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19300多个上海话词汇,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习见、习用的词、短语、熟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分为26类,包括天文、地理、节令、交通、娱乐、体育、助词等,按照词义归类编排,全部采用汉语拼音拟音,注释简洁明了。词典里收录的词汇不论新老、无谓雅俗,都有囊括。 光盘内容包括《上海话900句》、《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老派)、《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新派)。
《广州话正音字典:广州话普通话读音对照》是一广州话正音字典。由粤港澳三地粤方言专家共同审订广州话标准音读,采用国际音标标注广州话语音,正文按部首笔顺编排,备有部首检字表。...
本书属于 浙江省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第二辑) 。本书简要描写江山方言的声韵调、连读变调、文白异读、小称音变等,以国际音标标注1000个汉字的老派与新派读音,收集1200条方言词及50个语法例句;语料方面既有规定内容的《牛郎和织女》长篇故事,又有广泛流传于当地的童谣、谚语、俗语、歇后语、谜语、传说等口头方言文化作品,还有即席讲述的反映当地文化风俗的自然话语,具有十分珍贵的方言语料价值,所有方言文化的内容均有对应的方言转写及普通话译文,同时还以二维码方式附有音频及视频。
本书以清代满语言文字研究为主要内容,主要涉及清代满语及满通古斯诸语关系研究,以及清代遗留的严重濒危的满语口语研究等。本书由清代满文文字研究、清代满文词典与词汇集及其研究、清代满文文献资料的翻译注释及学术研究价值、清代满语满文使用关系和特殊用语及地名研究、清代满文文献资料的考证及分析研究等课程内容组成。
自1993年以来,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差不多每隔两年召开一届,第十二届研讨会于12月3日、4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中文堂举行。此次会议既继承历来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求真务实的传统,又在客家方言比较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拓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在以往研究相对薄弱的客家方言语法、客家边界方言点、海内外客家方言文献、客家方言有声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丰富了客家方言研究的内涵,为新形势下客家方言的调查研究开辟了新路。本书选取了该次研讨会的40篇论文,内容涉及客家方言的田野调查研究成果,以及客家方言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成果,既有共时层面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研究,又有历时层面的客家方言发展演变规律的探讨,材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粤语语法讲义》以简约、明晰的语法框架,介绍粤语语法的特点,较连贯,有系统,方便初学者、有志者掌握。全书分为四篇:“导论篇”介绍基本定义和研究方法。“词法篇”介绍粤语词类和构词法。“句法篇”重点分析约四十个助词,还论述具粤语特色的框式结构。“理论篇”从核心部分和边缘层次探讨粤语语法问题,显示粤语独特之处。全书文字浅易清晰,对专门术语都有所说明,例句翔实。
本书稿为 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是通论汉语衔接的学术专著。书稿通过对汉语语篇的历史回顾,在注意逻辑的严谨性、研究的细密化、重视实证方法运用以及不回避语篇语言学研究中存在争议问题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汉语语言衔接的各方面内容,主要包含汉语语义衔接、句式衔接、语音衔接、语篇衔接四个板块,旨在揭示汉语语言衔接的连贯规律。
作为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语言中心课题之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参考语法研究系列丛书:现代维吾尔语参考语法》经课题组成员几年的努力现已编写完成。应该承认,当我们刚开始做本课题时,对“参考语法”这一概念本身的理解还不太明确,但经语言中心的指导以及我们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其他语种已经出版发表的各种参考语法书,最终明确了我们的课题性质。那就是,尽可能地把维吾尔语所有的共时特征及语言现象按一定的体系和顺序一个个描写出来,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