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编辑校对实用手册》是为从事期刊编辑校对工作的同志编写的实用工具书,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从文字、词语、语法、标点、数字、量和单位、版面格式、常见知识性错误等八个方面谈了编校的一些基本规范;下编主要收录了在编辑校对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有关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规范。本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既可以作为编辑校对人员的案头书,也可供一般读者使用。阅读它,有助于读者规范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水平和规范意识。
《文中象外》由艾俊川所著,本书收录19篇考据文字,有一些是对所谓“定论”、“常识”的重新审视之作。内容可分二大类:一是中国书史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作者尝试更多利用古代印刷技术映印在书籍版面上的工艺特征来解决问题,强调“图象”在版本考据中的作用;二是辨析若干古代词语的语义。这些词语以往多因误读导致真实意义被掩盖,需要通过对其内涵的细致分析来揭示真义。
《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明代商业出版研究》借鉴“新文化史”的研究范式,以传统的历史学的方法为基础,综合分析各种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尽可能客观地展现明代商业出版面貌的同时,借鉴传播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探讨商业出版在社会和文化变迁中的作用。详细阐述并分析了明代商业出版兴盛及其背景和原因、明代商业出版中心、明代商业出版的主要品种、明代商业出版的经营状况、明代商业出版与社会和思想文化变迁等。
《期刊编辑校对实用手册》是为从事期刊编辑校对工作的同志编写的实用工具书,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从文字、词语、语法、标点、数字、量和单位、版面格式、常见知识性错误等八个方面谈了编校的一些基本规范;下编主要收录了在编辑校对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有关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规范。本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既可以作为编辑校对人员的案头书,也可供一般读者使用。阅读它,有助于读者规范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水平和规范意识。
《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明代商业出版研究》借鉴“新文化史”的研究范式,以传统的历史学的方法为基础,综合分析各种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尽可能客观地展现明代商业出版面貌的同时,借鉴传播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探讨商业出版在社会和文化变迁中的作用。详细阐述并分析了明代商业出版兴盛及其背景和原因、明代商业出版中心、明代商业出版的主要品种、明代商业出版的经营状况、明代商业出版与社会和思想文化变迁等。
这是一部用图片形式回顾中国长达三千年出版史的专书。当编者收集编辑这些图片时,就像在一座长长的出版历史与文化的画廊中漫步。 这里充满了独特而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闪耀着我们中国人在几千年的出版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惊人才华。这些既是中国出版自身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出版留给后世的宝贵文化遗产。
本书除了介绍“商务”、“中华”、“世界”、“大东”、“开明”等有较大名气的书局,或有着自身明显特色的书局的出版标记外,还顾及到其他,并没有取大而舍小,并没有舍去那些并不起眼、但很有特色的出版标记。同时,兼顾搜集除上海之外地区的出版机构的出版标记,数量也很可观。《民国出版标记大观》由张泽贤著。
《十六—十九世纪中国出版研究》属于文献传播研究的范畴,以16—19世纪的中国出版为研究对象,所论各题大都属于开创性质,无论是对明代杭州府私人出版机构数量的考论,对晚明科举与出版业关系的阐发,对《嘉兴藏》资料的排比,还是对清代满文出版的研究,对海关造册处与中国近代出版的探讨,都能发人所未发,踏踏实实做实证研究。《十六—十九世纪中国出版研究》作者章宏伟坚持使用手资料,注重文物与文献的结合,经过认真的考据,从浩如烟海的材料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凭资料阐发虽然有些琐细,结论或许还可讨论,但都是实学。
本书除了介绍“商务”、“中华”、“世界”、“大东”、“开明”等有较大名气的书局,或有着自身明显特色的书局的出版标记外,还顾及到其他,并没有取大而舍小,并没有舍去那些并不起眼、但很有特色的出版标记。同时,兼顾搜集除上海之外地区的出版机构的出版标记,数量也很可观。《民国出版标记大观》由张泽贤著。
出生于浙江湖州的梁希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林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这一本梁希先生传记,选取了他人生的一些重要阶段和非凡经历,集中展示他孜孜以求从事林业科学研究与教育,矢志不渝地追求真理追求光明,不顾年迈不辞辛劳地谋划新中国林业事业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