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只是近三年来《新京报 书评周刊》发表的极少一部分封面报道文章,书里的所罗门 诺瑟普、托尔金、爱丽丝 门罗、谢默斯 希尼、黄永 玉、薛忆沩、余华、莫言、陈忠实、彼得 海斯勒、木心、特朗斯特罗姆、王安忆、马尔克斯这14位文学家,也只不过是极少一部分我们曾经关注过的引“渡”人。但是,他们来过,闪亮过。这些文学家在人类群星璀璨的天空里,虽然很可能只是一颗颗小小的流星,但是,读一读他们的故事,品一品他们的思想,至少可以让你“渡”一段小小的美好时光,到雾霾之外的清新世界里去。
这部集子,是先有了副标题,继而苦思冥想,才安了正标题。副题很明确。“出版三思录”,谈的都是出版方面的问题。而且都不是随意而谈,是一思,再思,三思,有感而发,言之有物,自信还算有一点儿新意,真意,有几篇甚至还可以说有点儿深意。这次奉命(下文再说)整理成集,重读了一遍,自我感觉还不过气。正标题为什么叫“边缘的眼光”呢?这得解释一下。我原先工作在广西,相对于京津沪杭,广西属于边疆,属地处于边缘;我原先虽说当过几年出版社的总编辑,可是早就退休,身份自然属于边缘;更内在一点儿的意思,是我从没有身居要职,手握生死予夺的决策大权,所言,所说,所写,别人可以听,也可以置之不理,更是一种边缘的角色。然而,我并没有自怨自艾。相反,还有一点儿自得。每日里照样读书,思考,有了感受,三思而后发,也写点儿
新闻界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如今的记者要想从容应对,仅仅掌握基本的写作知识是不够的。对于渴望在各种话题、不同市场上取得成功的自由撰稿人和新闻专业学生,纳维德·萨利赫著的《新闻写作的艺术(精)》提供了有效指南——无论你所面对的是纸质市场还是网络市场。从调研、采访,到写出特稿、评论、消息、博客文章,本书的一站式指导将为你解开写作的奥秘,帮助你创作出有趣、有料的作品。通过阅读本书,你将学会: 写出连贯、缜密、简洁的文章。 为想要创作的文章选择合适的结构。 将叙述与事实天衣无缝地编织进文章中。 用近期新的社交媒体打造你的自由职业平台。 像专业人士那样推销你的创意。 发展与编辑的职业关系。 现代新闻写作可能是一个复杂而充满挑战的领域,但有了本书的陪伴,你将顺利地完成这段旅程,不仅能创作出引人人胜、
龙井瑢编著的《新媒体时代的版权与技术》从技术发展对版权影响的角度,回顾了版权在300年的历史发展中所遭遇的重大技术革新的冲击,以及版权法核心制度――合理使用如何辗转腾挪并突围成功而形成当前的格局。在此
编辑出版学是传播科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是人文社科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新兴的独立学科。本书是作者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为在大学编辑出版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编写的学位课程教材,是四川大学出版社即将推出的“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系列”中的本。它不仅较集中地体现了我们对学科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注重实用性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性。全书共分十四章,主要依照编辑出版活动的工艺流程来安排各章内容,如主要章节有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校对、图书的整体设计、图书的印制与装订、发行与营销等。注重新理论、新观点的介绍,对期刊、电子出版物、贸易、著作权等设专章讲授。各章后附有出版业的实践案例,供学生课堂上讨论;各章末列有思考题,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本章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