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数以万计的研究结果发布在期刊、杂志、书籍和网络上。个人如何才能识别和了解教育、健康、社会福利、心理学和商业领域各个主题的海量现有信息?该使用什么标准来区分好的和差的研究? 这本书就是为了帮助任何希望回答这些问题的人。其主要目的是教会读者识别、解释和分析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研究文献。特别是在下列几个方面给读者以指导: 寻找有效的在线目录/文章数据库 确定如何使用关键字、描述符、标识符和主题词表检索文献 使用布尔操作符完善检索 寻找和处理未发表的研究 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组织研究文献 设定取舍标准以产生有用且有效的数据 选择一种方法识别和综述那些 质量* 的文献 准备一种结构化的抽取形式 确保并且测量综述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计划书和论文的一部分里,或者在单独的报告中,汇总和报告结果
本书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经典入门读物。书中以详实的例证介绍了训诂专书和经典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一、解释词义,二、分析句读,三、阐述语法,四、说明修辞手段,五、阐明表达方法,六、串讲大意,七、分析篇章结构。除此之外还讲解了容易被人忽视的保存在文献正文中的训诂内容。在训诂的方法上介绍了以形说义、因声求义、核证文献语言和考察古代社会这四种重要的方法。*后在训诂的运用方面除介绍了运用于古代文献的注释工作等传统功能外,还将训诂学与现代语言学的结合作了极具启发意义的论述。
本书是我社1989年出版同名书的修订版。该书出版十余年来已成为许多高校历史文献学专业师生的*教材,具有较大影响。为适应学科与学术发展的需要,及时反映学术研究的*成果,我们组织专家对此书作了较大的修订,在保留原来许多优点的基础上,调整了原书的结构并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修订后的版本,全书结构更为周密合理、内容更为丰富准确、表述更为简明得体。在全面介绍和表述历史文献学基本知识、基本材料,反映学术界*成就的同时,更注重指导读者了解和掌握文献整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将印本图书当作物质实体加以研究,不但可以揭 示图书的生产过程,而 且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图书的具体要素是如何通过设计 和排版逐步赋形,终 达成其传递意义的功能。《分析书志学纲要》对分析 书志学进行了简明扼要而又通俗易懂的 介绍,试图在回顾其历史的基础上,用明白如话的语 言,说明如何寻找并分 析具体图书生产过程的证据线索、如何分析评价具体 图书设计的意义。本书 作者G.托马斯·坦瑟勒是当今杰出的书志学和文本 学专家之一。本书既是书志学研究的实用 指南,也是对这一方兴未艾的学科的历史总结。对于 我们所有使用图书的人 来说,如果想要学会在阅读文本词句的同时也能解读 图书的物质特点,本书 都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出发点。
《西方古典文献学发凡》是一个选编本,由三篇文本构成,分别是维森博格的《西方古典语文学简史》、厄森胡特的《西方古代修辞术简史》以及耶格尔的《文本考据》。三篇文本分别扼要介绍了西方的古典语文学史、古代修辞学史和文本考据学(校勘学),头两篇提供的是西方古典学的历史概述,第三篇可以算作是古典学训练的基本功,均属于古典文献学的常识,与我国的古典文献学没有太大差别。 本书由刘小枫教授选编,选自德国大学古典学系的本科教材,旨在为我国大学的古典学本科建设提供参考。西方的古典文献学史隐含着西方文明自身内部的问题,唯有关注到这些问题,我们才会意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古典文献学的差异。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手册》由中国法制出版社编
西方大学的古典学系没有也不需要中国文史典籍课程,我们的古典学系却不得不修习西方的古代文史典籍。理由 简单:百年来的中国越来越西化,究竟会西化成什么样子,我们迄今谁都没底。认识西方文教传统,是我们的古典学“专业”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 《西方古典文献学发凡(古典学丛编)》中的三篇文本分别扼要介绍了西方的古典语文学史、古代修辞术史和文本考据学,均属于古典文献学的常识,看起来与我国的古典文献学没有太大差别。然而,西方的古典文献学史隐含着西方文明自身内部的问题,唯有关注到这些问题,我们才会意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古典文献学的差异。 《西方古典文献学发凡(古典学丛编)》的作者是刘小枫。
潘景郑先生是近现代著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本书收录他所藏及所见的善本书之题跋403篇。凡宋元精刊、明清佳刻、抄本、校本、稿本等,应有尽有,且所藏小学、金石、诸子、晚明史籍、稀见方志、词曲学方面的古籍更为丰富。其中许多题跋对各书的传世版本作了总结性的叙述,对治学者尤多帮助。据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版影印。 右书跋四百三篇,捃三十年来藏见所记。掇拾丛残,什存二三。须弥之萤火,何堪问世。第念平生蓄聚,过眼烟云,食跖祭獭,聊志鸿泥。至若言不及文,事都无绪,局方隅于牛羊之眼,鼹鼠满腹之饮,只足贻笑方来而已。 仆童龄孤露,鈒镂早非。寢馈枕籍,楹书具存。弱冠以还,略识为学之径途。馀杭章师,诏示经史之绪。霜厓吴师,导游词曲之门。愦闷结车啬,启诱良殷。顾贪多务得,犹不免支离琐碎之病。学艺之外
历代遗留下来的书目题跋著作十分丰富,已经整理出版的还不是很多。二○○五年三月,本社选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排印的书目题跋作二十二种,分成十册,汇编为《中国历代书题跋丛书》辑,影印出版。现在再推出《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二辑,共十二种,分十册,分别是《读书敏求记校证》(清印钱曾撰,管庭芬、章珏校证)、天禄琳琅书目(清于敏中等撰)、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清彭荃孙撰)、滂喜斋藏书记(清潘祖荫撰)、实体堂宋本书录(潘宗周编)、文禄堂访书记(王文进撰)、卷盦书跋(叶景葵撰)、劫中得书记(郑振铎撰)和着砚楼书跋(潘景郑撰)。前九种为首次标点整理,后三种则仍据本社前身——古典文学出版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旧版影印,相信一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吸收了 外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成果,系统地说明了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介绍了各种文献的特点与分布、常用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详细阐述了毕业论文写作的全过程。本书分为两大部分: 部分为文献检索,对 外常用的经典中外文文献数据库的特点和检索技能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二部分为毕业论文写作,介绍了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要求和技巧,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修改、答辩等全流程知识,以及学术不端的内涵、容易出现的行为和表现进行了详细甄别,为学生在研究中规避相关问题提供了有益指导。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及教师使用,也可以作为相关研究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参考用书。
《中国文献学》一书,分为12篇、60章,这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文献学的范围、任务、古代文献的流传、类别等重要问题,对版本、校勘、目录等有关整理文献的基本知识,也给以详细的说明,对于前人整理文献的具体工作和丰硕成果,历代校雠学家整理文献的辉煌业绩,都作了总结性的介绍,初步构建起了中国文献学这一学科的理论体系。
西方大学的古典学系没有也不需要中国文史典籍课程,我们的古典学系却不得不修习西方的古代文史典籍。理由很好简单:百年来的中国越来越西化,究竟会西化成什么样子,我们迄今谁都没底。认识西方文教传统,是我们的古
《古典文献研究(第14辑)》内容包括:《文选》及其周边、日本学者《选》学论文选辑等内容。
《从纸张到数字:信息时代的文献》介绍了数字文献的独特性质、保存的不确定性、学术出版的改变和纸张未来的可能角色等,一幅令人信服的图景显现出来。对在线阅读和纸面阅读的偏好可以看出是随着环境的、文化的和性别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自己早年就是图书馆员的刘教授针对这些变化,对图书馆和其他信息服务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 入的探讨。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党中央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各项决议、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候补委员名单、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单,并在附录里收录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团常委、秘书长名单,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等。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党中央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各项决议、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候补委员名单、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单,并在附录里收录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团常委、秘书长名单,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等。
西方大学的古典学系没有也不需要中国文史典籍课程,我们的古典学系却不得不修习西方的古代文史典籍。理由非常简单:百年来的中国越来越西化,究竟会西化成什么样子,我们迄今谁都没底。认识西方文教传统,是我们的古典学“专业”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 《西方古典文献学发凡(古典学丛编)》中的三篇文本分别扼要介绍了西方的古典语文学史、古代修辞术史和文本考据学,均属于古典文献学的常识,看起来与我国的古典文献学没有太大差别。然而,西方的古典文献学史隐含着西方文明自身内部的问题,唯有关注到这些问题,我们才会意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古典文献学的差异。 《西方古典文献学发凡(古典学丛编)》的作者是刘小枫。
《百年经典学术丛刊:目录学发微 古书通例》是余嘉锡在目录学领域的主要著作。余嘉锡先生认为目录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在此思想指导下,《目录学发微》广泛利用中国历代学者在目录学方面的论著,对目录学的意义、功用和源流,对目录的体例和类例的沿革,都作了精辟论述。《古书通例》又名《古书校读法》,就汉魏之前的古书事出一般通例,以助读者阅读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