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勒先生的这本小册子对全世界图书馆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小册子篇幅不大,却涉及到了哲学、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他利用这些学课理论或方法来阐释图书馆学的基本命题,如用哲学来探索书籍与图书馆的本质,用社会学、教育学来阐述书籍与图书馆的功能,用心理学分析读者的阅读动机与行为,是历史学来分析图书史与图书馆史的内涵与馆员基本知识素养来源。巴特勒讲到的: 书籍是保存人类记忆的一种社会机制,而图书馆则是将这种记忆移植到活着的个人意识中的社会装置。 这一句论事,被无数图书馆学著作所引用,嫣然成为了图书馆学理论的名言。可以说,巴特勒先生的这本小小的册子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思想的基础。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联合 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研制了“上海地区儿童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指南(系列)”,根据不同年龄层儿童的特点,从服务资源、服务内容、服务空间等多个角度,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及相关机构提供了一份阅读推广实操手册,内容涵盖目前我国图书馆较为正式的阅读推广项目47项,对每项活动的服务对象、活动定义、人员安排、组织策划等都作了简要的说明。
业务工作规范是对业务工作的操作内容、组织规则和质量控制的规范化要求,是履行业务职能的具体操作规范和实施标准。图书馆业务工作规范是图书馆业务建设的基础,是图书馆业务与服务质量的保证,对推进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图书馆业务建设中,应坚持规范先行的原则。 《国家图书馆业务规范》围绕图书馆采、编、阅、藏、参的全业务流程,按工作性质和工作流程分别编写,包括文献采选工作、文献编目工作、读者服务工作、文献库房管理工作、参考咨询工作、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文献缩微复制工作、信息化工作、文献保护与修复工作以及其他工作共十个部分。特别针对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数字图书馆建设蓬勃开展的图书馆业务发展新特点,制定了数字资源建设、电子出版物采选等业务工作规范,覆盖当前
本书从文旅融合对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启示出发,对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梳理与整体分析,在阐述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文旅融合环境下我国公共图书馆转型的基本方向,对文旅融合的模式从 以旅彰文 和 以文促旅 两方面进行双向梳理,并对文旅融合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转型与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追梦十年——公共图书馆服务实现均等高效的探索》提出的“普遍均等”和“实用高效”,是构建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所要解决的两大核心问题,是中国图书馆人百年来追求的职业梦想,收入的十多篇文章,记录了邱冠华馆长在十年馆长生涯中对这两大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展现了苏州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实践对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所起到的推动和示范作用,读者浏览文集白会有了解和感受。
本书是华南师大附中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和阅读指导选修课的学生用书,它将中学生最需要掌握的图书馆利用知识用简洁、活泼的形式加以解说,配有生动的漫画插图,通俗易懂,每章都精心设计了许多研习作业,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借以获得利用图书馆解决问题所需的技能与实务经验。 本书可作为图书馆义工培训、读者教育的教材,也是高等院校图书馆学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读物。
全书分八个部分,逻辑性很强,部分是“总体策略”,第二至第七部分是根据图书馆服务效益与功能提高、读者利用、服务实践、办馆成本、效益评估等关系来安排的,每部分都是一般理论在前,具体操作在后。第八部分“结束语”是“政策建议”。全书内容涉及公共、高校、科学、中专等各类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管理。可以说这有现实指导意义。课题组对全省图书馆事业作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对提高服务效益的理论和途径作了详尽的阐述,又专门对各类型图书馆的服务效益策略独立组织了多篇文章,其中不乏富含创意的见解,最后20条政策建议非常明确、具体,也许书中某些观点还有待专家评价,也许个别文章略显粗糙,但是,这部书将产生广泛影响,尤其对我省图书馆事业将起到的推动作用。
本书较全面地概述了数字时代图书馆管理的过程,共分十二章:章为绪论,论述图书馆管理基本理论、职能、基本原理;第二、三章分析了图书馆管理的内外环境及管理理念;第四、五章介绍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及行政管理;第六章讨论了图书馆的公共关系;第七、八章介绍了图书馆条例、法规、标准、著作权及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第九章阐述了图书馆评估程序、方法与内容;第十、十一章介绍图书馆目前各种设备及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第十二章展望了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发展。
张晓林教授作为数字图书馆技术研究和建设的重要组织者,长期从事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建设和管理。本文集收录作者自2000年以来就数字图书馆的体系架构、核心技术、标准规范、建设管理、发展趋势等方面所撰写的主要文章,理论联系实际,技术融合服务,当前贯通未来,反映了数字图书馆实务界和图书馆领导层对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思考,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文献情报服务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让用户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有必要对图书馆用户教育进行研究。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有关图书馆用户教育的一系列教育学问题。
书院,是中国唐宋以来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教育基地。它在我国文化史、教育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代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藏书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其历史悠久的一个明证是,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春秋时期的韩非子即已提出。藏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托,是自然形成的,是我们文化源远流长的机制所在。其中的人文思想贯穿始终,仁人爱物的精神光照后世。
《国家图书馆古籍元数据规范与著录规则》是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标准规范成果系列之一。国家图书馆古籍元数据规范由北京大学图书馆负责研制。研制人员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根据国家图书馆古籍情况制定了元数据规范和著录规则,并以著录实例对规范与规则加以具体阐释与说明,以供各相关单位参考借鉴。
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让用户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有必要对图书馆用户教育进行研究。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有关图书馆用户教育的一系列教育学问题。
标准规范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是开发利用与共建共享资源的基本保障,是保证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在整个数字信息环境中可利用、可互操作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应用指南》介绍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编制的背景、过程,规范的意义,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的特色与文化内涵,规范具体条款的逐条解读等。
本书以国家图书馆“图像数据加工标准与工作规范”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编写,主要参考了前述国家科技部相关项目的图像数字对象成果,对外主要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项目和国际通用的数字资源编码和文件格式标准进行了较全面的调研。研究注重数字对象加工的全流程控制和管理,根据文献载体特点和属性制定的加工标准和操作指南,较好地满足了国家图书馆图像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和应用的建设需求,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主旨是为国家图书馆图像数字对象加工提供原则性的指导,除指导国家图书馆数字加工业务实践,还体现了国际数字加工领域技术和标准的发展,各相关单位在数字加工实践中、各相关领域和行业在进行数字对象加工与管理时,可以参考使用。本书由朱强,张春红等主编。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阅读指导工作在中学图书馆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本书在该校导读实验课的基础上,参考了外大量有关资料写就。本书共有七章,、二章主要介绍了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基础理论与基础工作,第三、四、五章详细探讨导读工作的内容,第六、七章介绍了现代图书馆导读技术、课程化导读方法与策略。全书既有理论性探讨,又有不少经验总结、案例,提供阅读指导活动的理论知识和可操作性的材料。可帮助广大中小学图书馆同行明确导读工作的要求,学习导读知识,掌握导读的方法与策略,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建设。 本书是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岗位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图书信息管理学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经典阅读推广是社会阅读推广的重要内容。经典阅读推广的意义何在?如何选择经典著作及经典版本?图书馆在设计经典阅览室时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利用工具书推广经典阅读?怎样开展经典导读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本书涉及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推广的诸多方面,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务示范。书后大量的延伸阅读材料,为读者阅读本书提供了更为丰富广泛的资料背景。
《图书馆名言集》收录了有关图书馆的名言200余则,从古代至今日,上至圣贤帝王,下至普通民众,对于图书馆在人类发展中的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给予了各具自己特色的理解。对于图书馆员,他能给予心灵的慰藉与鼓舞,而对于图书馆的使用可,可以更加深入了了解图书馆、喜爱图书馆,从而更加走进图书馆。