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简要的《史记》概论,分为二十个专题。主要讨论《史记》的编撰问题,考证重《史记》重要篇章的史实,以及太史公司马迁的生平、行实、事迹编年,简明扼要,严谨扎实,是一部真正意义的 大家小书 。本书篇幅仅数万字,但并非泛泛而谈,作者精到细致,长于考据,往往详人所略,略人所详,所述问题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于作者生前并未刊行,此次出版,系据作者讲义稿整理而成,并参考了湖南师范大学所藏作者批注的自校本,点校体例严谨精当。
《古典目录学浅说》简要地介绍了目录学的兴起、类别、体制、作用、发展脉络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后谈到了古典目录学的研究趋势。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地叙述了目录学的一些基本常识以及作者的研究心得。读者借此还可以了解关于书籍的文化史以及历代藏书家的风貌。
本书系作者在国内外多年从事戏曲文献学教学形成的教材,是我国部公开出版的戏曲文献学概论著作。 戏曲文献学、戏曲史学、戏曲理论,构成中国戏曲学三大基本板块,代表戏曲学三个不同研究层次。戏曲文献研究是戏曲学基础的层次,是从事戏曲研究不可逾越的起步。近百年来,在戏曲史学与戏曲理论两方面各有相当的理论建树,惟独在戏曲文献学方面,忽视了学科建设,不曾系统总结、归纳戏曲文献研究的有关知识、理论、方法与规律。本书为戏曲文献学初步设立内容与理论框架,论述了戏曲文献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范畴、途径、方法等问题,阐述了戏曲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编纂学诸方面的相关知识及实践操作方法,为建立戏曲文献学提出学科构想,为国学充实相关内容,为广大戏曲工作者、学习者、研究者与教学者提供参考。
将印本图书当作物质实体加以研究,不但可以揭 示图书的生产过程,而 且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图书的具体要素是如何通过设计 和排版逐步赋形,终 达成其传递意义的功能。《分析书志学纲要》对分析 书志学进行了简明扼要而又通俗易懂的 介绍,试图在回顾其历史的基础上,用明白如话的语 言,说明如何寻找并分 析具体图书生产过程的证据线索、如何分析评价具体 图书设计的意义。本书 作者G.托马斯·坦瑟勒是当今杰出的书志学和文本 学专家之一。本书既是书志学研究的实用 指南,也是对这一方兴未艾的学科的历史总结。对于 我们所有使用图书的人 来说,如果想要学会在阅读文本词句的同时也能解读 图书的物质特点,本书 都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出发点。
。
孙桂荣编的这本《变动时代的性别表达--新时期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文献史料辑》从原始史料、重要文献、回忆与自述、历史图片四个层面,对新时期以来,主要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与研究进行翔实的资料整理,并增设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的译介简况、女性文学研究的学术团体与机构活动、女性*述与期刊等附录章节,以期对这一时段的女性文学与研究进行全面、丰富的资料索引。原始资料部分是女作家的文艺理论研究,重要文献部分收集的是探讨性别意识的话题,回忆与自述是王安忆、张辛辛等*名女作家对自己走上文学道路历程的回顾总结。
作者毕生从事古典文献学研究,本书是他1957-1960年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讲授文献学的讲稿,由其学生徐鹏先生精心整理而成。全书对目录、版本、校雠三方面的源流演变以及各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合并重要著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作了较为全面的叙述。此书1986年由本社出版,繁体竖排,这次再版改为繁体横排并收入徐鹏先生历年为此书所撰写的《前言》、《后记》。
原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訓詁學會會長許嘉璐先生在信中說:“自士復夫子西去,璐時時念其耳提面命景況,尊古獎後,澹泊謙和,誠可謂其學可仿而其人難學也。” 為紀念前輩,鼓勵後學,會後我們編輯了紀念文集,作為古文獻研究集刊的專輯。赵生群、方向东主编的《古文献研究集刊(第7辑)》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紀念文章,旨在缅懷徐復先生高尚品格和學術成就;一是各种专题论文。 薪盡火傳。徐復先生的形象、章黃學派的精神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该书为对民族版《中国历史文献学》一次修订,吸收了当今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的成果,并对该学科的学科内容进行了界定和创新探索。
《 容斋随笔 成书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容斋随笤》的成书情况及其学术地位:首先尽可能全面爬梳洪迈著作的具体情况及其与《随笔》之间的关系。其次梳理《随笔》的成书过程,以及《随笔》成书以后的部分版本的刊刻和流传情况。再次通过《随笔》对四部书籍的引用情况,分析考察洪迈所使用的常见文献,并重点探讨了《随笔》所征引的稀见文献,研究《随笔》不同于其他笔记的独特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后论述了《随笔》所展示出来的洪迈与前人、同时代学者和家人的学术交流情况,粗略展现洪迈以及南宋初期的学术研究状况。
一 本书的编纂,取材于郑玄所注的全部经书及其它著述。 二 郑玄注经中及其它著述中所释的词语悉予收列,其它串讲文义者,不予收录。 三 本书在同一词条下义项的分列,悉依郑氏原释文,以保存原貌。 四 每一词头、每一义项下,收录了郑玄关于这一义项的全部资料供读者选择使用,其排列之次序同引用书目之次序。 五 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材料,附于相应的条目之下。 六 本书正文词条按照《康熙字典》之部首及笔画分部排列,同一部首的词,按其笔画的多少后为序排列;笔画相同的字,则按《康熙字典》的次序排列。 七 每一字头,先列单字,后列二字条,再列三字条……二字条的排列按第二字笔画的多少为序排列,于类推。 八 凡原材料摘自各种辑佚书的,则将辑佚书名列于该词条之下以备查考。 九 为便于检索,本书后附有郑
贺巷超他的专著《文献价值——理论文献学的价值论解读》,既是对自己多年文献学研究、尤其是文献价值研究成果的集结,也是对现代文献学研究领域的探索性拓展。从他的论著中,我们可以领略作者慧眼独具的学术视角和执著追求的创新思维。创新过程是思维发散与集中的交错过程,本书既有发散思维,又具有集中思维。它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灵活地通过各种途径创造性地在某些知识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希望该书的出版能引起学界对文献价值理论与实践的关注,更希望该书的出版能够成为作者继续创新性研究的平台。
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简写。“任仲平”署名文章,是人民日报最为重要和权威的评论文章之一。 本书收录的任仲平署名文章,包括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十四五”全面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建党精神等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或理论热点。
美国埃默里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所编的《美国埃默里大学神学院图书馆藏中文古籍目录(精)/海外中华古籍书志书目丛刊》整理编目美国埃默里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所收藏的中文古籍及基督教文献。编目按照经史子集分类,后附基督教文献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全书书名、作者、版本项部分,作者在列出中文的同时还用英文记录。每一种文献都列出索书号,方便国内外作者阅读、查阅。
《中国文献学》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一部经典著作,也是我国文献学领域的奠基性著作。该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文献学的范围、任务、古代文献的流传、类别等重要问题,对版本、校勘、目录等有关整理文献的基本知识,也给以详细的说明,对于前人整理文献的具体工作和丰硕成果,历代校雠学家整理文献的辉煌业绩,都作了总结性的介绍,初步构建起了中国文献学这一学科的理论体系。
中国古代发明了系统的文献保护理念、方法和材料,卓有成效地防治了蠹蛀、潮湿、火水、灰尘和破损等对文献的损毁,是一笔极可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方法是针对中国古代特殊的文献载体、书写工具、装订形式、地理气候环境而产生的,适合于中国古代文献。作为一部全面研究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的专著,王国强等著的《中国古代文献的保护》试图全面揭示中国现存古代文献损毁的现状及其原因,梳理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特点,分析古代文献制作原材料的防蠹性能,讨论药物方法、防霉方法、防火方法、装帧修复方法在文献保护中的历史及其作用,研究修复古代文献所用浆糊和配纸的制作原则和方法,提出基于传统文献保护方法的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