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有益于写作的基本知识,这三者的结合是重多语言学家和逻辑学家都想实现的愿望。基于此,《逻辑 语法 修辞(第2版)》做了些尝试,把逻辑、语法和修辞结合起来研究。这样,从逻辑方面说,既可以把逻辑应用于语言来研究,也可以从语言概括出逻辑来研究;既可以用传统逻辑方法,也可以用现代逻辑方法来研究;还可以从不同学科中结合语言表达的实际,寻找结合点,进行规律性的探索。
朱德熙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朱先生的《语法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法答问》、《语法丛稿》等论著是科学的汉语语法理论的经典,是指引编者周国光和张林林进行汉语语法研究的指南和灯塔。这本《现代汉语语法理论和方法》是周国光和张林林多年来学习朱德熙先生论著的心得和体会。书本阐述了现代汉语语法的理论及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的理论,现代汉语词类理论,句法同构理论和句法结构系统,关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理论,句法结构二重性理论,关于指称、陈述、修饰的理论,汉语语法本位理论,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语义格分析,语义属性分析,语义指向分析。
手语是聋人的语言,手语对聋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手语是用手势、姿势等动作来向聋人传达观点、传授语言和词汇的工具,它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帮助。从聋人社会产生的时候起,手语就对聋人产生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手语的影响也愈来愈大。在聋校,手语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工具之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聋生通过使用规范的手语回归主流社会,达到学习书面语的目的,是摆在广大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使聋生能够通过学习手语达到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配合聋校语文教科书,1999年、2000年由苏州市盲聋哑学校牵头组织编写了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两本《聋校手语词汇手册》。这两本手语词汇手册,由于编写贴近聋校教材的实际,且使用方便,因而一出版就得到了广大聋校师生的欢迎。由于种种原因
词类问题是语法研究的核心问题,动词和名词则是词类研究中*重要的部分,对二者及其关系的看法,直接影响着研究者对语法研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的认识,如名词的界定问题、兼类问题、遵守扩展规约的问题、主谓结构的性质问题等,进而影响着研究者对整个汉语语法体系的构建。本书对前人的词类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梳理,说明了研究中很多根本性问题之所以一直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根本原因在于比照印欧语建立的 名动分立 的词类模式不适合汉语研究。而从 名动包含 的词类格局出发,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形式语义学是逻辑与语言交叉研究的产物,是在逻辑框架内构建的关于自然语言的语义学。形式语义学根植于逻辑学、哲学、数学、语言学等好几个学科,其显著特征是运用逻辑和数学的形式化方法去研究自然语言的形成规律。高芸编著的《形式语义学研究》介绍了经典形式语义学理论的两个重要代表一一塔斯基真值语义理论和蒙太格语法,描述了动态语义学理论一一话语表现理论,着重探讨了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对汉语复句、句群研究与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本书用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对汉语话语语义进行分析,为汉语形式化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希望更多的汉语语义问题会得到更妥善的解决 显示部分信息
本书分为“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成语中容易用错的字”两个部分。其中,“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分为多音误读、声旁误读、形近误读三个板块。“成语中容易用错的字”分为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误用;字形相异,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误用;字形相近,读音不同的字误用三个板块。各部分按照成语首字笔画排列,笔画少的在前,多的在后。笔划数相同的,按照起笔笔形横、竖、撇、点、折的次序排列。 本书共计收录易错成语1000余条,由于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可能也是容易用错的字,所以前后两个部分会有少量重复的成语词头出现,但是侧重点或者辨析的字词会有所不同。
转喻作为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分布于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包括音位、词义、语法、语篇、语用等),但语法中的转喻研究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其研究成果较为零散,未成体系。有鉴于此,吴淑琼编著的《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为基础,尝试把语法转喻视为概念转喻的一个分支,从理论构建和语言事实分析两个方面,对其加以系统探讨和阐发,旨在揭示隐匿于语法结构背后的认知机制,丰富和拓展概念转喻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范围。《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主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语法转喻的含义和本质特征;二是语法转喻的运作模式;三是语法转喻在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体现。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 ,对语法转喻的定义、动因、本质特征、功能、始源的实现方式等进行了系统描
本书是作者所构拟的“古代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尝试和实践。全书分为四章,包括字和词、词类、词组-熟语-固定格式、句子。建立古代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远非笔者的学力和智力所能毕其功的,但是,笔者也愿作这方面的“食蟹者”路是前者出来的。
《 元曲选 状态词用法词典》是专书的专类语词词典,收录并解释了《元曲选》原文中1300多条状态词的结构、意义、用法、语音变化等。书中的状态词包括拟声词、拟态词、状态动词和状态形容词。本词典所收条目首先按词条的音节排列,分为《元曲选》双音节状态词、《元曲选》三音节状态词和《元曲选》四音节状态词三个部分。每一词条下一般由意义、用法、相关词语、语音构拟、按语五个部分组成。其中,意义和用法是所有词条的内容。本词典有两大特色:一是穷尽性的计量统计。每个词条在《元曲选》中的出现有具体的统计数据;每个词条下的每个义项的使用频率有具体的统计数据;每个词条下的每种用法的使用频率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二是运用 变形重叠 的理论分析了部分状态词构成过程中的语音变化。
本书是作者朱莹在吉林省集安市榆林镇做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一部专著。作者从语音和词汇入手,对榆林镇话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认为榆林镇话应归入胶辽官话,它是包围在东北官话和胶辽官话盖桓片之中的一个方言岛,它与辽宁省的庄河方言和山东省的蓬莱方言属于同一语源。《集安市榆林镇话语音词汇研究》分为语音和词汇两个部分=在语音部分,作者对榆林镇话的语音系统及语流音变进行详细的描写,把榆林镇话语音与中古音、普通话及其周边方言进行历时和共时的比较,从中理出榆林镇话的方言系属。在词汇部分,作者从构词特点、词义特点、功能特点、儿话特点等角度对榆林镇话的词汇进行了考察,收集整理出《榆林镇话词汇表》,共收词语2599条。
《 南村辍耕录 词汇研究》是语言研究学者徐朝晖博士对陶宗仪的著作——《南村辍耕录》词汇的综合性考察。作者除了对词汇本身做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还对陶宗仪的生平经历、创作著述、成就及特点做了详尽论述,对《南村辍耕录》的词频做了统计和分析,通过词汇反映元代的社会状况。因而本书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为语言学、历史学研究提供一份资料。
本书可以看作《汉语的语词理据》(商务印书馆,2001)的姊妹篇,它们是从不同的侧面关注理据和内部形式问题的。《汉语的语词理据》主要从内部形式的视角考察理据,此书则着重从理据的视角考察内部形式;前者落脚于理据,后者落脚于内部形式。作者希望这两本小书能够相辅相成,形成互补。 关于语词的理据和内部形式,尤其是关于复合词的内部形式及其游戏规则,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作者希望抛砖引玉,唤起更多的同人对这方面问题的关切,在目前理据话题逐渐被炒热的背景下,把关于内部形式产生的巨大意义、内部形式和词义、内部形式和词结构、内部形式和意义支点、内部形式和对外汉语教学、内部形式和理据以及理据性和任意性等诸多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为进一步揭示汉语本来面貌而努力。
王氏训诂字词固然广征博引,且大多精准到位,但终究没能在文字上形成如《淮南子杂志》卷末之古籍校读条例,对于今人阅读、理解王氏的著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高邮王氏四种汉语语义学研究》一书中,作者彭慧由现代语言学中语义学一门而入,对“王氏四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将父子二人在字词训诂上的成就,归纳入现代语义学的各个范畴内,系统阐发了王氏父子由于时代局限和著作体例限定而未及表达的汉语语词含义分析的方法和指导思想。
吴福祥主编的《近代汉语语法》共分12章,讨论 近代汉语语法的若干基本问题,重点考察和分析近代 汉语语法的一些重要语法词和句式。**章统领全书 ,介绍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文献和重要成果;* 后一章从一般历史句法学的角度讨论近代汉语语法研 究的对象、目标、理论和方法。其余各章涉及的语法 词有 代词 、 助动词 、 副词 、 介词 、 连词 和 助词 ,涉及句法结构(包括句式)的 有 述补结构 、 被动式 、 处置式 和 疑问 句 等。本教材为近代汉语语法研究构建了比较完整 的学科体系,既有整体的宏观概述,又有个案的微观 分析;既有共时用法的描写,也有历时演变的探讨; 既注重形式上的一般考察,也关注功能或意义上的深 入探索。
本书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继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语言系列课程之后设置的一门关于语言理论方面的提高课。本课程试图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实例做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揭示汉语语法修辞的规律及其特点,讲授一定的语法修辞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汉语语法修辞事实和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能运用语法修辞理论和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语法修辞实例,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研究汉语语法修辞的志趣的能力。本书主要讲述各级语言单位的定义、构成、类别和用法。包括语素和词的识别,词和短语的分辨,短语和句子的关系以及单句和复句的辨认;实词、虚词的具体用法;短语、句子的结构类型和语义区别。具体要点详见附录(二)。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建设项目经费资助 陕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汉语复句格式与认知层面关系研究 (2015K026)研究成果
本书以新的理念和视角对古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法及其应用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补正了学界的一些看法,并对新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探索。主要构建了新的《诗经》句法体系;分析了句法结构及其变换;提出了语义指向计算机识别的概念,探讨了副词语义指向计算机识别的策略和流程。本书对于推进句法结构研究、语义指向研究和副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对于攻克自然语言语义处理难关,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