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文版根据英文版翻译而成,但少数章节的内容有所删减、增补或修改。全书的体例和英文版也略有不同。另外,所有外国人名在次出现时都在译名后加注罗马字母拼写。中国人名的拼写,如果译名在英文版中采用的是拼音或韦氏音标拼写,则不加标注;如果采用的是外国人名或不规范的罗马字母拼写,则按外国人名处理,在译名后加以标注。
《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是我国图书馆界的一件大事。本书由吴建中、柯平、陈坚、褚树青、程焕文、李东来、金武刚等专家解读《公共图书馆法》,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公共图书馆、政府的责任、《公共图书馆法》将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什么、图书馆人应该怎么做、《公共图书馆法》与全民阅读、《公共图书馆法》与公民的文化权益等内容,书后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全文。本书内容丰富实用,适合作为图书馆员学习材料。
《清代江南藏书家刻书研究》试图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清代江南藏书家的刻书为切入点,把江南藏书家之藏书与刻书二者结合起来,重新审视作为清代封建社会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的刻书的基本情况,清代江南藏书家刻书特点,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以及藏书家刻书的深刻影响及刻书的巨大贡献。
《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是中国部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专著。作者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历经九个寒暑。悉心梳理大量而零散的晚清史料,以西学东渐为经。以晚清图书馆的发展为纬,从西方图书馆观念与学术的流入,中国人翻译介绍与出国考察西方图书馆事业。到外国人和中国人在中国宣传和办理近代图书馆事业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阐述了在社会发展剧烈动荡、社会思潮汹涌澎湃的晚清时代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从而次完整而清晰地展示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思想的历史画卷。全书共分八章,书前有图书馆学家彭斐章、谢灼华和历史学家林家育撰写的序言。是一部史料详实、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论述公允、观点新颖的力作,对于图书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清华大学图书馆百年图史》的作者是韦庆媛、邓景康。《清华大学图书馆百年图史》选用大量历史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以图述史,以阻图证史,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真实直观、形象生动地反映清华大学图书馆百年发展历程,展现了百年清华图书馆深厚的文化底蕴。
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献修复过程中,修复人员利用古籍修复档案管理系统,有意识地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档案资料,为系统、详细总结这一项目打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汇总文献调查、残片修复、纸张检测、装具制作等方面的资料,编纂了此书。期望通过此书的编辑出版,全面总结西域文献修复项目的经验教训,留下一份较为详实的资料,作为业界同仁研讨切磋的参考。
柯平编著的《图书馆战略规划(理论模型与实证)(精)》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型与实证研究”的研究成果,为国内重点、全面研究图书馆战略规划的著作。图书馆战略规划问题既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其实践发展的要求,更是图书馆事业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要求。本书围绕这一涉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首次从战略规划的理论、模型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和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模型、指南和相关辅助等。
吴汉华编著的《中国民间图书馆研究》密切结合我国民间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吸纳、整合近年来与民间图书馆有关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回顾了民间图书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民间图书馆的产权属性、办馆群体、发展问题及未来发展道路。本书的理论支撑材料多来自于民间图书馆的实践。利用统计方法从不同角度将民间图书馆的现状呈现给读者,是学习、研究民间图书馆的重要参考书。
《湖南近代图书馆史》是一部研究晚清至民国湖南省图书馆发生、发展演变史的学术著作,该书运用了大量晚清、民国时期的档案、年鉴、期刊、报纸、文集、方志等史料,对湖南近代图书馆产生的社会背景、发展历程、管理体制和法规建设、经费来源、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配有大量珍贵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