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是指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围绕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国人口发展正经历着从数量压力到结构性挑战的历史性转变,发展养老金融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养老金融不仅作为金融 五篇大文章 之一被提出,也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我国养老金融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产品丰富化、服务专业化、形式多元化 成为现阶段的主要特征。在需求和政策的共同推动下,养老金融市场将迎来广阔的发展机遇。本报告从我国养老金融的行业动态、产品谱系、热点专题及国际经验等维度,全面梳理和总结了2023~2024年养老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本报告旨在为养老金融领域的政策监管者、专业研究人员、机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 长护险 )被称为 第六险 ,是国际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抵御失能社会风险的重要制度安排。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但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护险制度,严重影响了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2016年、2020年我国先后组织实施了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长护险试点。本书以29个长护险试点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全面追踪失能老年人长护险制度的地方实践,系统剖析了试点城市长护险政策体系、筹资机制、待遇给付、服务体系及经办监管机制,实证研究了失能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长护险制度的山东实践,引介探讨了德国、日本长护险制度的建设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长护险制度建设发展的原则及重点,以期加强长护险的动态、过程和整体研究,为长护险制度建设发展、
本书为第6本残疾人事业蓝皮书,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指导,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组织,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编撰,全面总结了 七代会 以来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记录了2023年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重大事件、政策进展和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 八代会 后的五年残疾人事业改革发展新思维、新目标;聚焦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贯彻实施、残疾人事业区域协调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对新时代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无障碍社会服务、残疾人权益保障等提出了对策建议;以辽宁、吉林、黑龙江为例,总结了三省在残疾人脱贫攻坚与成果巩固、残疾人就业、基本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推进残疾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提出了对策建议。本书的出版有望为理论界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也能
养老服务发展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回应社会各界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与期盼,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组织养老服务领域专家团队、地方养老服务事业单位等共同编写《中国养老服务发展报告(2024)》。本书通过 总报告 分报告 专题篇 区域篇 四个部分,全面总结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经验做法和成果,研究分析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未来趋势和问题,推动养老服务领域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科研教学人员与其他关心养老服务的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突出的难点痛点问题。本书的出版,将为我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决策参考,为社会公众了解我国养老服务发展情况提供载体。
首先界定养老服务的基本含义,明确养老服务优化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分析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接着简介、分析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养老服务的典型实践,再比较国内外养老发展的不同特点,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和经验。以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调查和分析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情况,立足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有效的养老产业转型和优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中国医疗保障发展报告(2023):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以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为主题,全面、客观地呈现和分析了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现存问题与当前挑战,并对该体系的未来发展之路提出了政策建议。全书包括一篇总报告、五篇专题报告、四篇区域报告与三篇案例分析报告,涵盖了对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的总体评估,以及对职工基本医保制度、居民医保制度、商业健康保险、职业性医疗福利、慈善医疗发展情况的专题分析,同时客观反映了陕西省、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广东佛山市和中山市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建设情况,以及人保公司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北京市惠民保发展、水滴公司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设的案例。
摆脱贫困,是中国人千百年来追寻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对亿万人民的庄严承诺。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解决贫困问题付出了艰辛努力,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减贫进程,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然而,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贫困问题的彻底解决和贫困治理的终结,而是意味着贫困治理重心转向相对贫困。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中国的贫困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又将面临怎样的实践困境?应如何建立立体化、全域化、动态化的长效机制,以缓解农村相对贫困,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是本书努力探索并尝试回答的问题。
本书是《日本健康保险法》《日本国民健康保险法》《日本护理保险法》截至2021年的全文中译本,内容涉及健康保险、国民健康保险、护理保险三类社会保险的运作模式、保障对象、保险给付类型、费用负担、救济措施等问题。《日本健康保险法》于1922年通过,目的在于保护劳动者,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旧《日本国民健康保险法》于1958年颁布、实施,并在1958年得以全面修改。20世纪末,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日本着手制定《日本护理保险法》,《日本护理保险法》于1997年颁布,并于2000年正式实施。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长足发展,并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不断得到调整,对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越来越多的国家日益认识到,社会保障与各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两者构成了现代发展中一枚硬币的两面,因而相互交织,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增长为社会保障奠定了物质基础,而社会保障则有助于稳定经济,甚至往往刺激经济增长。尽管社会保障具有固有的稳定性特征,但围绕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两者间关系的国际辩论是复杂的,并且辩论的结果未得到一致接受。虽然社会保障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国家福利,但不同的方案设计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基于此,本报告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保障作为国家增长和转型进程中之不可或缺要素的重要性。重要的是要阐明社会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了解产生影响的渠道,以限度地实现积极的互动。本报告深入探讨了过去一个世纪的全球经验,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