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 中华译学馆 出版史系列 。施普林格出版社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出版社之一。本书用生动文字和大量图片结合的方式讲述了施普林格出版社从诞生、发展到在逆境中绝处逢生的历程,完整地展示了施普林格从一个家族出版社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知名科学出版社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示了一百多年来德国医学、机械、工程、电气等科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其中交织着施普林格在一战、二战中不畏艰难险阻组织科学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的精彩故事。哈格尔、西门子、波尔、阿尔茨海默、弗洛伊德、爱因斯坦 各个领域的科学巨匠的著作,都在施普林格的出版下,影响了世界。施普林格掌门人在二战中与德国纳粹 斗智斗勇 ,施普林格出版的大量科学图书在战争中又被美国人公开盗版,大量鲜为人知的出版历史第一次被介绍给中国读者。书中还展现了德国出版社
本书是《华尔街日报》特稿内部培训实战教材。无论 你想成为卓尔不群的 媒体 记者,写出 有 新闻价值 又不失 故事性 的 一流作品 。还是 你想在文字工作中超凡脱俗, 让 自己 的 写作 起伏跳跃 又 不落俗套, 再或者你想通过讲好故事实现有效地激励、说服与影响, 你 都 应该阅读这本书。 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范用是我国名重一时的出版人,他曾策划出版了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傅雷家书》;他也是我国著名的杂志人,曾创办了《读书》、《新华文摘》。本书讲述其从事出版事业的经历。范用先生1938年春入读书生活出版社做练习生。抗战时期,曾在桂林、重庆任读书出版社分社经理等职,1946年秋调上海读书出版社工作。1949年8月调北平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以后在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出版局、新华书店总管理处、人民出版社工作,历任科长,期刊出版处副处长、秘书室主任、历史编辑组组长等职。1959年起先后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二届理事。1985年底离休后,仍在编稿、写文章、给出版社推荐稿件、设计封面,乐此不疲。
以《中国国家地理》创刊近70年、改名20年成长发展的经历,以中国媒体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进步为背景,解读分析如何做大做强科学传媒,融合创新,增强影响力,服务公众。通过回顾《中国国家地理》这些年来的发展,一方面帮助团队归纳总结品牌、企业的宗旨、理念,提高对自身的认识,另一方面以《中国国家地理》为案例,分析20年来中国科学传媒的成长,以及面对新媒体冲击的应对。本书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研究者对《中国国家地理》品牌的兴趣和了解需求,为中国科学传媒的整体发展和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服务于国家加强文化建设的大形势。
全书追溯中文近代报刊的起源和发展轨迹,挖掘了大量散佚于英、美、日和香港等地珍贵的报刊原件、翻版和抄本,去伪存真,纠正了自1927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问世以来,报史专著不少错误的记载和 定论 。内容论及1815-1874年60年间中文报刊的变化,清晰地勾勒了中国近代报业萌芽与成长期的特征,为这一领域的补白之作。 本增订新版添加了作者十余年来与两岸三地学者交流的经验与心得: 我对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的若干思考和体会 的长篇自序,并增录了作者对新发掘的《香港华字日报》早期大量原件解读的篇章。
中国新图书出版业可分为两个时期:1840-1949年,1949年至今。本书内容只涉及前一时期,旨在讨论中国新图书出版业的形成其文化贡献。 中国新图书出版业是本国悠久的传统出版业的基础上,受到西方新式出版技术、制度的剌激与影响,逐步形成、成长起来的,并对社会文化建设作了很大的贡献,如西书译述,古籍出版,教科书、丛书和工具书的出版等。
清代是中国古代出版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江苏特殊的区位优势、经济条件、政治影响和文化积淀,确立了当时江苏全国文化中心和出版中心的地位。 清代江苏出版业走在全国前列,体现在官刻、私刻、坊刻三个系统并驾齐驱,各有特色。官刻方面,产生了《全唐诗》《全唐文》等官修善本;私刻方面,出现了毛氏汲古阁、席氏扫叶山房等影响深远的私人出版机构;坊刻方面,南京、苏州、扬州等地书坊云集,盛行不衰。清代江苏刻书总量庞大、种类丰富、制作精良,将传统出版技术推向新的层次并采用新的出版技术,开始向现代出版业转型。 本书对清代江苏出版史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分官府刻书、书院刻书、佛寺道观刻书、私家藏书与刻书、书坊刻书、各类出版物、出版技术、图书经营管理等不同专题,广采官书、方志、碑刻、笔记、年谱、书
范军主编的《2015-2016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精)》是一本全面深入研究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对当前出版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未来出版产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同时也提出了促进出版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作为研究出版产业发展的专题性*作对我过出版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国书业年度报告》是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原中国图书商报)自主编辑的关于中国出版业与传媒新媒业年度资讯集成性品牌出版物。该报告自2009年编辑出版以来,以其权威视角、专业品质、产业深度、案例实务、市场营销、贴近一线的特色,成为独具一格的年度性报告体出版品,深受业内外欢迎,成为各地图书馆采配同类出版物的*。 本年度报告继承了连续6辑报告的原有品牌栏目,同时,做了新的调整,主要是不再收录“华文与世界出版”板块(将另行编辑出版),同时加大了新媒传媒的板块内容,兼顾了文化创意产业、印业的内容。既具有历史存照性,又具有案例参考性,值得阅读产业、传媒产业和创意产业界等人士典藏。
辽宋夏金时代正值我国出版业的黄金时期,女真人建立的金政权继承了辽与北宋已有的出版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为推动我国北方地区出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对元朝的出版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目前学界对于金代图书出版的研究尚存在许多薄弱的地方,无法全面地认识金代的图书出版。并且现有研究成果*多地集中于金代图书印刷的研究,有关金代图书编纂、金代刻书地点、金代图书的流通等问题还需进行深入探讨。李西亚创作的《金代图书出版研究》在积极借鉴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和广泛搜集**手资料的基础上,首次从出版的各个流程上对金代图书出版进行了整体的深入研究。
《2019-2020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中国出版蓝皮书 2018-2019年度的研究成果,延续了历年来的研究特点和内容。本书由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出版业大事记等五大部分组成。总报告以 融合创新,协调发展 为主题,全面梳理了2018年中国出版业发展概况,并对中国出版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进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建议。分报告对图书、期刊、数字出版和印刷业、出版发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专题报告通过出对版业典型事例和发展新动向的研究分析,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新亮点、新发展和未来趋势进行了阐述。本书还梳理了港澳台的出版业发展情况,并整理了2018年中国出版业大事记,全面回顾和梳理了2018年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出版业发展全貌。
本书是《华尔街日报》特稿内部培训实战教材。无论你想成为卓尔不群的媒体记者,写出有新闻价值又不失故事性的品质作品。还是你想在文字工作中超凡脱俗,让自己的写作“起伏跳跃”又不落俗套,再或者你想通过讲好故事实现有效地激励、说服与影响,你都应该阅读这本书。“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本手册是国内专门针对一个学术品牌和图书品牌的编写、编辑出版、评价而制定的指南与规范,是皮书乃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报告的研创者、编辑、出版者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