—1989年间,庄孔韶数次回访“金翼”黄村及相关市县镇村,累计十四个月的人类学田野工作,完成了这部混合多种写作手法的学术作品。本书展示了上个世纪20至80年代末中国闽东乡镇社会文化变迁的绚丽画面,其中,基层军政结构、古今关联、理念先在和文化的直觉论是本书特别倚重的创新理论。本书这一携带着完整传承与应变信息,以及重拟“察机”之家族过程的中国样本,应该得到特别的关注,并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寻味。
《晋汾遗踪(民国山西游记)》是“民国分省游记丛书”中的一本,以反映山西历史人文的文章为主,选编了十七篇游记,分为四辑,按自北而南的顺序编排。本书收录的陈垣、傅增湘等人的文章在后来入集时多有改动,一般读者已看不到初版面貌。有鉴于此,本书均按初版照录,以恢复原貌。再如,梁思成的《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通行本是梁氏后来据初版文言本改写的白话文本,内容没有大的变化,文采则远逊。这次依据初版收录,不仅意在恢复其文言面目,更在于藉语言之恢复,使其文采、情怀与看点浑然一体,完整地呈现给读者。此外,本书中还有一批反映乡村和县城的民生状况的文章,是了解民国山西底层生活的鲜活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