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学习现代汉语动词的工具书,是一部学习型词典,主要供初级以上汉语学习者使用,共收录现代汉语常用动词l652条,其中单字动词255条。 本词典的主旨是以真实的例句展现动词的意义和用法。 动词是语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要掌握一个动词,不仅要理解它是什么意思,还要明白它在语言中是怎么使用的。如果不明白动词的用法,往往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它的意义,因为动词的意义要通过它的用法得以体现,甚至可以说,用法就是动词意义的一部分。 要描述动词的意义和用法,不能只靠解释和说明,还要有恰当的用例。动词的用例应该是句子,因为动词是句子的句法和语义中心,动词意义和用法的基本表现是它能形成什么样的句子。 本词典用语句模式来描述一个动词能形成什么样的句子。语句模式体现句子的句法语义框架,例如,“赠送”的语句模式有“
本书把认知语言学与认知神经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语言在线加工的新观点和新思路,业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本书适合认知科学、语言学和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教师,以及对这些领域感兴趣的相关人士阅读。
本书和《文言虚词》稍有不同,讨论的范围比较广泛,有时也较深入。因为例句有译文,初学者也还可以看得懂,想深入一层研究的也用得着。本书选择了百多个虚词,虚词中的多音词附于主要虚词之下。虚词的用法,不仅限于常见的;比较难解的,或者容易误会的,也顺便讲清楚。一个虚词有几种意义和用法,尽可能作明确的交代。 这本书有些提法和用语和我过去的书有所不同,我将另写一本书来论述它。因为本书只讲虚词 ,不是全面讲语法,更不讲语法理论,不便涉及。
本书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教授的代表作,是一部可供语篇分析参照的语法理论巨著。它建构了一种语法体系,阐述了现代英语的口笔语语篇。 本书所依据的理论就是作者自己创立的系统语法。不过,这里的宗旨并非系统理论本身,而是系统的输出部分。它之所以称为功能语法,是因为它是为探讨如何使用语言而设计的:探讨个体怎样依据所表达的意义从可资利用的句法结构和词汇中作出选择以及为什么作出这些选择。事实上,韩礼德教授是要详细确立功能语法分析的基本原则,而读者可以据此分析语言使用的任何一种语境,诸如教育语境、发展语言学语境、人种学语境或文学语境。 这是一部实用教程、一种针对各类语篇的描写和分析工具。它又是一部令人振奋之作。在将理论应用于语言分析的过程中,它提供解释,主旨高远,并对不时出现的复杂现
汉语单复句格局之所以成为问题,主要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印欧化理论无法容纳汉语流水句的事实。就“结构观”而言,汉语流水句不像印欧语一样具有主谓结构、谓语中心;就“范畴观”而言,汉语流水句不像印欧语一样可以分出小句和句子、单句和复句、并列复句和主从复句。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研究转向——由“单复句”转向“流水句”。本书着重评述:一、单复句学说的源流,介绍单复句学说发展过程中值得重视的十三种论说,并从中评辨“局部改良”与“全面改革”两条路;二、单复句学说的困境,指出单复句研究的种种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划分困境,这一困境本质上指向的是汉语的句子观问题;三、从跨语言的角度看单复句问题,指出句子层面的种种划分问题具有跨语言的差异性以及理论的特设性,但也存在某些重要的基础性共识;四、流水句
本书分析了词汇隐喻理解的特点和原则,影响隐喻理解的文化、语境等因素;然后,阐述隐喻的翻译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了解语言中的隐喻,就像打开了通往另一种文化的窗户,能更好地了解语言中体现的文化和思维。翻译是文化交流的桥梁。然而,译无定译,在具体的实践中隐喻的翻译应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的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最有效的交际效果。 本专著注重例证,论例结合,力求对读者有切实帮助。本书的特点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知识性体现在作者通过对称谓、数字、动植物、歧视语、人物、国名、新词语、人体词、饮食、视觉以及大量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的研究来介绍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现象和特征等大量知识;趣味性来自于中英文化的差异,即中国文化与英美澳国家文化的强烈反差所产生的趣味;
《功能语法导论》是M.A.K.Halliday介绍功能语法理论的经典学术著作,自1985年版出版以来,就成为外许多大学讲授功能语法的基本教科书。本书是M.A.K.Haliday与ChristianMatthiessen对第二版进行广泛修订后推出的第三版,与上一版相比,第三版的更新主要体现在: 1.增加了系统网络的内容。语言是系统的系统。作为功能语法的主要支柱,系统语法的内容在第3版获得凸现。 2.从小句描写走向语篇分析。系统功能语法不同于以句子为描写对象的形式语法或转换生成语法,它把语篇作为分析目标。 3.基于语料库的论述。韩礼德对语料库的研究外感兴趣,也一直试图把这个领域的内容用到他的语言研究中。 4.理论的修订与扩展。第3版在章节安排上进行了调整,加减少了句子成分的内容,为系统网络和语篇的描写和分析提供了空间。
本书是学习现代汉语动词的工具书,是一部学习型词典,主要供初级以上汉语学习者使用,共收录现代汉语常用动词l652条,其中单字动词255条。 本词典的主旨是以真实的例句展现动词的意义和用法。 动词是语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要掌握一个动词,不仅要理解它是什么意思,还要明白它在语言中是怎么使用的。如果不明白动词的用法,往往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它的意义,因为动词的意义要通过它的用法得以体现,甚至可以说,用法就是动词意义的一部分。 要描述动词的意义和用法,不能只靠解释和说明,还要有恰当的用例。动词的用例应该是句子,因为动词是句子的句法和语义中心,动词意义和用法的基本表现是它能形成什么样的句子。 本词典用语句模式来描述一个动词能形成什么样的句子。语句模式体现句子的句法语义框架,例如,“赠送”的语句模式有“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按照传统语法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以词法、句法为纲,以丰富的近代白话作品为对象,以大量的原始例句为语料,用历时对比、共时描写、归纳等方法,揭示了近代汉语语法中词法、句法的独特现象。
《语义的分析与认知》是一部语言学专著。 《语义的分析与认知》作者韩宝育从语义学的角度切入,分别从语言与语义系统、语义的生成过程、语义分析的基本单位、语义的静态系统与构成、语义的动态系统与理解、语义表达的条件、语义的演化与流变、语义内容的类型分析、语义现象的考察与认知、语义认知的价值、层次与局限等方面对语义学作了系统的论述。
本书共收小学、中学、大学现行语文课本中的成语、典故及少数近似成语的词组和常用熟语2269条。每个条目一般包括拼音、述源、解释、同义、反义、辨误、例句七个方面或其中的部分内容。通过对各条成语、典故渊源流变的考索和同义、反义、正误的比较,帮助读者全面、准确地理解并正确运用所学成语、典故。这是一部体例新颖的成语、典故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