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华尔街日报》特稿内部培训实战教材。无论 你想成为卓尔不群的 媒体 记者,写出 有 新闻价值 又不失 故事性 的 一流作品 。还是 你想在文字工作中超凡脱俗, 让 自己 的 写作 起伏跳跃 又 不落俗套, 再或者你想通过讲好故事实现有效地激励、说服与影响, 你 都 应该阅读这本书。 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本书属于 中华译学馆 出版史系列 。施普林格出版社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出版社之一。本书用生动文字和大量图片结合的方式讲述了施普林格出版社从诞生、发展到在逆境中绝处逢生的历程,完整地展示了施普林格从一个家族出版社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知名科学出版社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示了一百多年来德国医学、机械、工程、电气等科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其中交织着施普林格在一战、二战中不畏艰难险阻组织科学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的精彩故事。哈格尔、西门子、波尔、阿尔茨海默、弗洛伊德、爱因斯坦 各个领域的科学巨匠的著作,都在施普林格的出版下,影响了世界。施普林格掌门人在二战中与德国纳粹 斗智斗勇 ,施普林格出版的大量科学图书在战争中又被美国人公开盗版,大量鲜为人知的出版历史第一次被介绍给中国读者。书中还展现了德国出版社
范用是我国名重一时的出版人,他曾策划出版了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傅雷家书》;他也是我国著名的杂志人,曾创办了《读书》、《新华文摘》。本书讲述其从事出版事业的经历。范用先生1938年春入读书生活出版社做练习生。抗战时期,曾在桂林、重庆任读书出版社分社经理等职,1946年秋调上海读书出版社工作。1949年8月调北平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以后在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出版局、新华书店总管理处、人民出版社工作,历任科长,期刊出版处副处长、秘书室主任、历史编辑组组长等职。1959年起先后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二届理事。1985年底离休后,仍在编稿、写文章、给出版社推荐稿件、设计封面,乐此不疲。
以《中国国家地理》创刊近70年、改名20年成长发展的经历,以中国媒体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进步为背景,解读分析如何做大做强科学传媒,融合创新,增强影响力,服务公众。通过回顾《中国国家地理》这些年来的发展,一方面帮助团队归纳总结品牌、企业的宗旨、理念,提高对自身的认识,另一方面以《中国国家地理》为案例,分析20年来中国科学传媒的成长,以及面对新媒体冲击的应对。本书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研究者对《中国国家地理》品牌的兴趣和了解需求,为中国科学传媒的整体发展和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服务于国家加强文化建设的大形势。
全书追溯中文近代报刊的起源和发展轨迹,挖掘了大量散佚于英、美、日和香港等地珍贵的报刊原件、翻版和抄本,去伪存真,纠正了自1927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问世以来,报史专著不少错误的记载和 定论 。内容论及1815-1874年60年间中文报刊的变化,清晰地勾勒了中国近代报业萌芽与成长期的特征,为这一领域的补白之作。 本增订新版添加了作者十余年来与两岸三地学者交流的经验与心得: 我对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的若干思考和体会 的长篇自序,并增录了作者对新发掘的《香港华字日报》早期大量原件解读的篇章。
本书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世济民等,都在论述之列。强烈地表达思想,内容丰富自是罕见。
中国新图书出版业可分为两个时期:1840-1949年,1949年至今。本书内容只涉及前一时期,旨在讨论中国新图书出版业的形成其文化贡献。 中国新图书出版业是本国悠久的传统出版业的基础上,受到西方新式出版技术、制度的剌激与影响,逐步形成、成长起来的,并对社会文化建设作了很大的贡献,如西书译述,古籍出版,教科书、丛书和工具书的出版等。
《国家社科基金丛书·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对报业发展理念和创新实践的审思与解读》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与改革创新问题研究”的终成果。《国家社科基金丛书·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对报业发展理念和创新实践的审思与解读》以核心竞争力基本理论为轴心和框架,寻找其同报业竞争与发展问题密切相关的*契合点——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结合报业特性和中外报业(传媒)集团的实践,概括出报业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深入探究其形成的机理及功能作用,紧密联系国内报业集团改革创新的实践,对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进行了剖析,解读其独特价值及其在培育与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国家社科基金丛书·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对报业发展理念和创新实践的审思与解读》
上海图书馆编著的《近代中文报申报》是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为纪念《申报》创刊140周年、史量才接办《申报》100周年而编撰的著作。《申报》创办于1872年,但正式见之于专著介绍与评论的文字始于1917年姚公鹤所著《上海闲话》中的《上海报纸小史》中。之后随着《申报》影响的不断扩大,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系列著作中有关《申报》的论述日趋多见。当1949年5月《申报》停刊后,学术界对于《申报》的研究只见于少数几部新闻报刊史著作,专题论文的数量屈指可数。
《中国书业年度报告(2011-2012)》(作者孙月沐)包括了不能眼睁睁看着实体书店一个个倒掉;新华发行集团转折与博弈;2011实力版图三大出版产业格局;*出版数据凸显产业大势;2011新媒体5大主力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是《华尔街日报》特稿内部培训实战教材。无论你想成为卓尔不群的媒体记者,写出有新闻价值又不失故事性的品质作品。还是你想在文字工作中超凡脱俗,让自己的写作“起伏跳跃”又不落俗套,再或者你想通过讲好故事实现有效地激励、说服与影响,你都应该阅读这本书。“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范军主编的《2015-2016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精)》是一本全面深入研究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对当前出版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未来出版产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同时也提出了促进出版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作为研究出版产业发展的专题性*作对我过出版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